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围绕户县表现好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和郑单958开展中高水肥条件下的创高产合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陕单609和郑单958均适合在户县种植,在中高水肥条件下合理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2个品种适宜在户县玉米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进一步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岐山县种子工作站于2021年夏播在岐山县凤鸣镇五里铺村种子站国家级农作物试验站设置了正大1473、陕科10号、陕单650、郑单958玉米品种密度配置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产量分析,寻求关中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留苗密度下对株高影响不大,穗粒数、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病株率、秃顶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同一品种、同一管理措施,正大1473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陕科10号、陕单650、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为5 000株/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种植的适宜播期和合理密度,从而使优良品种与地区生态环境相适应,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了密度与播期对陕单8806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播期对玉米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密度,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应力争早播。【结论】通过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密度和播期二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的适宜播期为6月11日—18日,合理种植密度为60494 ̄70442株/hm2。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验目的应用优良品种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措施。根据高产创建工作要求,为全省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特在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项目县区开展不同玉米品种密度试验。二、试验设计1.试验品种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提供的和本地选用品种陕单609、陕单618、郑单958、先玉335、榆单9号、大丰30、强盛101、武科2号等8个品种进行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甘谷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筛选出适宜甘谷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探索研究青贮玉米优良品种与种植密度间的最佳关系,使鲜株活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玉米种植产业发展,大面积推广优良青贮玉米种植,促进甘谷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青贮玉米品种的推广和良种区域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膜玉米是渭北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开展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确定渭北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和陕单609两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玉米等行密植种植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增加密度对春玉米的物候期以及植株性状均无明显影响,随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均出现显著增产效果,当密度为5 000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加密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在渭北地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合理密度范围应在每667 m24 500株到5 000株。对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鉴选出适宜川北丘区春播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服务生产。对近年来在各级试验中表现较突出的11个青贮玉米品种开展了品种鉴选试验。结果显示,绵单青贮2022、京科青贮516的田间综合表现和品质表现较好,可作为优质青贮玉米品种进一步研究应用。成青315、渝青506、渝青386等品种在生物产量方面表现较突出,应配套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挖掘其高产优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施甸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促进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引进37个玉米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分析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丰产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大808、上玉6号、足单088三个试验品种较对照金玉2号有产量优势,在37个试验品种中丰产性表现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合关中东部灌区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最适宜密度,选取早熟品种陕单636、陕单650,中熟品种郑单958、陕单609,晚熟品种陕单680、东单60,共3个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每个品种密度分别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3次重复,探究6个玉米品种的最佳密度配置。结果表明,在关中东部灌区陕单650和陕单680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陕单636、东单60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郑单958和陕单609适宜种植密度均为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省保山市中海拔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在当地以大田生产模式开展了6个玉米品种的种植试验,调查比较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抗倒伏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先农518、禾润6号、红单24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优良品种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提高眉县玉米生产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2014年眉县农技中心进行6个玉米品种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河北省或国家审定的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根据各参试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重点汇总分析生育期、密度、产量、比对照增减产幅度、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等主要性状试验数据,按照高产、早熟、抗倒、耐密的筛选顺序,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作为河北省的主要推介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乾育303PP和德科766这2个春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春播区推广种植;希普18、蠡单20、京科999、裕丰801、乾育27和秋乐618这6个夏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夏播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地不同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显著影响,即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效果明显,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适宜密度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每个玉米品种由于受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在同等肥力条件下增加密度必定会对产量有所影响,密度适宜每个玉米品种都有能力发挥最大产量的潜力。为了摸索出"吉单631"不同密度的产量表现,进行了适宜密度试验,对"吉单631"耐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品种和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因素中的两个关键内容,为了进一步挖掘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结合我县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春玉米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以此为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试验设计1.1品种。郑单958、陕单609、先玉335、榆单9号、陕单618。1.2密度。4500株/亩、5500株/亩。1.3施肥。亩施纯氮17公斤、纯磷8公斤,磷肥全部和氮肥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品种、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8个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明显,种植密度由6.75万株/hm~2增加到8.25万株/hm~2时,华丹336、郑单958、陕单609、华宇16、华丹405均表现为增产,增幅为1.01%~21.85%,其中陕单609增产幅度最大,华丹405增幅最小;陕单618、先玉335、华丹8000产量下降,降幅为0.01%~15.23%;密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对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百粒重、籽粒含水量等影响效应不同,对品种生育期无影响,但倒伏率明显增加,增幅达23.98%。因此,在生产中不能盲目密植,要根据品种特性适度密植。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63-1267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了当地有一定种植面积的7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通过对不同品种生育时期、生长性状和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品种在盂县的产量表现,为适宜该生态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提供推广依据。结果表明,沃玉963号生长发育较快,后期脱水快,产量高,具体表现为:可见叶、展开叶发生速度较快,植株较高,后期成熟时植株青枝绿叶,延长了群体叶片功能期,增加了籽粒质量,产量表现较好。沃玉963号玉米杂交种是适宜太行山中晚熟生态区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