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的方式,于2020年在淳安县进行了"强桑1号"大蚕条桑省力化饲育与普通片叶育的对比试验.结果强桑1号条桑育的每667 m2桑产叶量为915.8 kg,比片叶育的925 kg减少了2.5 kg;张种采叶喂叶用时为37.2 h,比片叶育的47.1 h减少了9.9 h;张种产茧量42 kg比片叶育的39.5 kg提高了2.5 kg.结果表明,"强桑1号"条桑育比片叶育省工省力,增效281.19元/张,增幅达17.4%.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桑园速生丰产和桑叶收获、养蚕省力化,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2020年,在淳安县汾口小蚕共育专业合作社宋祁蚕桑基地进行大蚕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和常规片叶育对比试验,经试验得知,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除盒蚕种产茧量、盒蚕种产值分别比嫁接桑片叶育低10.7%和9.7%;但是每667 m2桑园多养蚕种18.7%,多产茧5.9%,产值多7.1%,用工量少32.2%,净收入多25.8%,有效地降低农户采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减轻蚕桑产业劳动强度、达到省工省时省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018年5月在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蚕区进行了大蚕条桑育和片叶育的饲养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条桑育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分别比片叶育低4. 43%和4. 43%,死笼率比片叶育高1. 7个百分点,但是用工数量比片叶育减少28. 65%,有效地降低了农户采桑、喂蚕的劳动强度,每工产值提高42. 16元,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省时、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蚕一日两回育技术、大蚕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一经推广,便迅速被广大蚕农接受,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减少了给桑回数及除沙次数,极大地减轻了养蚕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蚕桑生产得以生存、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发生转移,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工本,提高经济效益己成必然趋势。传统的养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一些新的养蚕技术便应运而生,全年条桑育取代传统的片叶养蚕、自动上蔟取代拾蚕上蔟等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近年来泾县桃花潭镇晚秋蚕饲养大力推广条桑育、蚕台育等饲养方式取得成功。1晚秋大蚕条桑育、蚕台育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养蚕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养蚕模式正在向省力高效的饲养模式转变,为探明小蚕标准化共育、5龄斜面立体条桑育和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高效养蚕技术的应用效果,2016年分别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户开展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蚕标准化共育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稳定的蚕茧产量,比未采用小蚕标准化共育的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11.23%;5龄期采用斜面立体条桑育比普通片叶育平均盒种产茧量提高27.75%;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的应用,较传统的人工拾取法上蔟盒种用时减少81.35%。若将3种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结合应用,对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蚕农增收增效的目的,继续保持养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蚕桑生产上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养蚕业的人员逐步由中老年男女承担,因而农村传统养蚕型式已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工效,省工节本,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了地蚕条桑育与立体蚕台片叶育以及钢架塑料大棚内钢架渔网式蚕台条桑育等几种不同型式工本效益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9.
宁夏回族自治区栽植的桑树大都是从江、浙引进的湖桑品种(湖桑32号),翌春桑树"抽干"严重,干枯率达60%以上,甚至地上部分干枯而不能养成丰产性树型.桑树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667m2产茧仅20kg,直接影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所以春季桑树"抽干"成为桑园栽培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全年饲养春蚕、早秋蚕与晚秋蚕,而晚秋蚕的饲养量约占总量的2/3,养蚕仍片叶育,费工,劳动强度大.春季农忙劳力紧张,桑树的春伐受到影响.本试验采用桑树秋季剪伐,使秋伐后桑芽不再萌发,并结合条桑收获养蚕--条桑斜面一日二回育试验,旨在减轻或防御春季桑树"抽干",达到养蚕省力化,为宁夏蚕桑生产高效益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蚕桑生产属技术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因采叶给桑劳动费工而成为制约养蚕工效。据资料,蚕业发达的日本和我国江、浙等省的一些养蚕大户,栽培条桑育品种或密植杂交桑,实行壮蚕条桑育,生产1 kg蚕茧的劳动时间仅1.2~1.3 h,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作为我国蚕桑老区,随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依靠零星分散和传统的操作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为探索稳定提升湖州市蚕桑产业之路,进行了"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1~3龄采用人工饲料育,4~5龄采用条桑育)省力化养蚕模式的应用示范。3年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2018年每667 m~2桑园年养蚕成本与盒种成本大幅降低,分别比2015年降低17.75%与53.02%,特别是大蚕盒种用工减少了66.67%,全年蚕种饲养批次与饲养量增加,每667 m~2桑园产值提高,与应用示范前的2015年相比,2018年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增加4 017元达到7 377元,增长119.55%,且同样的桑园面积,由于技术熟化度及应用面逐年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比2016年示范初增加2 847元,增长62.85%。"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省力化养蚕模式的应用示范为全年多批次养蚕、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同等饲养条件下,进行条桑育(试验区)和片叶育(时照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龄蚕条桑育比片叶育采叶用工节约15.21小时/张,条桑育使张种产茧、产值从片叶育的37.49kg、677.49元提高到42.74kg、775.15元,增长率分别为14.00%和13.97%。  相似文献   

13.
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汉台区于2014年在汉台区徐望镇进行大蚕省力化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养蚕对比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育比蚕箔育更省工省力,轻简化程度更高,节本增效明显,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完全适宜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五龄蚕不同饲育方式与蚕座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龄家蚕不同饲育方式的微生态环境之温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5龄地面条桑育蚕座中的温度明显低于环境和片叶育;条桑育和片叶育蚕座中,蚕座底部和中部温度差异不显著;条桑育蚕座中的绝对湿度明显小于片叶育,相对湿度明显大于片叶育;条桑育蚕座底部和中部湿度无明显差异;五龄后期片叶育蚕座底部湿度明显大于中部湿度,差异极显著。揭示了在广东高温季节,条桑育蚕座中的温湿度条件明显优越于片叶育,是一种很好的养蚕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型标准活动简易蚕棚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兵 《中国蚕业》2006,27(1):37-38
近年来,阳城县养蚕生产为顺应市场变化和蚕农要求,加大力度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 特别是针对目前本县蚕农户均养蚕规模扩大,农村蚕室紧张,人蚕共居、不利消毒防病和不方便条桑育、地蚕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的实际,县蚕桑服务中心组织科技人员研究攻关,最近成功制造出  相似文献   

16.
条桑育与片叶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桑育是省力化养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弄清我区的气候、桑品种、种植规格是否适合条桑育,笔者利用现有的桑园进行条桑育与片叶育对比试验,并对试验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条桑育养蚕成绩好,省工省力,效率高,但桑树种植密度每亩要达到6000~7000株才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技术是两种较为常见的养蚕技术,但是条桑育与片叶育在效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能够让养蚕取得更好的效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充分了解条桑育与片叶育在各方面的不同.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条桑育与片叶育展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五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方法用多层片叶平面育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费工费力,不能适应规模养蚕发展的需要.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是养蚕技术的一次革新,是省力化养蚕的核心内容.五龄蚕实施条桑斜面育,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推广应用后可实现"省工省力节本,好养优质高效"的目的,每个劳力一般可养3~4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6~8张种,养蚕工效提高3倍以上,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的成本.的确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至今在各地推广应用面很低.笔者根据近几年来该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总结出以下解决办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目前我国养蚕还是手工操作,劳动工效不高,影响大量饲育。在养蚕生产上需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单位劳动日的产茧量。因此,研究节省劳力,节约用桑,增产蚕茧的经济养蚕法,在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经济养蚕法的研究和推广。日本目前提倡全年条桑育和屋外条桑育,苏联在壮蚕期也普遍使用了条桑育。解放以后,我国已开始了经济养蚕法的研究,研究了稚蚕防干纸育、壮蚕条桑育,创造了稚蚕坑床育、红外线电热暖房育、地蚕条桑育等,对节省桑叶,节约劳力,增产蚕茧都起到良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育方式的微生态环境及其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龄家蚕不同饲育方式的蚕座微生态环境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发现 5龄地面条桑育蚕座中的温度、湿度 ,不良气体 (CO2 、N2 O)的含量 ,微生物的消长情况 ,以及蚕座结构对蚕儿行为的影响等因素形成的微生态环境 ,均优于片叶育蚕座 ,且在高温季节愈加明显。据此揭示了条桑育比片叶育的桑叶利用率高 ,养蚕成绩好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