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分析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结构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将提取的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粪样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生物多样性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菌群中真细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结果显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均表明,不同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指纹图谱中成年与幼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较多,老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则较少。各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真细菌的数量都为同一数量级(1011);幼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Enterobacteriaceae的数量显著少于成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5);成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Lactobacillus spp.的数量极显著多于幼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1);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极显著少于成年和幼年(P0.01)。由此得出,川金丝猴肠道菌群随年龄增长,多样性呈幼年到成年增加、成年到老年降低的趋势,老年时期优势菌群显著减少;此外,川金丝猴肠道各菌群的数量在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采血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配合兽医对川金丝猴健康状况的检查,增加金丝猴与人的信任感,改善及减少金丝猴的刻板行为,提高动物福利。经过不断的行为训练,川金丝猴能完成采血。从训练对象及目标、训练准备、训练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川金丝猴的采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3.
金丝猴(Rhino pithecus spp.) 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是我国与大熊猫媲美齐名的另一种珍稀动物。它有三个种: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川、黔、滇三省。研究金丝猴在西南的历史分布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于泽英 《野生动物》2011,32(2):69-72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大多饲养在中国的动物园中。根据《川金丝猴国际谱系簿2009》记录,到2009年12月31日种群存活数量227只,包括野外出生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种群中圈养出生个体数量占主要部分,2009年占80.0%,种群的增加更多地依靠圈养出生个体数量的增加,近年种群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种群的繁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率;育龄动物中圈养出生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2 a以前,而野外捕获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3 a以后。1 a以下幼仔的死亡原因与近亲繁殖、世代数、南北饲养地点无关。应该研究川金丝猴野外幼仔的出生、亚成体生长问题,为人工饲养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妊娠母兽的饲养管理,以解决圈养出生个体低繁殖率和高死亡率的问题,保证圈养种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丝猴(golden monkey)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及观赏价值。在我国分布有4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寄生虫是危害金丝猴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迄今,已报道在金丝猴体内、外发现的寄生虫种类达40余种。论文综述了我国金丝猴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金丝猴的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232-1238
通过对比健康与腹泻成年川金丝猴粪便菌群,初步探讨腹泻对川金丝猴粪便细菌区系的影响。采集成年川金丝猴稀软粪样和正常粪样各7份,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粪样菌群变化。结果表明,健康与腹泻粪样菌群DGGE指纹图谱形成2个聚类,相似性为0.78,细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健康成年川金丝猴粪样菌群以梭菌属(包括柔嫩梭菌、梭菌clusterⅪVa、梭菌clusterⅣ)、拟杆菌-普氏菌属为主要优势菌群;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指标B/E值为0.97;腹泻粪样中双歧杆菌数量(P0.01)、乳酸杆菌数量(P0.05)显著低于正常粪样,而梭菌clusterⅠ和肠杆菌显著(P0.05)高于正常粪样,其他菌群差异不显著,B/E值(P0.01)极显著降低。表明腹泻导致川金丝猴粪样菌群结构失调。  相似文献   

8.
<正>川金丝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CITES)附录Ⅰ物种。目前,我国在野外的川金丝猴总数有2万只左右,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目前,大连森林动物园饲养川金丝猴28只,在川金丝猴的饲养环境、饲料、繁殖及人工育幼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为川金丝猴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3台红外相机数据,运用空间关联方法构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地栖鸟兽关联网络,通过兰布达系数判断种间关联属性,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衡量各物种空间关联多样性及其对网络维持的贡献,并探讨川金丝猴在群落中的生态学作用及其保护问题。结果显示:红外相机共记录到29种地栖鸟兽,外加1类未鉴定的鼠科(Muridae)动物,川金丝猴属于由18个物种及鼠科动物构成的低海拔网络。网络中,川金丝猴与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存在双向非对称关联,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存在单向非对称关联,与猪獾(Arctonyx collar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和红腹角雉(Tragopan...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川金丝猴(R.roxellanae)、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研究。采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液染色、铁苏木素染色法对川金丝猴、猕猴进行粪便检查,并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像。结果川金丝猴、猕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1.67%、100%,共检出7种肠道寄生虫,其中以鞭虫(Capillariasp.)、芽囊原虫(Blastocystissp.)、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毛尾线虫病曾称鞭虫病,人和动物感染率高,成虫主要寄生在动物体的盲肠段。川金丝猴对毛尾线虫易感,全年均可发生。川金丝猴感染毛尾线虫较为普遍,严重感染时笼舍污染严重。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不定期腹泻,挑食,活动量减少;发病后期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排黑褐色水样粪便,精神沉郁,繁殖率低下,血液检查有贫血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实验室检验及鉴定采集川金丝猴粪样14份,分别来自不同个  相似文献   

13.
<正>川金丝猴(本文所指川金丝猴为人工饲养种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因其肩背身披长长的金色针毛而得名,是我国国宝级的保护动物。在川金丝猴的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中,驱虫工作是川金丝猴疾病预防与控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川金丝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川金丝猴的驱虫期是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可更高效地达到驱虫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川金丝猴(golden-monkey)又名仰鼻猴,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二国宝",具有极高的科研、保护及观赏价值。目前,国内很多动物园有饲养,一些条件较好、饲养水平较高的单位还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种群~([1])。寄生虫是危害川金丝猴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5.
川金丝猴     
张斌 《野生动物》2004,25(2):36-36
金丝猴为世界珍稀猴类,属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包括4个亚种,中国特产3种,它们分别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其中最美最为常见的就要属川金丝猴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对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克隆测序条带的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取死亡野生川金丝猴胃肠道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菌群多样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野生川金丝猴整个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细菌,且来自胃、小肠的样品聚为一大簇,来自大肠的样品聚为一簇,而来自粪便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簇。2)从DGGE图谱上共回收18个条带,细菌种类鉴定主要是5个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8.89%)、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5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56%)、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5.56%)和不可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22.22%)。其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布于整个胃肠道。3)菌群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仅有1种不可培养菌与已鉴定的粪肠球菌进化分类相似,而其他不可培养菌与已知的菌种进化分支差异较大,说明在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中仍有大量的菌群信息未被鉴定。结果提示,本试验测定的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菌群多样性随着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属于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动物,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游客的喜爱。2015年10月我园一雌性川金丝猴突发肾炎合并严重的低血钾症,经治疗后得以痊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群栖高山密林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别名狮子鼻猴、仰鼻猴,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  相似文献   

19.
正川金丝猴,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为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川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500~3300 m寒冷而潮湿的高山森林中,群栖生活,性聪慧机敏、胆小易惊,以采食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为生。  相似文献   

20.
与野生川金丝猴相比,笼养金丝猴活动范围有限,食物结构单一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造成笼养川金丝猴经常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由于西医治疗方法会对动物产生较大应激及副作用,且口服药物的适口性较差,导致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通过选择食物疗法对兰州市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不良的治疗,以期为金丝猴早期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