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济源市一养兔场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纯化、生化鉴定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对分离的巴氏杆菌(Pm)进行扩菌,经甲醛灭活,以蜂胶为佐剂,制成本场巴氏杆菌灭活苗(含菌量为100亿/mL),接种于产前母兔和仔兔,对兔巴氏杆菌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鼻炎,多为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是兔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对2~6月龄仔兔危害最大。多发生于早春及晚秋季节。病原由病兔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唾液、鼻液、粪、尿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相似文献   

3.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十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兽医理论,采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以拌料或煎汁治疗仔兔巴氏杆菌病518窝3892只,治愈率达8s%,总有效率达94.8%;按3%的比例拌料预防仔兔1500余窝11000余只仔兔,获得了100%的极好效果。采用黄连解毒汤防治仔兔巴氏杆菌病较临床中常用的抗菌素类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份河间市某獭兔养殖场仔兔大批死亡.病兔主要为断奶后仔兔,成年兔也有少量发病,发病率25%左右.发病半天就死亡100多只,养殖场自己治疗无果的情况下,前来就诊,诊断为獭兔巴氏杆菌病并发球虫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6年元月份以来,杨州地区某些农户养饲的西德杂交哺乳仔兔发生突然死亡。经实验室诊断为哺乳仔兔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商品肉兔(70日龄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商品肉兔(70日龄以上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60~65日龄繁殖母兔(每年2次定期免疫)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产气荚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相似文献   

8.
<正>1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病即出血性败血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较为多见,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于青年兔和成年兔,哺乳仔兔很少发病。败血型多呈急性经过,常在1~3天死亡。精神沉郁,不食,体温40℃以上,呼吸急促,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颤抖,四肢抽搐。鼻炎型主要症状为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液。肺炎型常呈急性经过。中耳炎型单纯的中耳炎  相似文献   

9.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动物之间具有传染性,人亦可能感染。兔的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染,2~6月龄兔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原菌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兔排泄物、分泌物中含细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0.
仔兔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而此仔兔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调节机能差、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稍有不当便会造成死亡,主要原因有:兔舍室内温度过低,造成尿湿性肠炎而死亡;黄尿病导致死亡,仔兔弱小吃不饱奶,引起营养不良而死亡;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寄生虫病导致死亡;仔兔断奶应激死亡;意外伤害,如鼠害、猫害及钻出来回不了窝死亡。  相似文献   

11.
由兔场的鼠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该场病兔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血清型,对小白鼠、兔的致病力相同.而在某兔场的灭鼠期间,观察到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明显下降。因此认为鼠很可能是兔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一种健康带菌动物和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2.
1流行病学发病兔场采用开放式兔舍、金属笼具养兔。种兔群定期免疫接种了兔瘟单苗和巴氏杆菌单苗,仔幼兔断奶后一周免疫接种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日常消毒定期进行。因场内老鼠较多,故兔场放养了5只猫。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兔初期体温升高达41℃,  相似文献   

13.
家兔肺出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张明智(河北省承德农业学校,承德067411)1996年10月,承德县某个体兔场暴发一起以死前口鼻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前后共死亡家兔56只,其中公兔1只,母兔4只,仔兔和青年兔共51只。经实验室检查为巴氏杆菌病,选...  相似文献   

14.
<正>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兔病的总称。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巴氏杆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  相似文献   

15.
1990年6月,吉林省某兔场发生二月龄左右幼兔突然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兔巴氏杆菌病,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将病情很快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该场共养兔600只,其中,二月龄幼兔300只,种兔100只,仔兔200只。现已养兔两年,过去曾发生过兔巴氏杆菌病。未注射巴氏杆菌病菌苗。该场卫生条件较差,兔舍内潮湿,空气污浊。最近注射兔瘟疫苗。注苗时,注射部位未剪毛,仅用酒精  相似文献   

16.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兔巴氏杆菌病临床上以出现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全身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兔养殖中,兔巴氏杆菌病是经常出现的病症类型,对实际养殖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本文中,将就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兔瘟蜂胶疫苗该疫苗不分兔种和年龄,一律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注苗3~5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一般情况下,仔兔40~45日龄皮下接种1毫升,由于免疫力不够强,必须在6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接种1毫升,以后每6个月免疫注射1毫升。如果该病发生流行,可在流行地区进行加倍剂量免疫接种。2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苗该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兔瘟、兔巴氏杆菌病。一般在仔兔40~45日龄皮下注射2毫升,由于免疫力不够强,必须在6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接种2毫升,以后每6个月免疫接种1毫升。一般接种后5~7天产生免疫力,兔瘟保护期为6个月,巴氏杆菌病保护期为…  相似文献   

19.
蚯蚓提取液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蚯蚓提取液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采用蚯蚓提取原液对兔巴氏杆菌进行了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蚯蚓提取液对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为5倍稀释原液,而原液的抑菌率可达100%;体内试验研究显示,6 mL剂量组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愈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将接种 Shope 纤维瘤病毒恶性变异株(SFV—MV)诱发家兔的巴氏杆菌病作为研究巴氏杆菌病的免疫抑制和免疫予防的模型。试验兔在接种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健康带菌者,皮内接种 SFV—MV 的家兔于接种后3—6天,在接种部位出现原发性肿瘤;接种后7或8天,家兔出现鼻尖、结膜炎和肿瘤转移;接种后10~14天,家兔出现死亡。接种 SFV 非恶性的Patuxent 毒株的家兔发生局灶性原发性肿瘤,但不发生巴氏杆菌病和肿瘤转移。SFV—MV 接种兔在第6天其脾脏淋巴细胞对 T 细胞和 B 细胞促有丝分裂因子的反应性降低,到第10天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亦降低。此外,在所有主要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和眼结膜。鼻粘膜的上皮细胞中检出 SFV—MV 抗原(免疫荧光法)。鼻粘膜和眼结膜上皮还发生鳞状化生。而 SFV接种兔则无这些变化。用热灭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或 J5兔疫的 SFV—MV 感染兔,对巴氏杆菌病有部分保护作用,而那些在免疫前接种 SFV—MV的家兔,由于防御机能的损伤而促进了自发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用 J5或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家兔比未兔疫对照兔的结膜炎和鼻炎程度要轻,这表明 J5突变菌株免疫予防可能在应激兔巴氏杆菌病的予防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