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顾耘 《山东饲料》2013,(13):24-25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穿孔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叶片受害后,先出现很多水浸状的小斑点,然后扩大成病斑,最后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该病还可以侵害枝条,形成溃疡斑。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浸状的小斑点,然后逐渐变黑,在发病的地方常出现许多裂纹。该病尤其对晚熟桃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3.
1 病害1 1 侵染性病害。杨梅癌肿病 :又名杨梅疮、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为杨梅枝干上的重要病害 ,结果树上发病较多。发病初期先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 ,表面光滑 ,后逐渐增大形成肿瘤 ,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 ,木栓化、质坚硬 ,瘤呈球形 ,最大的直径可达 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 1~ 2个 ,多达 5~ 8个 ,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 ,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和残枝的病瘤内越冬 ,次年 4月中下旬细菌从病瘤内溢出 ,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等传播 ,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 ,以6— 8月发生最多。防治该病可采取剪除病枝、避…  相似文献   

4.
甜樱桃细菌性果斑病为近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樱桃上的一种新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一种细菌,根据分离株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致病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侵染引起的樱桃果斑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镇部分桑园桑拟干枯病发生较多,此病常与芽枯病并发,使冬芽不能萌发,轻者造成春叶减产,影响春蚕饲养;重者全株枯死。针对该病发生与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该病多发于早春桑树发芽前后,发病初,在冬芽附近的枝条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随病势扩展相互连接成大病斑。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上部枝条坏死,病部外皮平滑易剥离。 1 发生原因该病病原为真菌中的子囊菌,病原菌孢子在枝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桑疫病已成为我市主要病害,发生面广,危害较重,对我市蚕桑生产造成较严重影响。桑疫病主要有桑缩叶型细菌病和黑枯型细菌病。经专家鉴定,近年在我市发生的主要为缩叶型细菌病。该病为害枝条和叶片,被感染的叶片初期出现油渍状病斑和褐色病斑,后期穿孔;叶脉受害后,叶片向  相似文献   

7.
桑树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细菌性疫病即桑疫病有缩叶、黑枯两种病型,是桑树的主要病害。缩叶型:发生在桑树的枝叶上。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常引起点发性圆型病斑,病斑中央裂开,呈穿孔状;病菌从叶柄叶脉的维管束侵入时,引起叶脉变褐,叶子向背面卷曲皱缩呈缩叶状,严重时病叶脱落。病菌侵染到新梢时往  相似文献   

8.
我省于8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发展柿,随后病虫为害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连片种植的新区更为严重。1病害在我县为害柿树的主要病害有十几种,但以炭疽病、圆斑病和细菌性根癌病发生较普遍,为害最严重。前两种病害病原均为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蒂和病叶上越冬。炭疽病病原菌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借昆虫和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新梢和幼果,新梢从5月下旬、幼果从6月中旬开始发病,导致枝梢干枯,果实脱落。圆斑病翌年6月上中旬形成子囊孢子,由气孔侵入,8月为发病盛期,9月开始大量落叶落果。细菌性根癌病是一种野杆菌…  相似文献   

9.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 1991年从新疆引种种植哈密瓜 ,1996年发现细菌性果斑病 ,近几年发生严重。巴盟地区 5月上旬播种哈密瓜 ,6月上旬见到病斑 ,7月份严重。小瓜表面见不到病斑 ,大瓜上病斑清楚可见。病菌在瓜上糖后进入瓜体内部 ,侵染瓜肉 ,成熟时腐烂。气候对病害发生有较大影响 ,干旱年份发病轻 ,高温、多雨潮湿年份发病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感病的有皇后系列、86系列 ,抗病的有西域系列和甘密宝。栽培方式对发病有影响 ,起垄栽培发病轻 ,平地栽培发病重。该病为害叶片和果实。叶部病斑圆形至多角形 ,水浸状 ,灰白色 ,后期病斑中间变薄 ,…  相似文献   

11.
柑桔油斑病又叫油胞病、干疤病、虎斑病、熟印病 ,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2 0 0 2年 10月建水县在未成熟的柑果实上发现该病。油斑病不仅影响果实外观 ,在果实采摘、贮藏期还会引起其他病菌侵入 ,造成果实腐烂。1 症状 油斑病发生在采收前接近成熟的柑果实上 ,病斑油胞间隙下陷 ,油胞突出、病斑大小不规则 ,黄绿相间。后期病斑为黄褐色 ,油胞萎缩。2 发病规律 首先是气候变化无常引起。如采收前雨水过多 ,遇有大风等不良环境条件 ,果实易发病。其次是油胞破裂、芳香油外溢 ,使表皮遭受腐蚀发病。第三是机械损伤引起。3 防治方法 当…  相似文献   

12.
桑叶枯病是我国桑树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国内早有记载,我国大部分蚕区均有发生。2002~2003年春季该病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园连续2年发生,株发病率分别高达80%和50%,桑叶损失达35%和20%。2001~2005年我们对该病的危害病状、病原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流行规律开展了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1发病症状通过多年田间观察,桑叶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枝条先端4~5片嫩叶上。春夏季发病时,被害叶片初期叶尖及附近叶缘呈水渍状,并逐渐变褐,产生深褐色连片病斑,后扩大至前半张叶片。随着病组织的坏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泰兴市张桥乡西桥村发现一种新的桑树病害,该病主要发生于春季,为害桑芽及一年生枝条,被侵染部桑芽周围的皮层腐烂,影响桑芽的正常生长,当病斑绕枝一周,切断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则病斑上部的芽叶迅速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据调查发病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77%,条发病率为30.34-37.08%,严重影响春叶产量,经初步鉴定,该病为桑枝枯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ert)deBary]侵染所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桑…  相似文献   

14.
桑树上新发生的细菌性枝枯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据病害症状、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冰核活性(INA),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证明桑树枝枯病的病原细菌是一种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具有冰核活性。它与桑细菌性疫病的病原细菌具有部分同源的血清学关系,但在发病症状及侵染部位,侵染时期等方面明显不同,所以认为桑细菌性枝枯病病原细菌可能是丁香假单胞菌组群中一个新的致病变种(Pathovar)。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李属资源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抗性,寻找抗病种质,笔者调查了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李属8个种450余份种质资源枝条、果实和叶片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感病性。结果,枝条对李细菌性穿孔病免疫的有美洲李、黑刺李、樱桃李、加拿大李4个种。中感的有杏李、乌苏里李2个种。16个欧洲李品种中,有15个免疫,只有大玫瑰1个品种感病3级(低感)。222份中国李资源中,感病0(免疫)、1(极低)、3(低感)、5(中感)、7(高感)、叭极高感)级的资源数分别占28.4%、33.6%、18.9%、9.0%、6.8%、3.1%。澳大利亚的JulyRose、澳大利亚14…  相似文献   

16.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春天桑树发芽后开始发病,夏秋期高温季节发病严重,7~8月为发病盛期。近年来该病在长江流域蚕区屡有发生,为害程度严重,同时易发生蔓延。严重田块,病  相似文献   

17.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动物之间具有传染性,人亦可能感染。兔的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染,2~6月龄兔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原菌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兔排泄物、分泌物中含细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8.
为测试桑断枝烂叶病病原菌对桑树的致病性,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对室内盆栽的桑树的枝叶片进行接种处理;用病原菌的菌丝块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保鲜的桑树枝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枝茎段进行接种处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95%~100%的条件下,接种新梢嫩叶、嫩枝,48 h就出现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接种后第3~5 d,病斑扩展最快;病原菌的易感染部位是桑树新梢;半年生成熟枝条和1年生老枝干难以被侵染;新梢顶端第4节位以上的嫩枝、嫩叶最容易感染发病。因此,清除病枝、病叶是减少初侵染源、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对近3年四川发生的兔腹胀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解病理变化、病因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该兔腹胀病主要引起断奶后至3月龄左右的兔发病,发病率一般在30%~60%,死亡率达90%以上.具有一定传染性和区域流行性。病兔出现明显腹胀,胃膨胀,胃内充满食物或水样稀薄的内容物,部分胃粘膜有黑色溃疡斑点,结肠内多充满白色胶冻样半透明状物。从69例病死兔中,分离到38株魏氏梭菌(55%)、13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杆菌,大多数菌株都有致病力。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抗球虫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该病。而使用恩拉霉素和蒽诺沙星可在1周内控制该病的发生。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可能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菌有可能是以魏氏梭菌为主,还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茵等细菌,为单一或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期,粤北地区大量引进国外布朗李新品种,除极少数品种外,大部分品种因不适应南方气候条件而遭淘汰。虽然很多果园已“改头换面”,但因有些品种感染的高致病性的细菌性穿孔病,却留在了其他李属品种中。特别是比较抗病的李,也开始部分感病,成为李所有病害中最难根治的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整个李园绝产绝收。1 发病规律 根据笔者多年来观察和实践,掌握了一些该病的发生规律。海拔高的山地果园发病重,特别是海拔70 0m以上的山地果园发病最严重,当风面比背风处发病严重,山顶比山腰发病严重。除上述特点外,品种因素相当关键,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