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泰山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气温、降水、大风、大雾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研究分析了泰山的气候变化规律。对泰山自然奇观的气象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泰山奇观出现的气候规律、有利的天气形势和最佳观赏季节、最佳观赏时间和位置,以期为广大游客选择最佳旅游时机、观赏泰山自然奇观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息烽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0—2020年期间地面观测资料,对大雾天气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大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降雨量、风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息烽县大雾天气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为冬季多夏季少,1月出现大雾最多,7月最少,夜间是大雾天气生成的高发期;雾形成时往往湿度较大,当日有降水并出现大雾天气的概率占73%,风速较小时更有利于大雾天气生成。  相似文献   

3.
1951—2011年泰安市极端天气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2011年泰安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概率统计、等值线等方法统计分析该站暴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雾等极端气象灾害性天气的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暴雨平均每年出现3次,年平均大风日数14 d,年平均雷暴日31 d,年平均冰雹日数1 d,年平均大雾20 d。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东省中山市1995—2018年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及早稻平均产量数据,利用HP滤波、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2018年中山市气象要素对当地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的不同生育期,早稻对不同气象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利用多元一次回归方程,选取气象要素建立了中山市早稻的数学统计模型,是中山市早稻气象产量趋势预测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大雾分区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福建省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以及成雾的气象要素特征,总结出成雾的气象要素指标。基于福建省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利用完全预报(PPI)方法,建立由降水、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逆温等因子的预报概率方程,对大雾分区进行了客观预报。  相似文献   

6.
李祖敏  陈绍河  林雪香  曾海萍  杨品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80-16681,16821
利用贵港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港大雾天气的气候学特征,并讨论了08:00出现的大雾与相关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港站大雾多出现在夜间,09:00左右为大雾消散的高峰期;近50年来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2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春季的3和4月;从年代趋势分析,贵港大雾日数在20世纪60~90年代差异较小,但在21世纪后开始快速增长,年代际间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当08:00气温为14~19℃、相对湿度>96%、风速0~2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当天或前一天出现0~0.5mm的降水时更有利于大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辽宁烟草种植地区气候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85-17087,17133
根据辽宁省57个观测站1971~2009年共3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趋势,重点讨论辽宁11个主要烟草种植区1971~2000年的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阐述各气象因子在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贡献及2001—2009年气候变化对烟草种植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3-16835
采用锦州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36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锦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雾有明显的日变化,大雾生成时段主要在00:00~08:00,占总数的77%;大雾消散时段频率最高出现在08:00~12:00,持续时间以0~4 h居多;锦州地区大雾年平均为24 d,一年之中大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夏季7、8月为最多,秋季9、10月次之,春季最少;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6年来大雾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90年代为大雾的低值区,80年代和2000年以后为大雾的高值区,特别2000年以后大雾日数明显增多。大雾发生时主要与湿度、风、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发生大雾时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风速一般小于3 m/s。锦州地区出现大雾的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平直纬向环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副高后部型等4种类型,地面系统主要以变性弱高压和地形槽为主。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1981-2010年湛江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对台风、暴雨、雷电、干旱、高温、大雾等6种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雷电、高温出现在夏季(5~9月),干旱在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春旱和冬春连旱最为严重,大雾的危害出现在春季和冬季.雷电和大雾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中雷暴日数在2000年以后缓慢增加,大雾在2005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暴雨发生日数呈平稳趋势,高温日数呈波动变化.在分析致灾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推进预警信息发布提速扩面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8—2017年奈曼旗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2017年奈曼旗4—7月春夏连旱灾害发生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4—7月奈曼旗降水偏少、温度偏高、风速偏大、前期土壤墒情差的综合因素导致了奈曼旗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灾害。  相似文献   

11.
张硕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83+285
介绍了气象要素极值的计算方法,根据1957—2006年淅川县降水气象资料,得出最大降水拟合直线方程,对最大降水极值双指数分布函数进行求解,可具体应用于工程设计,避免设计上的安全隐患以及因气象要素极值过高估计而导致工程设计造价过高的问题。为气象部门对引用气象要素极值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进行年度气象要素极值的标定、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利用柳州气象站1951-2016年降水、大风、冰雹、雷暴、大雾等资料,对柳州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日数年代变化较明显,20世纪60年代、90年代,21世纪00年代为相对多发期,20世纪70-80年代相对较少,柳州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4 d,多集中出现在4~8月,以6月最多;柳州市年平均雷暴日数61.2 d,3~9月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7 d,最多月份为7月,月平均大风日数为0.5 d;年平均冰雹日数为0.1 d,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4月份;年平均雾日数为5.3 d,主要出现在1-4月份;从年变化趋势看,柳州市年平均雷暴、大风、冰雹,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后,雾日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的典型大雾天气个例,对自动站Z文件提取能见度、相对湿度、比湿、风场、湍流通量等物理量气象要素,并结合每一个国家级自动站出现大雾的时间段,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总结归纳本溪地区大雾天气气象要素的量化指标。分析结果在本溪市气象台进行了业务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主观能动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经过大量数据的处理级筛选,得到的大雾量化指标,客观具体、一目了然,使得预报员在平时的预报中可以轻易掌握,并不断了解大雾发生的规律,提高预报员的预报经验。该成果可应用于本溪市大雾预报预警工作,提高新型自动站观测数据在大雾天气中的应用成效,通过统计10 min气象要素数据更加详细认识大雾天气发生特点,为预报员预警大雾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分离出韶关各县(市、区)柑橘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柑橘产量的关键气象灾害因子有前一年11—2月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前一年11—1月日最低气温≤5℃的日数、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3—6月暴雨日数、7—10月降水、3—4月低温阴雨日数,并对粤北地区1991—2020年间气象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粤北柑橘种植生产优化布局、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泾川县气象观测站1960~200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气温、降水、该站气压、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年变化及年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泾川县气象呈年平均气温增高、高温天气增多、气压减小、蒸发量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克拉玛依区和百口泉气温、降水、大风等气象要素,研究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得出结论:自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地区植被覆盖量有所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极端高温日数与低温日数减少,大风日数减少,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均有所增加,各种气象条件向好发展,使克拉玛依的生态、气候环境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2012年上海地区树木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同期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病虫害发生的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梨锈病发生程度与3—4月份中旬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8924,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与6—8月份日平均相对湿度≤80%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91 50,桃蛀螟发生程度与3—6月份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941 5,樟巢螟发生程度与8月26日至10月中旬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7755,扁刺蛾发生程度与7月中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相对湿度≤72%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8765,杨扇舟蛾发生程度与4月中旬—9月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8928,黄杨绢野螟发生程度与6月16日—10月上旬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9035。并对有害生物的内在因素、寄主植物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气象条件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关系,提高预报能力,利用1985—2015年化州市晚稻白叶枯病病情资料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9—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台风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日照时数、气温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影响白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8月中旬—9月中旬降水量、9—10月降雨系数、8月下旬降水强度和9月台风次数。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晚稻白叶枯病发病程度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000,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为89.4%。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白叶枯病发生等级进行试报检验,平均试报准确率达93.3%。模型拟合结果和试报准确率均较好,为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顾品强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54-255,257
根据上海奉贤地区1960~2009年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奉贤"菜花节"举办期间(3月26日至4月15日)气候变化特征,特别是2000年以来主要气象要素、降水概率和气象灾害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菜花节"期间降水量(平均气温)基本围绕多年平均值呈"多(低)→少(高)→多(低)→少(高)周期性变化,自2000年以来则延续降水减少、气温增暖的变化趋势,气候转折特征明显;近9年(2000~2008年)"菜花节"期间的降水以过程性天气为主,且以夜间降水居多,总体适合节庆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5年延边地区8个台站气象资料和图们1976—2015年气象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初霜日明显延后,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