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云杉球果小卷蛾又名云杉球果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昆虫,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内蒙、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主要以幼虫危害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落叶松等树木的球果。本文对云杉球果小卷蛾发生规律和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有效防治云杉球果小卷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杉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梢小卷蛾是互助县青海云杉上危害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我县年发生一代。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4.7粒,产卵部位集中于云杉当年萌发的新梢基部,卵期6--7d,幼虫共6龄,历期35—42d。用菊酯类药物防治该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松皮小卷蛾是新近发生为害湟源县青海云杉的主要害虫,通过药剂浓度对比、药剂混合、药剂中加入柴油的防治试验,筛选防治松皮小卷蛾的适宜药剂。结果表明,在5%高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1 800倍液中加入0号柴油500倍液、800倍液混合均匀后喷雾,对松皮小卷蛾防效较好,且不损伤树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杉球果小卷蛾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的研究,进行了物理和化学防治,防治区虫口密度下降,从而减少对云杉种子的危害,提高云杉种子的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云杉小卷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该虫在青海为害云杉,一年1代,以幼虫取食芽基、嫩茎,并钻入顶芽。在成虫期、幼虫期喷洒化学农药可获得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6.
松皮小卷蛾在2012年、2013年连续2年在湟源县和平乡的部分育苗地区暴发式发生,导致了大量云杉苗木枯死。2015年通过调查发现松皮小卷蛾扩散到了人工造林地。为加强对湟源县松皮小卷蛾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和在湟源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松皮小卷蛾在湟源县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松皮小卷蛾在湟源县属于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氧化乐果、调养氯氰菊脂、久效磷不同浓度对云杉球果小卷蛾初孵幼虫始盛期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氧化乐果500倍液防治云杉球果小卷蛾初孵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从松针小卷蛾危害症状、生活史、发生条件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松针小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其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油松球果小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山主要天然针叶树种为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冷杉,这些树种具有耐阴、耐贫瘠、抗寒、抗旱等特性,普遍用于城市绿化、生态修复造林中。由于近年来云杉球果卷叶蛾对云杉、落叶松的球果和种子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到采种育苗和天然针叶林的自然更新。为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提高种子生产数量和质量,本文探讨了该虫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云杉球果小卷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祁连山西大河流域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年7-8月份的野外定位观测,结合西大河自然保护站前期观测数据,对青海云杉林在83次降水事件中的林冠截留、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林内穿透量、树干茎流量分别为138.8 mm/1、253.1 mm、1196 mm,分别占林外降水的39.5%、60.01%、0.70%。当降水量级大于2.41 mm时,有树干茎流产生,当降水量级大于lO.00 mm时,才能观测到树干茎流。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云杉6a生苗木一年生一级侧枝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及不同激素(IBA、ABT)、不同基质、IBA不同浓度、IBA不同时间处理和不同插穗基部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率、根系生长量的影响,为青海云杉扦插快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主导因素为激素种类,激素处理效果:IBA﹥ABT,其次为插壤基质和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另外插穗基部针叶不同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影响很大,保留插穗基部全部针叶扦插生根率较高。综合考虑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最佳成活率的组合是:采用泥炭土、珍珠岩、细河沙按3∶1∶1混合配制插壤,于当年4月中旬从6a生苗木采集一级侧枝为插穗,插穗基部针叶完全保留,使用IBA100mg/kg溶液浸泡1h后扦插,插后棚内湿度不低于60%,插壤温度控制在8-30℃之间,插壤含水量50%-90%之间,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成活率达85%,平均生根数量8.17条/穗,平均根长6.08cm,根系效果指数0.29。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坡林区小蠹区系现有17种,为害青海云杉和祁连山圆柏,以中亚细亚成份占优势。小蠹种群的动态变化受气温、林分因子和经营管理所制约。采用以经营管理措施为主,保护益鸟和适时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是一种控制小蠹种群繁殖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丹巴腮扁叶蜂在青海危害云杉,两年一代。成虫和卵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危害7月达到盛期,老熟虫下树入土并土栖21个月。防治可用人工挖掘和烟剂防治、引用天敌;重害林则用新型化学药剂按叶蜂生物学特征抓住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露天全光苔藓播行覆盖技术培育青海云杉苗木与常规遮阴技术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露天全光苔藓覆盖技术培育青海云杉苗木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常规遮阴技术,而且节省材料,是培育青海云杉苗木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云杉撒播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互助李丰苗圃对青海云杉进行了撒播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撒播育苗操作技术简单,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青海云杉苗木培育过程中可以考虑撒播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临沧低热烟区斜纹夜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沧市低热烟区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发生为害规律。[方法]在自然烟田环境中进行斜纹夜蛾成虫性诱剂监测、田间发生为害调查及自然种群连续世代发育进度观察。[结果]在1 000~1 300 m低海拔的烤烟大田生育期,斜纹夜蛾发生4代,各代历期33 d左右,主害代为第3代。[结论]为低热烟区斜纹夜蛾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通宝库林场1981年引进红皮云杉,通过5a时间的观测调查发现,红皮云杉适应本区环境条件,具有速生抗病虫害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引种是成功的。1986年开始上山造林试验,并被引种到大通植物园、西宁植物园。经过20多年的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红皮云杉在引种区生长正常,能安全越冬,没有发生病虫危害,比乡土树种青海云杉生长快1~2倍,是一个很有栽培前途的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75年建立的青海云杉初级种子园19个无性系388株立木,树高、胸径的逐株测量分析,初选出9个预选无性系;2004年又从该种子园中的13个无性系嫁接培育448株苗木,进行重复检验,以苗木近5年新梢生长量为主要依据,初步确立无性系11、12、16号为青海云杉优良无性系。其连续5年新梢生长量分别超过群体均值8.69%、10.66%、12.58%、16.92%和13.24%,增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