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产量效应与光热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连续3年两基点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的水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是实现高产高效、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2.5m和3.0m种植带宽3年平均每公顷产粮19151.7kg,比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作增产32.81%;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全生育期和全年的光能利用率为1.7%和1.64%,比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作提高了16.05%和18.98%,而且全年≥0℃积温的热量利用接纳系数和≥10℃积温每℃可生产粮食分别提高了14.35%和26.13%。  相似文献   

2.
牛斌  冯莎莎  张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9-17430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变化,为构建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和运筹肥水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小麦玉米平作(麦玉平作)为对照,研究北京地区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小麦、玉米的光合变化。[结果]麦玉玉间套作模式增产的主要机制是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其中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764mg/g,较对照提高了8.88%,光合速率平均为30.62mg CO2/(dm^2·h),较对照提高30.29%;夏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平均值为51.1,较对照提高了4.07%,光合速率平均为58.05mgCO2/(dm^2·h),较对照提高14.54%。[结论]麦玉玉间套作模式提高了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随着年总产量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麦玉玉复合群体的产值和纯收入达27045.9元/hm^2和14884.95元/hm^2,比春玉米一熟单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复种产值提高91.50%和20.38%,纯收入提高74.70%和11.81%。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选择越冬菠菜和早熟秋白菜参与到模式中进行间套作,增加复合群体空间层次与集约程度,其产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玉米种植模式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2.7m带宽的麦玉玉模式两年平均产量为1258.1kg/667m^2,比麦玉一年两熟平作增产20.19%。突破了北京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667m^2产吨粮的格局,并且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玉米种植模式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2.7 m带宽的麦玉玉模式两年平均产量为1258.1kg/667 m~2,比麦玉一年两熟平作增产20.19%。突破了北京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667 m~2产吨粮的格局,并且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光分布特征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玉米平作(简称麦玉平作)为对照,研究北京地区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简称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复合群体的光分布特征及其有效利用。结果表明:复合群体的透光状况改善,光截获得提高,消光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7.
张俊平  刘社平  俞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4-8834,8843
北京位于我国一年两熟制的北部边缘,为了提高该地区的粮食产量,研究了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简称麦玉玉间套作)模式的高产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种植模式,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加强田间管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减少种间竞争,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农区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黄淮海农区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及冬小麦-夏玉米3种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达20.52~21.79t/ha,间套行又可间套蔬菜生产,增产增效,但该模式时空集约性强,机械化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可达18.24~18.39t/ha,同时该方式又可纳入春、秋两季蔬菜间套种植,具有粮菜结合,高产高效的特征;采用20+40模式种植冬小麦-玉米两熟,产量可达18.47~20.89t/ha。3种种植制度单位面积产量比黄淮海农区目前高产吨粮田(1t/666.7m2,15t/ha)增产21.63%~45.28%,初步实现了粮食进一步高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1996~1998年不同带距对旱地麦玉薯三熟产量效应联合分析表明,4米是旱三熟高产稳产的种植带距,与1.67米比较,夏玉米区小麦增产3.6%。玉米减产4.4%,甘薯增产38.3%,间作大麦增34.5%。周年粮食增长4.3%;春玉米区小麦减产4.0%,玉米增产5.9%,甘薯增产17.5%,秋季增种黄豆增产23.1%,周年粮食增长7.3A%,建立了带距与各作物产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冀西北春播两熟小麦玉米套种带型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33m春小麦套玉米一年两熟带型比生产上的大带型具有明显增产增值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间套作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玉米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模式下,小麦、玉米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2.7 m带宽的麦玉玉间套作的平均产量为18 871.5 kg/hm2,比麦玉平作增产20.19%。并且,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光合性能改善,其中小麦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30.29%,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14.54%。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大豆高产间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玉米-大豆高产间套模式,一年三熟种植,调整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在陕西省陇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粮粮间作型“双千工程”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一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无条件种植小麦的地方,“玉米大豆2:3间作”和“玉米大豆2;2间作”多效应灰色关联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浙江平原稻区,大麦/春玉米-稻亩产吨粮,套作大麦是净作的60%左右;套作玉米是关键一季,其产量占三熟作物的40%以上;玉米茬晚稻比连作晚稻增产16.2%。三季作物栽培技术策略是稳定麦子产量、主攻春玉米和发挥晚稻增产优势。在选择三熟品种搭配基础上,合理运筹全年施肥量,增加玉米的氮磷钾施用量,适当减少晚稻施氮量。冬种分带种植布局,2.6m和1.4m畦宽,大麦土地利用率不宜超过40%和45%。紧凑型玉米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11,(5):29-30
平山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30133.33hm。,主体作物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种植面积16666.67hmz,玉米种植面积14666.67hm。,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0.59%。钾作为肥料三要素之一,对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方式下,如何合理施用钾肥已成为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0,全年粮食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A2、A3和A4,施肥量最少,生态效益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结论】"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可同时满足粮食增产、经济效益增长等多目标的要求,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济宁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域,不仅四季分明,且光能资源较为充足,因此,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其耕地面积约为750万亩,其中,小麦、玉米以及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接近300万亩。目前,山东济宁的玉米种植主要分为夏玉米和春玉米两种基础性模式,而夏玉米为主要类型。结合当地实际种植条件,多以套种模式为主,配以平作、直播以及垄作等种植体系,应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机制。1玉米种植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白芦笋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在株距0.33m情况下,行距1.3m,1.5m1.7m3年总产量显著高于行距1.9m的对照,并以行距1.3m的总产量和一,二级品产量为最高;在行距1.5m情况下,株距0.30m,0.35m比株距0.40m(对照)的产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在行距1.5m,株距0.33m情况下,双行种植比单行种植产量也有提高趋势,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增加幅度逐年减少。适当密植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冬小麦撒播、带状播种和小麦/玉米间套作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冬小麦带状撒播间套春、夏玉米"一年三作"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冬小麦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带状撒播种植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间套春、夏玉米,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玉米双丰收,粮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