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的养蜂实践已表明,过去的蜜蜂饲喂理论与方法.容易引发蜜蜂饲喂失度的不良后果.这不仅会使饲喂失度的意蜂长期虚弱,呈现病、虫易感,甚至还经常对中蜂造成饲喂伤害,成为严重阻碍中蜂活框饲养进程的另一要素.因此,迫切需要有新的蜜蜂饲喂理论作指导,并由此产生出新的蜜蜂饲喂方法.为此,我们重新定义了蜜蜂饲喂的含意;提出了蜜蜂贮备性饲喂与日粮饲喂概念;指出了不同蜜蜂种饲喂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同时,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意蜂、中蜂饲喂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培章 《畜牧与兽医》1989,21(6):273-275
<正> 蜜蜂螺原体病是西方蜜蜂的一种新病,它对养蜂业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极大,但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患病蜜蜂失去采蜜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病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批爬出箱外,  相似文献   

3.
蜂场发生盗蜂,是饲养工作上的失误。蜂群起盗,互相干扰,影响蜜蜂正常生活,造成大批蜜蜂死亡,增加了饲养工作上的困难。笔者在长期的养蜂实践中,总结了预防盗蜂的方法,今介绍如下。一、盗蜂是什么所谓盗蜂,就是从它箱盗窃蜂蜜的蜜蜂。盗蜂抢夺蜂蜜,储备饲料,  相似文献   

4.
<正>蜜蜂转地长途运输,对蜜蜂伤害很大。20世纪70年代,蜂群运输多采用关门运输,蜂箱上盖纱盖,蜂箱底有纱窗,强群采集蜂多,蜂车在停车期间温度升高,蜜蜂堵住纱盖和底窗,停车时间长造成整群闷死,后来发现越是好蜂箱、新蜂箱,闷死蜜蜂严重,反而破旧蜂箱蜜蜂能跑出反而没有闷死。通过这个启示,人们采用开巢门运蜂,虽然跑掉部分老蜂,幼蜂保  相似文献   

5.
孢子虫病是蜜蜂成年蜂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微小的单细胞动物即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通常只需20~90个孢子就可感染1只蜜蜂,如果天气长期不佳,蜜蜂无法出巢排泄飞翔,每只蜂体内的孢子可增达20亿个,这是孢子虫病在寒冷地区比温暖地区危害更为严重的原因。由于工蜂的清巢行为,它要比雄蜂和蜂王更易受孢子虫的感染。蜂群患病后,会出现哺育蜂的舌腺萎缩,寿命缩短;患病蜂王的卵巢开始退化,巢内幼虫减少;冬天工蜂通常抛弃患病蜂王,这样早春就出现失王现象。随着病蜂的不断增加,工蜂和蜂王的寿命缩短,哺育蜂的饲喂能力降…  相似文献   

6.
正蜜蜂螨病是由大蜂螨和小蜂螨引起的一种蜂的常见寄生虫疾病。大、小蜂螨对蜂群危害很大,常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起蜂群崩溃综合征[1-2]。西方蜜蜂和部分杂交蜂对蜂螨的易感性远高于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同时蜂螨在蜜蜂个体和蜂群间的传播和对蜜蜂几丁质外壳的侵蚀,可导致多种病原的入侵使蜜蜂染病,造成蜂群大面积感  相似文献   

7.
据观察,近两年来在我地一些地区的部分蜂场,在越冬后期和春繁期间发生的一种成年蜂疾病,其症状为腹部膨大、爬行缓慢、蜂体湿黑、失去飞翔能力,有的肢体麻痹、腹泻,患病严重的蜂群,在气候条件差时,箱底及巢门口死蜂成堆,甚至堵塞巢门,有时在巢脾上及蜂箱门口有大量的粪便,气味难闻。根据以上症状分析,判断为蜜蜂副伤寒病,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下痢病。1病因蜜蜂下痢病,是蜜蜂越冬后期及早春成年蜜蜂所患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因主要有:(1)在越冬期潮湿严重,气温忽高忽低,长期受震动、鼠害等,越冬饲料质量欠佳。以上这些都是造成越冬后期蜜蜂…  相似文献   

8.
王咢 《蜜蜂杂志》1989,(6):15-16
蜜蜂螺原体病病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后死亡。发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量爬出箱外,群势很快减弱。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道: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T·B·Clark)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c·Mouches)’用SP-4培养基分离出蜜蜂螺原体B31和B39两个致病的病原菌株,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17—500  相似文献   

9.
治螨有方法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3,(22):18-19
蜂螨寄生于幼虫、蛹和蜂体上,靠吸取幼虫、蛹的体液为生,使蜜蜂发育不良,出现残翅或蜂体衰弱,蜜蜂寿命缩短。危害严重的蜂群幼虫和蛹还未羽化就死亡,常出现见子不见蜂,满地是飞不起的幼蜂,群势下降,最后全部死亡。冬季若受螨害,势必造成春衰。蜂螨是传播各种蜂病的媒介,能引起蜜蜂疾病,所以蜂螨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戴元高 《蜜蜂杂志》2005,25(10):25-25
中蜂,其生物学特性与西方蜜蜂不同,因而在越冬过程中(特别是越冬期长的地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高温中蜂飞翔的临界温度一般为7℃左右;越冬最佳温度为0~4℃,在这样的温度下,蜜蜂呈半蛰伏状态,运动微弱,耗蜜量少,寿命较长。若箱内温度增高,蜜蜂将增强运动、加大耗蜜量,促使蜜蜂早衰和死亡。如:当温度长期处于5~7℃,西蜂仍能安全越冬,而中蜂群就有部分群出现蜂王产卵。2长期低温中蜂在-10℃以下低温的适应方法是加强蜂团的紧缩。随着外界温度下降,工蜂活动量减弱,蜂团内部温度下降。在长期低温的情况下,蜂团无法向饲料区转移而出现全群冻…  相似文献   

11.
由于蜜蜂的交尾活动是在空中进行的,而且具有一雌多雄的交尾特点,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养蜂场无法严格控制隔离交尾,在育王时常常忽视对蜂群的选择,造成蜂群混杂。长期以来各养蜂场因自繁自养同一品种以致累代近亲繁殖和不科学的饲养管理 ,以及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蜂种严重退化。因此选好种、育好王是关键性的技术措施。找出蜂种退化原因,采取相应办法进行提纯复壮;引进优良蜂种,进行有效选种选配和科学育王工作;创造蜂群适宜的生活环境,使优良蜂种的经济性状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黄坚 《蜜蜂杂志》2004,(3):20-20
养蜂人讲起盗蜂都会感到头痛,然而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等。蜂场一旦发生盗蜂,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要防止盗蜂,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盗蜂,才能对症下药。从蜜蜂生物学特性和其生活规律来看,蜜蜂盗抢、储存饲料,是蜜蜂长期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本能,这种本能的遗传因子会世代相传。在流蜜期它们勤奋地在野外寻花采蜜,此时蜜蜂的注意力一般不会针对蜂巢;当野外流蜜停止,外界已无蜜可采时,蜜蜂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蜂巢上来,尤其那些老蜂,闻到箱内粉蜜的气味就会向巢门、箱缝等处拼命侵入…  相似文献   

13.
<正>蜂群迁换新址,蜜蜂常出现迷巢偏集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继之而来产生种种不良后果:蜜蜂相互斗杀,伤亡惨重;出现围王、伤王;因蜜蜂串箱引起盗蜂、跑蜂;加剧蜜蜂病害传播;偏出偏入蜂群蜂数锐减或巨增,造成蜂群正常生活失调,给管理带来麻烦等。在同一场地的几家蜂场,因此引起纠纷的事情屡有发生。为了解决因蜜蜂迷巢偏集产生的不良后果,在长期流动放蜂生产实践中,笔者一直留心观察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迷巢偏集的规律,学习摸索预防措施。现把这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8,28(3):13-14
我把春繁期蜜蜂超过10天无法排泄的天气称灾害性天气,超过15天称极端灾害性天气. 2008年1月下旬开始,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很多蜂友打电话向我咨询如何处理长期低温阴雨,蜜蜂无法出巢排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饶河县境内的东北黑蜂,是20世纪初自乌苏里江东岸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引进的西方蜜蜂。100年后的今天,东北黑蜂种群已达5万群规模,逐渐繁育定型为今天优良的地方品系。东北黑蜂一个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抗虫、抗病性较强,但是,东北黑蜂的一些抗性正在逐渐弱化,加之长期使用药剂防治,蜂螨的抗药性增强,致使防螨的药剂使用量和频率逐年加大,蜂螨已成为影响东北黑蜂蜂群健康的一重大危害,严重者造成整个蜂场减产甚至绝产,并导致蜂产品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凡是盗窃他群蜂蜜的蜜蜂,称为盗蜂。盗劫抢食或是采花酿蜜,储粮备荒,这是蜜蜂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形成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遗传给子代,本能的基因永远不会消失。衡量一个蜂种的好坏,首先决定它的生产性能,能否稳产高产,倘若,一个蜂种喜欢就在箱里,不出勤,不采集,那么这个蜂种就失去饲养的价值了。蜂群发生盗蜂,是养蜂人员不了解蜜蜂生物学习性,业务生疏,技术不过关,饲养管理粗枝大叶,给蜜蜂造成盗窃机会。不论那个蜂种,都具有盗窃蜂蜜的特性。中蜂盗性很强,意蜂、喀蜂、  相似文献   

18.
正南北大转地放蜂,将小蜂螨传播给黑龙江省当地蜂场,造成重大损失。用防治大蜂螨的方法防治小蜂螨没有效果,断子防治小螨又没有恰当的时期,对椴树蜜有严重污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长期与南方蜂群接触,在育王的过程中会导致南方蜂种基因的累加,越冬性状会逐步消失,这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蜂种区划饲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自从1993年我国蜜蜂育种有  相似文献   

19.
龙武生 《蜜蜂杂志》2008,28(12):22-22
蜜蜂在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的现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蜜蜂越冬死亡有哪些原因,又怎样进行预防?笔者谈点感受,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据我所知,中原地区有不少蜂群经过越冬后出现剥皮死现象,轻的有10~20%的蜜蜂死亡,严重的死蜂达1/3。群势越弱,这种现象越严重,致使春衰,蜂群发展缓慢,痛失春季油菜和洋槐蜜源,尤其对定地和小转地养蜂影响较大。要想防止蜂群越冬剥皮死现象,首先要弄清蜜蜂死亡原因。我观察发现,造成越冬剥皮死的原因有四:1.秋季繁蜂没有用新王,老王秋繁出的新蜂不如新王繁殖出的蜂体质健壮,体质弱的蜜蜂耐寒及抗病虫害能力差,遇寒冷气候,蜜蜂头部扎到蜂房里,如蜂团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