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青藏高原4个省区牦牛轮状病毒(R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双抗原一步夹心ELISA法,对2014-2019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63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630份青藏高原牦牛RV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57%(117/630),西藏地区牦牛RV抗体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口蹄疫疫苗对西藏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应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西藏五区一市844头牦牛的血清进行O型、Asia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西藏地区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疫苗抗体具有50%以上保护力的比例分别为83.44%、71%,口蹄疫疫苗免疫状况良好,但西藏同一地区不同县、市的牦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牦牛作为西藏自治区人畜共患及多重耐药病原体的重要宿主之一,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牦牛多重耐药发展及传播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对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菌株毒力特性、耐药性、整合酶、生物被膜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在西藏拉萨、林芝、那曲养殖户采集200份牦牛腹泻样品,利用细菌学方法使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用16S rDNA通用引物对疑似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所获序列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对大肠杆菌进行7类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致病性关系密切的4类10种毒力基因,以及20个常见耐药基因和2个Ⅰ类整合子进行PCR检测,采用改良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确定分离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表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91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对7类16种抗菌药物的纸片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强(87.91%),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最多出现13耐。在毒力基因检测中,STEC、ETEC、EPEC、NTEC 4类毒力基因均有阳性存在,其中F17毒力基因占59.34%(54/91),stx1毒力基因占49.45%(45/...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西藏班戈县奶牛场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西藏班戈县奶牛场采集90份牦牛腹泻粪样,采用分离鉴定、PCR检测、药敏试验以及生化试验等方法。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得到18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其中疑似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有6株(B13、B4、B7、B27、B29、1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外,其余药物均为高度敏感;生化试验结果表明:6株疑似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均能产酸并产气;吲哚、硫化氢、硝酸盐、明胶、M-R试验均为阳性;肌醇、山梨醇、V-P、柠檬酸、尿素试验均为阴性,其结果跟大肠杆菌的有关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在牦牛源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22对基因中,只检测出2对(STP和CS8)毒力基因,检出率为33.33%。本次试验结果指示西藏班戈县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的确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急需加强以及重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牦牛腹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和流行,并合理选药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对2011年采自西藏的938份和青海的206份牦牛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西藏牦牛血清24份呈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56%;青海牦牛血清3份呈阳性,平均阳性率为0.98%。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和青海牦牛群中均存在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西藏和青海牦牛群中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在西藏牦牛群中的血清抗体分布情况,2014-2016年期间先后从西藏不同地区采集牦牛血清920份,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西藏牦牛病毒性腹泻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48.70%,其中林芝市为84.24%,那曲地区61.41%,山南地区48.91%,拉萨市44.02%,阿里地区23.91%,日喀则市21.74%,昌都地区13.04%,说明西藏各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现象均有分布,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布氏杆菌病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牦牛群中的血清抗体分布情况,于2017年先后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采集牦牛血清9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92份血清全部呈阴性。说明目前该地区牦牛群中无布氏杆菌病分布。  相似文献   

8.
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13-1918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本试验对西藏林芝、拉萨等不同地、市107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利用22对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引物进行检测,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对所检测到的16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中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其毒力基因主要为STp以及CS8基因;西藏林芝、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均有分布,那曲和阿里地区未检出,通过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致死率为95%,说明致病性很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对来自西藏部分地区牦牛血清进行布鲁氏菌抗体的检测,557份牦牛血清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33份,感染率为5.9%,表明西藏牦牛群中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四川红原地区牦牛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2年间采自西藏273份和四川红原地区的248份牦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西藏牦牛支原体阳性率为44.32%(121/273);四川红原牦牛支原体阳性率为50.81%(126/248)。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和四川红原牦牛群中存在支原体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和四川红原牦牛群的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0-2012年期间,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对采自海北州所属4县的部分牦牛血清进行了衣原体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结果在3351份牦牛血清中,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94份,阳性率2.8%;另从采集的6303份牦牛血清样品,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388份,阳性率6.15%.表明,海北州的牦牛群中存在衣原体病和布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牦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情况。2018年11月份以随机采样方式从成都市某屠宰场采集样品150份,其中牦牛胴体拭子30份,鼻腔拭子60份,土壤拭子31份,皮毛拭子29份,应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PCR法扩增分离菌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因子基因est、elt、stx、eaeA、ipaH、aggR、ehxA、hlyA、astA等,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150份牦牛屠宰样品中共分离到20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3.33%(20/150)。不同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牦牛胴体拭子(16.67%,5/30)、鼻腔拭子(15.00%,9/60)、土壤拭子(12.90%,4/31)和皮毛拭子(6.90%,2/29)。从20株大肠杆菌中均检出astA基因,15株菌株检出eaeA基因,9株菌株检出aggR基因,5株菌株检出ipaH基因,3株菌株检出stx2基因,分别从1株菌株检出stx1、ehxA和hlyA基因。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0%,其次为氯霉素(45%)、链霉素(5%)、四环素(5%)。说明在牦牛屠宰过程中会污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牦牛腹泻的原因,本试验无菌采集11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对检测菌株的16Sr R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序列上传至Gen Bank进行比对,并使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结果表明,11份样品中共分离出5株菌株,在MAC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发现所有菌株均为阴性且两端钝圆的直杆菌;16Sr 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16Sr RNA序列同源性在90%以上,与大肠杆菌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5.2%以上;遗传进化树显示,XZ-1、XZ-5分离株与大肠杆菌AT125株、PAK/SA4株亲缘关系较近,XZ-2、XZ-3和XZ-4分离株与大肠杆菌RM13322株亲缘关系较近,经以上鉴定可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考察石榴皮、诃子、炒白术、黄连、败酱草、红藤、薏苡仁等7味中药对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对近年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4株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黄连敏感;对石榴皮、诃子、败酱草中度敏感;对炒白术、红藤、薏苡仁均耐药;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表现为耐药,对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诺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唑啉等10种抗生素均敏感。提示7味中药中石榴皮、诃子、黄连、败酱草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在甘肃甘南也有流行。为分离鉴定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并探究其致病性,采集甘南牦牛新鲜腹泻粪便50份,进行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27株分离株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符合大肠杆菌的特征;对分离株进行动物试验,表明4株具有致病性。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讨论了牦牛大肠杆菌病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牦牛大肠杆菌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副结核病在西藏地区牦牛群感染及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2012~2014年采自西藏部分地区的468份牦牛血清进行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检出9份阳性血清,2份可疑血清,总体阳性率为1.92%(9/468);2012~2014年阳性率分别为1.27%(2/157)、2.42%(4/165)和2.05%(3/146)。结果表明,西藏地区牦牛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在牛群中呈较低的流行率。该调查结果可为当地的牦牛产业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石榴健胃丸、仁青芒觉、十五味黑药丸、仁青常觉等5种复合藏药对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情况。利用药敏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近几年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4株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仁青芒觉表现为中度敏感;对石榴健胃丸、十五味黑药丸、仁青二十五味马宝丸、仁青常觉均表现为耐药;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通过动物试验表明,只接种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没有注射仁青芒觉的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大多数小鼠死亡,均具有高致病性,致死率达到95%,而注射了仁青芒觉复合藏药的试验组,死亡情况明显降低。结论提示:5种复合藏药中仁青芒觉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目前对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耐药性泛滥的形势下,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面除了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复合藏药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1年间采自西藏(988份)、青海(475份)和四川(377份)共184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样品西藏381份,阳性率38.6%;青海212份,阳性率为44.6%;四川105份,阳性率为27.9%。结果表明,中国西部高原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牦牛群中均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本研究调查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中国西部高原牦牛群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生牦牛犊牛容易产生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其会影响牦牛犊牛的食欲,促使其精神不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牦牛犊牛死亡.所以,提出有效的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基本概念、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的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减少牦牛犊牛受到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的影响而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10-1613
对西藏部分牧区牛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考察,在对发病牦牛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纯化培养的基础上,采用美国NCCLS规定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10株牛源大肠杆菌对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均为100%,可为临床合理选药、有效治疗牦牛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