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养蚕环境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农户养蚕环境中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分布状况与动态的监测,初步摸清了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农村养蚕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规律。为农村蚕区防控家蚕微粒子虫病,以及蚕种生产企业制订原蚕区蚕种生产防病消毒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微孢子可被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被国家列为重要的蚕种检疫对象。对于许多种场来说,原蚕区制种为蚕种场带来了较大的利润,在许多蚕种场的蚕种生产量中占据60%-70%的比例,个别种场甚至占100%。因此原蚕区微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面净化环境提高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有经口食下传染和经卵胚种传染两种途径,但必须先有食下传染才能显现其胚种传染的特点.因此,在通过母蛾检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等手段淘汰带毒原(母)种而控制胚种传染的前提下,严防食下传染是预防微粒子病的关键.而蚕儿随桑叶食下微粒子孢子致病是食下传染的主要途径.比如带毒的蚕粪污染桑叶,野外昆虫患有微粒子病污染桑叶,各龄用桑接触到被微粒子孢子污染的蚕具、饲养人员的手、养蚕用水等均可使蚕食下微粒子孢子而感染致病.由此可见,全面净化生产生活环境、桑园环境、饲育环境和原蚕区环境,消灭微粒子病原是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1992年以来,我们接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通过研究,总结适用原蚕生产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祝赛儿 《中国蚕业》2006,27(4):34-35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尚未研制出理想的治疗药剂,只能预防为主。浙江省已形成了“三控一严”(即控制胚种传染、控制桑园虫害、控制环境污染和严格管理)的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全省建立了严格的预知检查体系。预知检查是对原蚕饲育前的外界因子(蚕室周围环境、桑园昆虫等)和原蚕饲育过程中(迟眠蚕、苗末蛾等)进行微粒子病检查。它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和原蚕生产中微粒子孢子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微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等。由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预知检查要把握好…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叶 《蚕学通讯》2007,27(1):17-18,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经过微粒子孢子在蚕、蛹、蛾体内寄生,并能经蚕卵遗传给下一代.该病在全国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坤荣 《中国蚕业》2002,23(2):78-79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尚未研制出理想的治疗微粒子病的药剂,浙江省各蚕种场采用全龄漂白粉精洗桑叶虽收到了良好的防微效果,但是费工费时,加大了制种成本.通过对环境和原蚕进行微粒子孢子预知检查,可以及时地了解环境和原蚕中微粒子孢子的有无及分布状况,为制定防微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方容 《广西蚕业》1998,35(2):7-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带有毁灭性的传染病。1870年巴斯德查明病原是微粒子原虫,本病的传染是通过卵或蚕儿食下微孢子而致病;他首创了母蛾袋检法,剔除病蛾卵,供应无病的优良蚕种,为发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蚕微粒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病原(Nosemabombycis)通过蚕儿食下传染而引发的传染性蚕病.该病具有胚种传染性,致病力强,对蚕业生产威胁很大,长期以来,一直为各级政府和蚕业管理部门所重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动物检疫所把蚕微粒子病列为《动物检疫》项目.但近10年来,该病在我国各蚕区又有发生,并呈发展、蔓延之势,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控制的办法.本文试从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历史对其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些探讨,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存在是造成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饲养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我们于2016、2017年进行了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蚕饲养区微粒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原蚕饲养区,而且秋期检出率为最高;普通蚕饲养区的桑树害虫和迟眠蚕、病死蚕中微粒子检出率显著偏高;原蚕区的桑树害虫检出率也明显偏高;个别蚕区养蚕环境微粒子虫孢子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6.
加强防微措施 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亚军 《蚕学通讯》2004,24(2):50-5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被养蚕国家列为检疫对象.该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引起的.微粒子原虫的生活周期有孢子、芽体、裂殖子、孢子芽母细胞等不同的发育阶段.通过其孢子传播而感染发病.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可能发生微粒子病,感染后蚕的卵壳、蜕皮、鳞毛、蚕尿、蚕粪、蛾尿、蚕茧、病蚕、蛹、蛾及其尸体等,都会有大量的病原孢子.桑园害虫亦可感染微粒子病,也是该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18.
<正>微粒子病是饲养家蚕时易发且高发的一种病,春季极易发生。春季梅雨季节频繁,日照少,微粒子孢子繁殖迅速,使微粒子病难以彻底控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细胞孢子虫纲的微孢子虫寄生而起的传染性原虫病。因病原寄生于柞蚕和家蚕(桑蚕),故又分别称为柞蚕微粒子病和家蚕微粒子病。1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1.1胚种传染患病雌蛾体内的病原可侵入卵巢,并寄生于蚕卵胚胎中,传入下一代蚕体造成发病。又称经卵巢  相似文献   

19.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3,34(3):59-60
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通过食下或胚种传染微粒子虫(Nosemab02~bycis)孢子而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该病害曾造成本单位和许多蚕种生产单位的严重经济损失,对蚕种生产的威胁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严重危害蚕桑生产。它不仅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关系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还可能对蚕桑生产造成毁灭性伤害。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一直是蚕桑产业的重要课题。家蚕微粒子病不仅能食下传染,而且能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微粒子孢子由孢子壁、极膜层、极丝孢原质和极泡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一般为椭圆形,呈绿色、有折光性。它的发生发展与病原存在、制种环境条件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