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浙江蛇麻(Girardiniachingianachien)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种群增长的Logistic规律;通过对浙江蛇麻和透茎冷水花(PileamongolicaWedd)的竞争试验和对浙江蛇麻-透茎冷水花群落的跟踪考察,提出了群落中种群Logistic进化假说。  相似文献   

2.
动物生长模型参数的常规估计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点法、差分法与三和法是Logistic方程参数的3种常规估计方法,对其它动物生长模型,可以根据Logistic方程参数估计的特点,运用3种常规法中适当的参数估计法,来估计模型参数.本文介绍并推导了除Logistic方程以外的几种常用动物生长模型相应参数的常规估计法.  相似文献   

3.
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改进模型的拟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卫闽林场光皮桦种群的调查研究,运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各模型对光皮桦种群的增长动态的拟合值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其优劣顺序为:宋1模型>张-模型>L-模型>宋2模型>李-模型>崔-模型。用多种模型对光皮桦种群的增长进行拟合,目的是给林业工作者一个参考,以便为种群生态的动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Logistic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实现对模型参数的自动寻优及对Logis-tic方程的动态求解。结果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Logistic动态过程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Logistic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实现对模型参数的自动寻优及对Logis-tic方程的动态求解。结果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利用稻粉虱在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3种模型(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x^2达到极显著水平,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比Logistic模型好;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山雀科鸟类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吉林省重要森林益鸟山雀科(Paridae)作了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包括居留情况、种群密度、繁殖力、雏鸟体重增长及Logistic曲线、巢位选择、盲雏及食物分析,山雀科平均每巢育雏昆虫5428只,近767g,其中绝大部分是害虫,山雀科和保护森林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8.
用突变模型研究森林蓄积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构造的方法是以Logistic方程描述生长量,假设采伐量为常量且等于生长量时,推导出折迭突变模型.此模型有助于管理层制定管理决策,防止森林消亡.该文又通过曲线采伐模型及Logistic生长模型推导出尖角突变模型,这个模型给出了采伐将导致突变发生的敏感区域,而且通过模型的滞后性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森林一旦遭受破坏,再想恢复需投入更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用动态逻辑斯谛预测法研究黑龙江省乡村人口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常微分方程反问题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运算对黑龙江省农村人口Ligistic方程中的参数进行数值拟合。提出以每年添加当年人口数据来重新拟合参数的动态Logistic预测法来解决参数随时间的变动问题,并预测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了植物病害在遵从Logistic流行模型时不同流行过程间流行速率参数r值的一种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华北土石山区常见乔木白桦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从根长、根径、土层深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利用Sketchup Pro 8软件建立根系的形态模型;并在实验室进行根系抗拉强度及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白桦根系垂直分布范围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对坡面浅层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用软件模拟出的根系形态较接近实际;根系抗拉力与直径成正比,抗拉强度随直径的增加而减小;白桦根系能明显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且根系交叉方式不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德宏州从1997年开始大面积营造西南桦木材用人工林,到2012年底,全州累计造林9.3万hm2,蓄积量达470万m3,增加森林覆盖率2.8%,成为德宏州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但随着西南桦人工种植纯林面积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也日趋严重。简述德宏州西南桦上危害比较严重的14种主要有害生物,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米槠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存活曲线和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了米槠种群数量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米槠种群存活曲线呈增长型;米槠种群在不同状态下的基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为24~28cm.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提出的油松干曲线式,对巴山冷杉、红桦、牛皮桦、槲栎、栓皮栎5个树种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此干曲线式能很好地反映这5个树种的树干纵断面形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坡位对天然杨桦混交林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平林场不同坡位的天然杨桦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杨桦混交林坡下山杨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0.68)白桦(Betula platyphylla)(0.23)云杉(Picea wilsonii)(0.04)华北落叶松(Larix pnncipis-rupprechtii)(0.03)鼠李(Rhamnus davurica)(0.02)花楸(Sorbus pohuas hanensis)(0.00);坡上白桦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白桦(0.68)山杨(0.16)华北落叶松(0.09)云杉(0.05)鼠李(0.02)﹥花楸(0.00);(2)坡下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28.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32.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近似呈倒"J"型,幼树较多,较坡下结构好;(3)坡下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均呈显著聚集分布;坡上山杨呈显著聚集分布,白桦、华北落叶松随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4)山杨和白桦、山杨和华北落叶松、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间关系在坡下均呈正相关,而坡上则随着尺度增大由正相关逐渐转变呈无关联。综合来看,坡下山杨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大,径级分布范围较窄,山杨、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研究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种间关系在研究尺度上呈正相关;坡上白桦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小,径级分布范围较广,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呈随机分布,种间关系在小尺度呈正相关,随着尺度增大呈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性能,在局域非线性自适应预测模型的非线性函数中引入参数,λ通过选择合适的λ建立新的非线性预测模型。通过对Logistic混沌映射、Henon混沌映射、Lorenz混沌流和Rosslor混沌流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比局域非线性自适应预测的一步预测精度高,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部典型树种功能性状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东北林区典型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为对象,探讨功能性状沿地理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成因,为科学预测典型树种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法检验树高、比叶面积、木质密度3个性状的种内关联性;采取偏相关分析法计算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树高、比叶面积和木质密度3个性状在种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性状的地理分布格局随树种而变化,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的树高随经度增加而减小;山杨、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树高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高随海拔增加而增大。白桦和山杨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减小,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增大;白桦、山杨、水曲柳的比叶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色木槭的木质密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蒙古栎的木质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性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显示,白桦的树高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红松的树高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白桦的比叶面积与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蒙古栎、山杨和水曲柳的比叶面积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蒙古栎的木质密度与年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色木槭的木质密度则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随着树种变化而变化。总体上,树高和比叶面积分别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木质密度相对稳定,受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斯函数的水稻叶曲线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斯函数为基础构建空间曲线模型,模拟研究水稻叶曲线空间变化特征。【方法】基于不同年份与施氮水平的水稻桶栽试验,定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FastScan获取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空间坐标数据,并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AH)随生长度日(GDD)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符合S型曲线;从第1叶到第7叶,AH的最大值随叶位增加而增加,随后随叶位增加而减小;鞘叶夹角∠BFC与AH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本文利用Logistic方程分别描述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主茎各叶位叶曲线对应的AH以及叶曲线模型参数Sm随生长度日GDD的变化;使用分段函数描述了AH最大值随叶位的变化;将适宜施氮条件下水稻主茎第7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作为品种参数量化品种对叶曲线的影响,引入氮素影响因子量化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片披垂度的影响。利用独立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后显示,不同施氮水平下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实测点到模拟曲线的改进Hausdorff距离(LTS-HD)的均值在分蘖中期和拔节期分别低于0.88 cm和1.18 cm。【结论】模型对水稻主茎叶曲线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叶片及植株的可视化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规律和种子萌发状况,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立的9块1 hm2固定样地,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每块样地布设5个(9块样地共布设45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枫桦种子,采用方差/均值(Cx)、负二项指数(K)、聚集度指标(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I)、Cassie. R. M.指标(CA)等4种空间分布类型评价方法判别种子雨空间分布状态,此外,从9、10月份收集的种子中,每块样地随机抽取300粒枫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发芽势和发芽率。  结果  从7—11月份,共收集到69 100粒种子;枫桦落种高峰期为10月份;种子分布方差/均值(Cx)达1116.30、负二项指数(K)达4.75、聚集度指标(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I)达1115.30、Cassie. R. M.指标(CA)达0.41,4个指标均显示种子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9月份与10月份收集的平均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0.398 ± 0.064)g和(0.353 ± 0.040)g,9月份种子千粒质量显著高于10月份(P < 0.01);9月份收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29.84 ± 11.68)%,显著高于10月份(23.52 ± 8.23)%(P < 0.05)。  结论  在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枫桦种子小结实量大,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种子扩散受到限制,使得枫桦种子呈聚集分布状态。该区域枫桦种源丰富但种子萌发能力差,这些特性将会影响枫桦分布格局,从而影响该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