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针菇生产中,往往会碰到母种或原种在瓶内过早出现子实体、菌丝老化、影响产量,为了促进菌丝生长延缓菌种老化,作者从改变菌种培养料配方着手,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供试菌株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经栽培后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试管种。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的菌种分离培养一般是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由于琼脂价格昂贵又不易买到,为此作者于1988年11月—1989年6月进行了木屑培养基培养组织分离菌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平菇有404、大白平菇,香菇有7925、Cr-02,金针菇有8号、10号,此外还有猴头菇,毛木耳和黑木耳。 相似文献
3.
木屑培养基通常是用来生产木腐菌二级种和栽培种的,用于一级种的分离、鉴别、制作和保存都比较少。笔者从1981年以来先后用该培养基进行了下述几项试验,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 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蜜环菌,黑木耳,毛木耳,银耳,灵芝,茯苓等。 (二)培养基 ①试验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20%,蔗糖和石膏粉各1%,水适量。②对照培养基为马钤薯200g、蔗糖和琼脂各20g、水1000ml,均装瓶或试管中,前者1.5kg/cm~2压力灭菌60分钟,后者灭菌20分钟。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选取较幼嫩的鸡腿蘑,于无菌条件下,纵撕对半取菌柄内部一小块菌肉,接入木屑培养基(以杂木屑70%,稻草20%,麦麸10%,石膏、石灰各1%,pH值7.8的培养基内)。72小时萌发,菌丝浓密、洁白,常温培养57天满瓶(时值11月气温较低)作原种使用,经试验、栽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7.
8.
液体菌种的应用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金针菇21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为最佳碳源,麸皮为最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摇床转速150 r/min、装液量60 mL(三角瓶,250 mL容量)、接种量12%(V/V)、培养温度22℃时所得液体菌种质量最优,菌丝干质量达1.821 5 g/100 mL。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菌龄5 d的液体菌种最适合栽培应用,栽培周期比使用固体菌种短,产量也高约5.8%。 相似文献
9.
一、菌种的制作:选取直径为一厘米左右的芒秆,去掉叶和叶鞘,趁温时用剪刀或铡刀制成一端斜面、一端平整的钉料,长2~3厘米之间,晒干备用。制种时将钉浸于清水中6小时左右,捞出沥干,按82%芒秆钉、13%的木屑,3%麸皮,2%石膏粉,加适量水拌匀,然后按常规装瓶、灭菌和接种。装瓶时,应注意在培养基料面上多加一层木屑、麸应、石膏粉的培养料,以利接种后菌丝的定植。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云南的金针菇生产发展很快,栽培原料主要是棉子壳.由于本省没有棉子壳资源,主要是靠北方产棉区调运,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成本也较高.为此,我们根据云南的松木屑资源丰富这一条件,进行了用松木屑栽培金针菇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笔者在用松木屑栽培平菇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89年又转入栽培金针菇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设A、B 两个处理,A 为:松木屑95%,麦麸1%,玉米面2%,石灰2%,另加白糖0.5%;B 为:碎玉米芯95%,麦麸1%,玉米面2%,石灰2%,石灰2%,另加白糖0.5%。料水比1:1.4。每个处理用料6公斤,重复3次,用12×2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每袋装干料500克,每处理重复4袋,常规高压灭菌、播种,播种量以撒满科表面为度,用橡皮筋扎口。播种15天后观测菌丝长势和速度,以后每隔3天测一次直至全部长满袋为 相似文献
13.
14.
木屑培养基的隐性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中 ,除了液体菌种和斜面培养基外 ,其他的二、三级种大部分都是用木屑、棉籽壳、稻草或小麦培养基。液体和斜面培养基一旦感染杂菌一般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发现 ,而木屑等培养基感染木霉、毛霉、青霉、黄曲霉、链孢霉等能用肉眼发现 ,一旦感染细菌、酵母菌等则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发现 ,而只能通过显微镜或移接斜面培养基培养后才能检出 ,故称之为隐性污染。虽然发生此类污染比较少 ,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发现了也为时已晚。菌种批量生产时若不及时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损失也是很大的。 1999年初 ,笔者曾为此事困… 相似文献
15.
16.
金针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其它木腐菌弱,栽培后剩下的培养基残渣,一般为收获量的3~4倍(湿料重),至少还有一半未被利用。据日本的国松丰对新鲜的金针菇培养基残渣成分分析结果,水份45.3%、粗蛋白4.8%、粗脂肪1.9%、粗纤维28.19%。由此可见,金针菇的培养基残渣中尚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为此,笔者于1981年开始利用残渣进行栽培比较,至1983年共试验三批,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银耳菌种质量不够稳定。我们试图用耳木分离法,定向筛选早熟、高产、质优,适宜木屑栽培的银耳菌株。种木选择及预处:人工栽培的段木,需选早熟,出耳率高,朵型大,耳片疏松,色白的段木;若选野生银耳,应尽量寻找坚实少朽的木头;木屑瓶、袋中长有银耳的下端基质,也可以挖取出来供分离。由于耳木湿度大,常带有病虫,可将耳木风干(耳片干缩),然后放入杀虫剂中弃虫1~2天。菌株分离及菌落挑取:从耳基部位附近挑取少许木屑,分接于试管斜面上,置25℃下10~25天。各试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①斜面长满杂菌;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地处浙北平原,是粮、桑为主的地区,棉花面积不到全县耕地面积的8%,棉子壳极为紧缺,为了开发本地食用菌培养料资源,我们从1989年着手利用桑枝条加工成木屑袋栽金针菇技术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株金针菇3号,引自上海市菌种站. 相似文献
19.
20.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阿坝地区,属季风气候,干燥寒冷,年均温10℃左右,全年均可栽培金针菇。并且当地桦树林产品副产物十分丰富,拥有大量桦树木屑。但由于金针菇栽培条件特殊,菇农对其生长结实过程及桦树木屑栽培金针菇技术不甚了解,导致金针菇生产至目前仍停滞不前。现将笔者于当地进行的金针菇栽培试验略述于后,以促进金针菇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