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探讨丹桂乌龙茶精制过程中变温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4B1C4D2E3及A3B2C4D3E1处理茶品质最佳,具有清香稍带甜香、滋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或花香显、滋味浓醇、汤色金黄的品质特点。丹桂乌龙茶变温烘焙包括3个阶段,即高温去杂、低温慢焙、高温提香阶段,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或110℃、30 min,90℃、140 min,130℃、10min。烘焙对丹桂乌龙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可显著增加其水浸出物及咖啡碱含量。极差分析表明,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DEABC;第三烘焙阶段中的烘焙温度、时间为烘焙的主效因子。 相似文献
2.
3.
4.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以台湾翠玉乌龙茶品种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全速包造型工艺,参照企业茶叶生产在造型工艺中的常规烘焙时机,对造型叶采取不同烘焙时机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研究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机对造型工艺中造型叶叶温和容重的影响显著,复包揉阶段A3处理(比常规烘焙时机推迟3次包揉烘焙)的容重较A1处理(常规时机烘焙)显著增加(P=0.0149<0.05),其他各造型阶段造型叶容重变化不显著,对造型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闽南乌龙茶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仅对造型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量较低,醛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19%、3.98%、3.28%、丹桂绿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54.62%)、酯类(18.92%)和碳氢化合物(18.11%)为主,丹桂红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7.78%)、醛类(26.08%)和酯类(11.07%)为主,丹桂白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9.64%)、醛类(17.25%)和酯类(11.12%)为主.丹桂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27.1%)、芳樟 .醇及其氧化物(10.94%)、香叶醇(4.04%)、苯甲醛(0.81%)、苯乙醛(6.01%)、β-紫罗酮(2.78%)、顺荣莉酮(0.57%)、顺-己酸-3-己烯酯(1.25%)、3-甲基丁酸-2-苯乙酯(2.47%)、顺-苯甲酸-3-己烯-1-醇(1.S6%)、法呢烯(15.63%)、吲哚(1.64%)、十四烷(2.02%)等.经对比发现,加工工艺上的差异造成了丹桂制不同茶类在香型和香气成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8.
以乌龙茶(铁观音)作为主要成分,加入人参花、玫瑰花、茉莉花、柠檬片、甜叶菊、苦丁茶等配制成复方保健乌龙茶.在各种原料感官品质评定的基础上逐一复配,确定了各种原料在复方保健乌龙茶中的适官添加含量为乌龙茶42.6%、玫瑰花21.4%、茉莉花21.4%、人参花9.6%、柠檬片3.3%、甜叶菊0.2%和苦丁茶1.5%. 相似文献
9.
丹桂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武夷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的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新品种。199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省级优良品种;2003年进入全国第3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可望成为全国良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在春、夏、秋3个季节,对同一批次的鲜叶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4次、6次),并以凉青为对照,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经GC-MC检测,结果表明,3个季节中的6次摇青处理均在香气组分数量和香精油总量上高于其他处理,其规律为6次>4次>2次.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6次摇青处理制得的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秋茶6次摇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不同温度冷做青工艺试验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乌龙茶冷做青过程中理化变化的研究表明,在冷做青条件下内含物变化均呈较长时间缓慢进行,形成以轻晒青、轻做青(轻摇、薄摊、长晾、轻发酵)、重炒青、冷包揉、低温干燥为特点的乌龙茶加工的新工艺.冷做青温度以22-23℃为宜,温度过低内含物转化极为缓慢,做青历时长,内含物消耗过多,而使滋味鲜醇但淡薄且不耐泡,香气清细且带青气,对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12.
13.
叶宝存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乌龙茶采用切细做青新工艺,并将其与传统做青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做青条件下,切细做青叶的水分变化及叶象变化趋势与传统做青叶基本一致。切细做青叶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毛茶品质与传统做青叶相近。切细做青的特点是理化变化速度较快,因而可缩短做青时间,简化做青工序。它可能成为乌龙茶工艺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提高国产优质小麦的烘焙品质并促进其推广应用,以小麦新品种郑麦158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α-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脂肪酶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改良面包烘焙品质的最佳酶制剂配比。结果表明,3种酶制剂对面包的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α-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脂肪酶。面包烘焙品质最佳的酶制剂组合为α-淀粉酶20 mg/kg、葡萄糖氧化酶15 mg/kg、脂肪酶10 mg/kg,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面包感官评分为92分。综上,在郑麦158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α-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脂肪酶,可制得品质较好的面包。 相似文献
17.
做青对青叶水分状态与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不同晒青程度、不同做青方法、不同温湿条件的叶水势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硒青叶水分状态因减重率和季节而变化,当晒青叶水势下降至-2.06MPa时不能正常做青。做青方法主导水势变化趋势,闽南做青呈升降频次少而升降幅度大;闽北做青呈升降频次多而升降幅度小,湿度主要影响叶水势高低水平,温度对水势历程的变化幅度有影响。做青方法是品质风格形成的主导因素,温湿条件是品质高低变化的影响因素,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为陕西优质乌龙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按驻芽大(A1)、中(A2)、小(A3)开面3、4叶标准采摘,分别进行轻摇(B1)和重摇(B2)处理;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按驻芽中开面3、4叶标准采摘,进行重摇(B2)处理,分析比较各处理鲜叶和毛茶的内含成分,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对CK和A3B2处理茶样进行香气物质分析。【结果】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A3最丰富,A1最差;毛茶各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重摇较轻摇大,感观审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CK(93.625)>A3B2(93.025)>A2B1(91.475)>A3B1(90.000)>A2B2(87.025)>A1B1(84.500)>A1B2(82.100),其中A3B2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CK和A3B2处理2种茶样中共鉴定出28种乌龙茶香气组分,其中CK茶叶有28种,A3B2处理茶样有24种,在香气总量上二者差异不明显。【结论】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影响显著,其中以小开面采摘、按重做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典型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烘焙处理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烘焙处理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为乌龙陈茶烘焙提供参考。[方法]以常温放置了2年的白芽奇兰颗粒乌龙陈茶为原料,研究电焙笼烘焙、炭焙2种不同烘焙方式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结果]电焙笼100~110℃烘6 h或120℃烘3 h,有利于乌龙陈茶品质的形成;炭焙对样品的品质提升明显,陈茶经相对低温(80~85℃)炭焙后,汤色变深,滋味变醇厚,含炭香,随炭焙年份的增加,茶汤变得更加顺滑、甜醇、有活性。[结论]烘焙是改善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有效途径,炭焙对其品质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