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学报》2020,(2)
采用单单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将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L808的原生质体单核体的细胞核分别导入含有基因型A2和B的原生质体单核体细胞质中,构建了L808-A2和L808-B菌株,以探讨异源细胞质对香菇栽培菌株L808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L808-B在PDA培养基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与L808和L808-A2相比,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与L808的子实体相比,L808-A2和L808-B的菌盖和菌柄直径、菌盖厚度以及菌盖和菌柄重量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菌褶宽度以及菌盖和菌柄硬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808两潮子实体的总产量为18112.72 g,L808-A2为17180.10 g,L808-B为22882.77 g。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室陆续从区内外和日本引进了一批香菇菌株,为鉴别这些菌株的种性,笔者对十五个香菇菌株进行了复壮和培养性状观察。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供试菌株为E_5·7(7402)、E_5·31、E_5·32、E_5·33、E_5·34、E_5·36、E_5·37、E_5·40、E_5·41、E_5·42、E_5·45、7916、B_2、465、江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用菌》2015,(6)
以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10个菌株为试验材料,以40%的黑木耳菌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观测菌丝生长速度、发菌速度、菌盖颜色、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农艺性状,评价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各不同的农艺性状为基础,计算不同性状内的变异系数,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黄蘑10个菌株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7%~27%。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性状(2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菌柄长度性状(7%)。在欧氏距离7.08处,10个菌株被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菌株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综合评价说明,韩CB6(韩引品种)、榆黄蘑2013较适合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香菇生长无性阶段中的菌丝细胞的锁状联合、母种菌丝生长速度、原种转色长度、原种特征观察、栽培种生长速度、栽培种抗逆性等6项生物学指标的比较与分析.从供试的12个香菇菌株,筛选出生物学性状比较好的农7、香6、7925等3个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腿菇的15个栽培菌株和1个野生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了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菌丝体日均生长速度在2.34 mm·d~(-1)~3.93 mm·d~(-1)之间,在菌丝体密度上有差异;菌株间子实体的菌帽长度和菌柄直径间也存在差异;生物学效率测试表明Co9、Co10、Co11、Co18、Co5为适宜于南充地区栽培的菌株,其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7.55%、104.97%、113.07%、104.64%、100.49%、102.55%。经相关分析后,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帽长度、菌帽厚度与单个子实体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5个平菇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调查现蕾的早晚、菇蕾疏密度以及菌柄长度、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指标,筛选出品质好、出菇早、产量集中、适应能力强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8.
9.
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株中13号菌株(杏大Ⅲ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0.50mm/d,生长势最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1g,生物学转化率为74.37%。杂交菌株中22号(A1×B1)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势较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3g,转化率最高为78.71%。结论:纯菌株13号性状稳定、优良,适合做杂交亲本及生产栽培;杂交菌株22号的转化率高,用于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的12个黄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农艺性状评价方法,通过测定12个黄瓜新品种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光合指标、产量指标、田间长势等指标,研究了新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适应性,以期筛选出适宜石家庄地区种植的黄瓜新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瓜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光合指标、田间长势等表现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黄瓜品种,若仅追求高产,则可选择“科润99”和“L118”;若既追求高产又追求生长期长,则可选择“津优211”“L118”“L110”;若仅追求品质好,则可选择“津旱丰华”。 相似文献
11.
12.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沪香F2"为亲本,构建F2代群体,测定85个F2代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度、菌包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出菇周期、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单包产量、单包菇数等农艺性状,利用筛选获得的32对具多态性的SSR引物对F2代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共扩增出93个多态性条带,将观测的9个农艺性状与这93个SSR标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26个标记能够与这些性状发生关联,关联事件的总数为30;其中有8个标记表现为极显著关联(P0.01),2个标记与菌柄长度极显著关联,6个标记与单包菇数极显著关联。本研究首次探索了香菇F2代群体在表型上的分化以及与分子标记之间的关联性,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香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辣椒品种耐盐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NaCl溶液处理下辣椒萌芽期和幼苗期农艺性状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辣椒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辣椒不同品种间,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相对发芽指数、盐害指数、相对株高等12个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采用因子分析将此12个性状指标用4个主因子表示,保留了原始变量95.35%的信息量;基于品种因子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10个辣椒品种分为3类:中椒4号、8号、7号、12号为盐敏感品种,中椒5号、11号为中度盐敏感品种,中椒6号、13号、16号、10号为盐不敏感品种。因此,辣椒品种的耐盐性可通过测定萌芽期和幼苗期农艺性状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予以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4.
以从丽水各地收集的表型差异明显的6个香菇L135菌株为材料,比较分析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漆酶活性、抗高温能力、子实体形态、栽培产量等指标,以期筛选出性状优良与疑退化菌株,为后续菌种种性退化机理研究奠定材料基础。研究结果表明,6个菌株中L135-21综合性状表现优良;L135-1的菌丝形态、漆酶活性、抗高温能力表现较差,出菇期集中,子实体较小;L135-30耐高温能力、产漆酶能力较强,但栽培产量与子实体形态均较差;L135-18、L135-19所有性状指标均较差。综合评价,L135-1、L135-18、L135-19、L135-30为退化明显株系,并且可能代表3个不同的退化类型,可作为后续退化机理研究的代表菌株。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RAPD方法鉴别香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单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Operon公司产品)PCR扩增香菇的多态性DNA。测试的7个引物均能扩增15个香菇菌株的DNA,扩增位点为12~19个,DNA片段大小为0.34kp~2.52kp。除菌株ATCC 28759和ATCC 28760所有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均相同外,其余13个菌株都有其独特的DNA谱带。结果表明,RAPD方法可用于鉴别香菇菌株间的差异,在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7.
以40个灵芝属菌株(包括9个江西野生菌株和31个国内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菌丝特征、子实体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丝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菌株G23、G06、G17、G15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较快,长势较好。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菌盖大小、形状、菌柄长度、直径等农艺性状差异较大。野生菌株G01、G06和G09具有较大的驯化潜力,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栽培菌株G33、G32、G11、G12、G30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江西省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