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水提残渣经超微粉碎、热水提取、20%~90%乙醇逐级沉淀获得8个细胞壁多糖组分(20E、30E、40E、50E、60E、70E、80E和90E),对其得率、多糖含量、β-葡聚糖含量、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体外免疫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水提残渣超微粉水提物得率为20.80%,其多糖含量为78.16%;水提物经乙醇逐级沉淀所得组分中,20E的得率最高,占提取物总量的27.16%,其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82.58%和35.54%;其余各组分得率和β-葡聚糖含量均较低,其中30E、40E、50E、60E这4个组分的多糖含量较高,均达到80%以上,而70E、80E、90E的多糖含量为26.36%~52.55%。利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法(HPSEC-MALLS-RI)对20E、30E、40E、50E、60E的分析结果显示,20E主要含有2个峰,其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47×10~7和5.06×10~6;30E、40E、50E和60E组分均主要含有1个均一对称峰,且随着醇沉浓度的增加,其重均分子量逐级减小。单糖组成分析结果显示:20E、30E、40E、50E、60E中的多糖均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另外还含有少量半乳糖、岩藻糖和甘露糖,葡萄糖的摩尔百分比均超过80%。20E、30E、40E、50E、60E都具有体外激活Dectin-1受体的活性,其中20E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松乳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其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对松乳菇子实体预处理方式、乙醇沉淀浓度和提取次数进行比较,并选择对松乳菇多糖提取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时间、料水比、温度)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松乳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较好的条件是:干燥子实体粉碎后过40目筛,乙醇沉淀浓度为80%;提取2次可得到7.42%的粗多糖;正交试验表明,提取时间2.5h,料水比1∶25(w/v),温度85℃为松乳菇多糖提取的最佳组合。用纸层析法分析松乳菇多糖,表明其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单糖。  相似文献   

3.
通过乙醇分步沉淀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is)子实体水提取物中分离多糖,得到分步醇沉的粗多糖样品30E、50E和70E,比较了3个粗多糖样品的得率、多糖含量、单糖组成、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30E、50E和70E的多糖得率均较低,分别为0.04%、0.17%和0.49%;水解后的单糖种类基本相同,均有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但是单糖比例差异较大,70E中还含有3.4%的木糖;紫芝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从1.450×104到1.276×107,30E中有2个大分子量组分(重均分子量分别为8.867×106和1.276×107),50E和70E的重均分子量较小(<2×104);分步醇沉的各粗多糖样品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30E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提取7种不同来源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粗多糖,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含量和得率差异较大,以来源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H1)、林口县(H3)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得率较高;各粗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有岩藻糖和半乳糖;7种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物均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生成NO的量,以500 μg/mL H3提取物活性最高、H1次之.  相似文献   

5.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多糖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物中的单糖组成及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胞外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影响不大,其葡萄糖比例维持在95%以上;而对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及相关酶活力影响显著.4个搅拌转速梯度中,以60 r/min时,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中的甘露糖比例最大,为51.1%,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PB)比酶活最高,为82 mU/mg;4个通气量梯度中,当通气量为0.50 vvm时,甘露糖比例最大(35.7%),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与GMPPB比酶活分别达到最高值,为547 mU/mg和67 mU/mg.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多糖提取方法初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加水量1:30,沸水浴4h,乙醇沉淀浓度80%。试验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乙醇沉淀浓度下姬松茸多糖产品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相似文献   

7.
王茂胜  连宾  陈烨 《食用菌》2008,30(1):46-47
在分离野生鸡油菌(Canchare llus cibarius)的过程中获得一株伴生真菌LBJ016,对比研究了鸡油菌子实体及其伴生真菌菌丝体的营养成分.对鸡油菌子实体及LBJ016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氪基酸、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表明:LBJ016菌丝体中微量元素含量与鸡油菌子实体基本一致,氨基酸含量大约是鸡油菌子实体的2倍;LBJ016菌丝体多糖含量为8.28%,鸡油菌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2.59%,LBJ016菌丝体和鸡油菌子实体粗多糖各由3种单糖组成,其中LBJ016菌丝体多糖的单糖组分是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鸡油菌子实体的单糖组分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核糖.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粗多糖,超声辅助法提取粗多糖的得率最低,但多糖含量最高。复合酶法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但多糖含量低。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粗多糖的单糖组成不同;复合酶法得到的粗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组成;超声辅助法得到的样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热水法得到的样品由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比其它两种粗多糖样品高。红外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桑黄粗多糖结构和形态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液态发酵培养赤芝(Ganoderma lucidum)G0119、G0154及其杂交菌株GZ36,比较不同发酵时间(24、48、72、96 h)所得胞外多糖的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特征和免疫活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胞外液在21~26、34~44 min时间段均出现2个峰(P1、P3),而GZ36在26~33 min时出现峰P 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3个菌株的不同组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发酵终点72 h的胞外多糖P1、P2、P3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5.193×106~8.957×106、4.437×106、6.033×104~8.148×104g·mol-1。与60%乙醇沉淀组分(60 E)相比,3个菌株胞外多糖的20%乙醇沉淀(20 E)组分的产量较高。与亲本菌株G0119、G0154的20E组分相比,杂交菌株GZ36的20E组分产量(0.46 g·L-1)较高,其多糖含量(82.96%)...  相似文献   

10.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子实体的3%三氯乙酸提取液经乙醇沉淀,去蛋白后得到多糖粗制品。粗制品再经二次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G-200柱纯化得到竹荪水溶性多糖DiA。经Sepharose 4B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DiA为—单一物质。纸层析和气相层析表明,DiA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甘露糖,其摩尔比为:0.29:1.00。多糖的分子量约为168000。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子实体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从姬松茸子实体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的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撮工艺:即子实体粉碎,姬松茸干粉与水的比为1:20,在85℃水浴中两次抽提2.5h,提取液用75%(终体积分数)乙醇醇析,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多糖得率为13.37%。  相似文献   

12.
通过胰岛素诱导法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resistant HepG2,IR-HepG)细胞模型,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质多糖对IR-HepG2细胞的影响,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多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相对分子质量(Mr)为1×10~4~3×10~4的菌质多糖和菌核多糖能显著增加IR-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提法提取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下脚料水溶性细胞壁多糖,以得率、多糖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为主要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碱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的提取工艺:1 mol/L的NaOH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所得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组分得率6.25%,多糖含量74.56%,β-葡聚糖含量56.37%。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法(HPSEC-MALLS-RI)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分主要含4个峰,其中峰1和峰2对应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6×10~7和2.68×10~6,峰3和峰4对应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5×10~5和9.82×10~3;体外免疫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组分具有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用超滤法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水提物分为<10 kDa(PW1)、10~100 kDa(PW2)、100~300 kDa(PW3)、300~750 kDa(PW4)和>750 kDa(PW5)5个部分,并测定了这5部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其对巨噬细胞释放N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蛹虫草粗提物总得率(PW1~PW5之和)为38.35%,其中PW1得率最高(36.482%),其次是PW2(1.822%),PW3~PW5的得率都很低;各部分的总糖含量都较高(45.70%~60.48%).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各部分的多糖分别由3~6种单糖组成,其中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为主要单糖.PW2~PW5均具有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竹荪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栽培的竹荪子实体干品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蛋白酶法和Sevag法相结合去蛋白,DEAE-Sephadex A-25和Sephadex G-200柱纯化,得到竹荪多糖,命名为DI。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析表明,该多糖为均一物质,竹荪多糖的分子量为144000。经紫外扫描,无核酸和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红外扫描表明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该多糖经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  相似文献   

16.
醇沉条件对猴头菌多糖得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粗多糖得率和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水提醇沉制备猴头菌多糖(Hericium erinaceuspolysaccharides,HEP)工艺中主要醇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出猴头菌多糖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液的浓缩比(粗提液体积∶子实体干重,mL∶g)为3∶1,醇沉浓度70%,加入乙醇时浓缩液温度为40℃,醇沉时间和静置温度分别为8 h和4℃。不同醇沉浓度得到的多糖分子量分布及体外免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醇沉浓度为40%时,得到的多糖大分子部分占的比例较高,活性较好。醇沉浓度越高,多糖含有的小分子物质越多。  相似文献   

17.
调节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至2.5、18.5和35°Brix,经20%、50%、70%乙醇分级醇沉,得到9个猴头粗多糖样品,依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低到高依次命名为20-1、20-2、20-3,50-1、50-2、50-3,70-1、70-2、70-3,用HPSEC-MALLS-RI和离子色谱分析其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并研究了其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相同醇沉浓度下,随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得到的粗提物得率升高、但其中多糖含量呈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影响醇沉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在相同醇沉浓度下,随着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大分子量多糖所占比例显著增大。20%醇沉多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较50%和70%醇沉的多糖高,且随着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醇沉多糖的活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灵芝多糖提取的4个主要因素(料水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醇析浓度)进行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灵芝子实体粗多糖采用水提醇沉法,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0,提取温度90℃,提取2次,每次提取2h,90%乙醇醇析,3000r/min离心30 min取沉淀,sevage法除游离蛋白,离心取上层液即为灵芝粗多糖溶液。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含量约为0.734%,这一含量在全国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中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经紫外辐射和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后的存活率为指标,考察苇蘑(Hygrophoropsis sp.)子实体提取物的抗辐射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紫外辐射120 s的条件下,苇蘑子实体乙醇提取物添加量为4%时,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可达54.1%,添加4%苇蘑子实体水提取物后,酿酒酵母细胞存活率为43.9%;对照组(不添加苇蘑子实体提取物)的存活率为4.6%;在140 m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下,苇蘑子实体水提取物浓度在0.5%~2.5%时,酿酒酵母细胞存活率从11.4%增加到47.4%;而苇蘑子实体水提取物浓度超过2.5%时,细胞存活率反而降低。在相同的过氧化氢处理时间下,添加1%苇蘑子实体提取物后,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籽用西瓜果实瓜瓤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及其一级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评价籽用西瓜多糖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籽用西瓜瓜瓤粗多糖,使用Sephadex-G7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G75)和DEAE-Sepharose(DEAE-纤维素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粗多糖得到纯化多糖(S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一步鉴定其一级结构,最后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分析其生物活性。【结果】纯化多糖SⅠ的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 747 Da,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2.4∶2.2∶6.6∶36.8∶32.1∶7.2∶12.7;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显示SⅠ含有糖类化合物、糖醛酸基团和吡喃糖环的特征吸收峰,多糖中葡萄糖和半乳糖为α-D构型,甘露糖为β-D构型,鼠李糖为β-L构型。SⅠ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Fe~(3+)具有一定还原力。SⅠ对酵母菌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效果。【结论】籽用西瓜瓜瓤多糖由多种单糖组成,单糖构型多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在食品和医疗保健等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