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究冀北山地4种典型林分固碳释氧效益,以落叶松纯林、白桦林、山杨林与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4种林分的蓄积量、生物量、C密度、O2释放量4个指标为基础对4种林分固碳释氧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云杉林的生物量除了中龄林其生物量都要高于其他3种林分,阔叶林生物量在中幼龄期增长速度比较快,近熟期与成熟期增长速度较慢,而针叶林则相反。(2)4种林分C密度由大到小排序,幼龄林:云杉林 > 白桦林 > 山杨林 > 落叶松纯林,中龄林:白桦林 > 山杨林 > 云杉林 > 落叶松纯林,近熟林:云杉林 > 白桦林 > 落叶松纯林 > 山杨林,成熟林:云杉林 > 山杨林 > 落叶松纯林 > 白桦林,云杉林除了中龄期其C密度都是最大的;4种林分O2释放量由大到小排序,幼龄林:云杉林 > 白桦林 > 山杨林 > 落叶松纯林,中龄林:白桦林 > 山杨林 > 云杉林 > 落叶松纯林,近熟林:云杉林 > 落叶松纯林 > 山杨林 > 白桦林,成熟林:云杉林 > 山杨林 > 落叶松纯林 > 白桦林。(3)4种林分中固碳释氧总价值随龄林的增加呈单峰曲线,针叶林在近熟林时达到最大价值量,而阔叶林在中龄林时达到最大价值量;不同林分整个生命周期平均固碳释氧总价值排序为:云杉林[9 696元/(hm2·a)] > 山杨林[8 654元/(hm2·a)] > 落叶松纯林[7 704元/(hm2·a)] > 白桦林[7 555元/(hm2·a)],说明云杉林固碳释氧的总价值是最高的,而白桦林的固碳释氧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3.
我国平原林业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价值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3):29-34
运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对2001和2005年我国平原林业净化空气和固碳释氧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2001和2005年我国平原林业净化空气和固碳释氧的总价值分别为14 609.23亿和18 739.27亿元。2005年,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平原林业的净化空气价值分别为2 574.96亿、2 975.93亿、5 285.94亿、3 172.19亿、316.43亿和1 238.33亿元,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906.30亿、426.35亿、838.49亿、665.25亿、52.04亿和287.06亿元;2)平原林业净化空气和固碳释氧总价值排序为华东区>中南区>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西南区。平原林业在净化空气和固碳释氧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相当可观,应该大力推进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步伐和管理水平,对改善我国平原地区空气质量,增加林业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滦河上游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效益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滦河上游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效益,以针叶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以3种林分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碳密度、氧气释放量4个指标为基础对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3种林分类型各龄期蓄积量与阔叶林在林分中占的比例成正比,阔叶林最大,针叶林最小,而针阔混交林居中;在中幼龄时期,针叶林的平均生物量都是最小的,而近熟与成熟时期阔叶林的平均生物量为最小,这与林分内林木本身的生长规律有关。(2)中幼龄时期碳密度、氧气释放量最小的为针叶林,而近熟龄与成熟龄时期最小的为阔叶林,两者都与林木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生长越快,固碳释氧量越大,而林分的价值量与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3)整个生命周期平均固碳释氧总价值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针叶林 > 阔叶林,说明针阔混交林固碳释氧的总价值是最高的,而阔叶林固碳释氧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估算湖北省鄂州市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以及固碳释氧量,探索一种适用于中小尺度上,涉及大量水体的湿地NPP估算方法,为制定相关湿地生态保护政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方法] 构建湿地分类模型,将鄂州市湿地划分为浅水地表湿地与深水水体湿地。对浅水地表湿地,采用基于遥感影像的光能利用率模型进行NPP估算;对深水水体湿地,引入叶绿素a与生物量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对湿地水体NPP进行估算。汇总两者的估算结果,得到鄂州市湿地2020年度NPP总量及其空间分布和固碳释氧量。[结果] 鄂州市湿地2020年度净初级生产力总量为2.99×105 t (以C计),CO2的固定量为4.87×105 t,O2的释放量为3.59×105 t,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结论] 采用湿地分类的方法,对深水水体湿地NPP单独进行估算,弥补了基于遥感影像的模型估算方法中对湿地水体部分估算的不足,使估算结果更接近湿地真实水平,采用的模型方法可为类似涉及水体的湿地NPP估算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估算近14 a三江源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以及固碳释氧量,为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制定碳减排与碳增汇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气象、土地等数据,通过CASA模型、碳排放模型、Sen+ Mann-Kendall模型,分析三江源地区植被NPP及其固碳释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三江源区植被NPP单位面积多年均值主要集中在0~750 g/(m2·a)之间,约占研究区81.72%;空间分布特征呈东南—西北递减规律,高值分布在海拔较低、河流密集以及林地地区,而高寒地区NPP值相对较低.(2) 1999-2012年研究区NPP物质量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增速约为7.26 g/(m2·a),没有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年际变化空间特征中,约23.64%呈下降趋势,其中通过0.05置信水平者约占2.3%,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且水资源丰富地区呈增加趋势,约占研究区的76.36%,其中30.58%通过0.05置信水平检验.(3)固碳释氧物质量变化中,耕地变化幅度较大,其次是林地和其他用地,牧草地变化波动性较小.与人类活动因素有关,人为因素作用越明显,其变化幅度就越大,反之亦然.[结论]三江源高寒牧草地生态总体改善较好,受人类影响较少,而在海拔较低、河流密集以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生态变化相对较复杂,局部地区存在退化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现状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评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固碳能力,收集整理了退耕还林一期工程(1999—2010年)详细的造林资料,结合中国主要树种的蓄积量(生物量)生长曲线和退耕还林前后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各树种碳储量计算的相关参数,估算退耕还林工程1999—2050年的固碳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总固碳量(土壤和植被)为355.87 Tg;工程实施期间,造林后期固碳量显著大于造林前期,平均每年固碳量为29.66 Tg;工程林固碳增汇潜力不断增加,预计到2050年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固碳增汇潜力为1 234.04 Tg。因此,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碳汇效益。 相似文献
8.
乡土园林树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不易感染病虫害、易于养护管理、能自然繁衍成林等优点。文章针对目前西藏林芝地区城市园林建设中乡土园林树种种类少、数量少的现象,从园林思想意识、乡土园林树种市场、乡土园林树种自身因素、景观设计师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简析,并提出了积极推广乡土园林树种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白洋淀湿地芦苇(Phragraites austrdis(Cav.)Trin.Ex Steudel)的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并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测算了其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进而从光能利用率的角度探讨了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芦苇的碳储量较大,为2.52-3.44kg·m^-2,平均2.9kg·m^-2,且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两者比值为2.38—3.30,平均2.90,地下部分碳储量是地上部分的近3倍。白洋淀湿地芦苇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为0.82~1.65kg·m^-2·^-1,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1.7~3.4倍,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0-4.0倍。白洋淀湿地芦苇的光能利用率仅为0.6%-1.2%,若提高到植物理论最大光能利用率5%~6%,则固碳能力可较目前提高3.2-9.0倍,达到6.60-8.25kg·m^-2·a^-1,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为实现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等建设发展,持续落实开发、推广、应用更多优质植物树种实践工作.双峰县内有较多秋色叶树种,若更好地搭配利用,不仅可高效落实园林及森林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还可营造美观效果极佳的园林绿色环境.基于此,围绕双峰县园林项目中秋色叶树种应用实践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以便更多地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田土壤碳固定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为明确贵州农田主要作物固碳潜力,借鉴经验公式对贵州主要农作物碳固定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贵州6种作物的总固碳量平均(1 151.16±62.99)万t.a-1,变幅为1 052.65万~1 268.28万t.a-1,呈波动变化缓慢增加趋势,主要作物间接碳排放量为(48.53±1.82)万t.a-1,变幅为45.87万~51.68万t.a-1,只相当于固碳量的4.21%。贵州农田作物的固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园林树木碳贮量与固碳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北京城市园林树木碳库的贮量及其固碳效果,在1995年和2000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普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园林树木碳贮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城市园林树木总碳贮量约为58.88万t,单位建成区面积碳贮量为7.70t/hm2;近年来北京园林树木碳贮量正逐年增加,2002年新增碳贮量达0.46万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生态修复固碳核算指标,为进一步制定固碳的政策措施和开展相关研究,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综述了生态修复固碳的内涵与作用,介绍了生态修复固碳的机制及途径,并分析了不同生态修复固碳措施的效果,提出了生态修复固碳实现途径和对策。[结果] 生态修复主要的3种途径包括林草、土壤、湿地,其固碳效果显著,固碳潜力巨大,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结论] 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固碳,需要在生态修复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推动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全面加强资源保护,持续挖掘生态固碳增长的潜力,进一步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InVEST模型的日照市固碳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山东省日照市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探讨日照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固碳能力,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日照市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信息和碳密度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InVEST-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模块,获取碳储量时空分布数据,从而对日照市固碳能力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结果](1)1995—2015年,研究区内耕地、草地的面积均有所下降,而林地、水域、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2)日照市总固碳量呈现增长趋势,1995—2015年依次为6.976×10~6,6.978×10~6,6.957×10~6,6.987×10~6,7.015×10~6 t。(3)耕地的碳储量最高,固碳能力最强。[结论]1995—2015年研究区内固碳总量净增3.90×10~4 t,固碳速率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固碳能力逐步稳定。日照市东部沿海地区固碳能力相对较弱,应充分开发其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II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国,提高中国农田土壤碳收集能力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大量前人调研资料和田间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近20年来中国各省(市、区)农田土壤有机碳量变化趋势,估算了农田土壤碳源、汇潜力.由估算得出,假设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约为668 Tg C,即表明假设条件下,中国农田土壤要吸收668 Tg C才能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也说明80年代后期中国农田土壤为碳汇效应.本研究对认识和评价中国农田土壤碳汇能力及其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本文以该区域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经济林和灌丛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采用的加拿大林业碳收支模型(CBM-CFS3),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野外森林植被调查样地数据,拟合出研究区的蓄积-生物量转换参数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参数,建立研究区内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蓄积生长方程、蓄积-干材生物量转换方程、生物量组分比例方程,采用这些方程评估了2010年河北省北部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结果表明:拟合的不同森林植被蓄积生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7,蓄积-干材生物量转换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8,生物量组分比例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评估该区域森林植被碳汇功能和潜力。2010年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储量为59.66 Tg(C),平均森林植被碳密度为25.05 Mg(C)×hm~(-2),森林植被固碳速率为0.07~1.87Mg(C)×hm~(-2)×a~(-1);其中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经济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30.97 Tg(C)、12.36 Tg(C)、15.73Tg(C)、0.60 Tg(C)和26.09 Mg(C)×hm~(-2)、26.14 Mg(C)×hm~(-2)、24.50 Mg(C)×hm~(-2)、7.53 Mg(C)×hm~(-2)。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密度与固碳速率均从西北到东南呈升高趋势。造林后森林面积增加6 400 km2,森林植被碳储量增加19.54 Tg(C)(不包括灌丛);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未来森林固碳潜力巨大。说明造林在增加森林植被碳储量和提高森林的固碳速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措施对潮土有机碳平衡及固碳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潮土有机C含量的影响,并利用Jenny模型对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潮土有机C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施肥措施明显改变了潮土有机C含量,并且有机肥处理的作用效果要明显优于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措施不仅改变了潮土有机C的平衡水平,也影响了有机C的分解速率,NPK、1/2OM和OM施肥处理的有机C平衡值分别为7.19、7.75和9.37g/kg,而分解速率分别为0.038、0.113和0.1451/a。在目前施肥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与试验初相比,达到平衡时CK处理的潮土将会损失C1478kg/hm2,而NPK、1/2OM和OM处理的潮土则会分别增加C7376、7790和12066kg/hm2。因此,可以认为施肥处理促进了潮土的C固定。 相似文献
18.
火焰树(Brachychiton acerifolius),别名澳洲火焰瓶木、火焰酒瓶树、槭叶苹婆等,梧桐科瓶木属植物。原产澳洲东部海滨地带[1],是优良的观花乔木,适合在我国海南、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揭示长期封育草地深层土壤碳、氮固持及固持速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长期封育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STN)储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封育30年草地0—500cm各土层SOC储量显著高于封育10年草地和放牧草地,封育10年草地不同深度SOC储量与放牧草地并无差异;封育30年、10年和放牧草地STN储量在各土层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封育30年不同深度STN储量显著高于封育10年和放牧草地;封育30年SOC,STN固持主要发生在10~30年间,0—500cm固持量分别为(482.5±39.3)Mg/hm~2,(27.7±2.4)Mg/hm~2,封育前10年有机碳、全氮固持量小,分别为(42.8±6)Mg/hm~2,(3.4±2.1)Mg/hm~2;封育30年0—500cm土层SOC和STN固持分别为(525.3±62.0)Mg/hm~2,(25.0±3.0)Mg/hm~2,固持速率分别为(17.5±2.1)Mg/(hm~2·a),(0.83±0.3)Mg/(hm~2·a);碳氮比随着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封育草地深层土壤有巨大固碳潜力,评估碳氮固持不仅要时间尺度,也要考虑深层土壤碳氮固持,以达到对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评估的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