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窝箱不同加热方式对1~7 d仔貂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了150只已成功交配的一岁母貂(标准黑貂),平均体重为( 1084.2±169.6) g,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分别是对照组(无加热无笼网结构)、试验Ⅰ组(底部电热板19 ℃)、试验Ⅱ组(底部电热板15 ℃)、试验Ⅲ组(笼网结构加热10 ℃)、试验Ⅳ组(笼网结构不加热,<10 ℃)。结果表明,各组间产仔个数、出生活仔数、出生成活率、7 d活仔数无显著差异(P>0.1),但7 d成活率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7 d后的仔兽成活率显著高于Ⅲ组,而与其他各组间虽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其他各组,Ⅲ组妊娠天数要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Ⅰ、Ⅱ组的仔貂聚集度要明显低于其他各组,Ⅰ组混合度最高(20.8%),Ⅱ组的仔貂分散度最高(26.34%),Ⅳ组的仔貂分散度最低(4.55%);对照组的营救时间最短(5.24 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得出对于1~7日龄仔貂,窝箱底部电热板加热方式要优于笼网结构加热,当底部加热至19 ℃时,对仔貂成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母貂产仔后,哺乳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仔貂成活率。 一、产前准备:母貂临产前必须做好产室的保温和消毒工作,产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运动场底部要加二层网,以防仔貂爬出落地冻死。 二、产仔过程:母貂产仔前后有1~2次少吃或  相似文献   

3.
仔貂分窝后 ,极易患胃肠炎 ,如不能及时发现治疗 ,就会造成仔貂死亡。笔者在多年水貂饲养实践中 ,总结出如下治疗胃肠炎的措施 ,供养殖户参考。1 仔貂发生胃肠炎的规律仔貂发生胃肠炎 ,多在夜里 ,因为白天饲料添加的比夜间少 ,加之天气热也吃不完 ,到了晚上 ,天气逐渐凉爽 ,时时感到饥饿 ,因此仔貂食量大增 ,引起仔貂胃肠炎。2 合理搭配饲料防止仔貂胃肠炎的发生仔貂分窝后 ,由母乳转为以饲料为食 ,此时的仔貂胃肠壁嫩而簿 ,喂给仔貂的饲料稍一添加过多 ,仔貂食后就会造成胃肠粘膜破裂而发生胃肠炎。此期仔貂的饲料搭配 :一是要以仔貂适口…  相似文献   

4.
两户园地     
<正>给初产母貂拔乳房毛能提高仔貂成活率母貂产仔后,立即拔掉产仔母貂乳房周围的毛,能提高仔貂成活率.这是因为有些当年产仔的小母貂因产仔前不会将自已乳房周围的绒毛拔掉,厚厚的绒毛盖住了乳头,使初生仔貂很难寻觅乳头.如初生仔貂长达4小时以上仍吃不上初乳,仔貂的寻觅能力将遂渐减弱,直至死亡.因此,母貂产仔后,立即将其乳房周围绒毛拔掉,使仔貂能迅速吃上初乳,这对提高仔貂成活率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仔貂成活率,我们在某貂场进行了调查,对仔貂5日龄内死亡情况作了初步分析,并总结了提高仔貂成活率的措施。仔貂死亡原因的分析从表1可看出,仔貂5日龄内死亡占很大比例,严重地影响仔貂成活率,威胁着养貂业的发展。仔貂出生后5日龄内死  相似文献   

6.
出生3~5日龄的仔貂极易被母貂压死或是远离母貂冻饿而死,其原因是母貂分娩前由于腹痛,几顿不能进食;母貂产后,饲养人员怕母貂吃不饱会影响泌乳量,即喂大量适口性强的饲料,母貂吃足食后,加之产仔的疲劳,便昏头大睡,由于仔貂觅食在其身旁拱动,母貂在调换位置时,极易将觅食的仔貂压住,初生仔貂无力挣扎,就会被母貂压死;爬远的仔貂得不到母貂的保护也会  相似文献   

7.
<正> 正确、及时地进行仔貂断乳和分笼,既有利于仔貂生长,又可确保母貂身体健康。1 准备首先将所要使用的笼箱进行检查,破损的进行修补,然后全部消毒备用;再将所需食盘、水盒清洗后消毒,待用。2 断乳将日龄达到40~45日龄、体重达到250克以上的仔貂断乳,每2~3只装在1个笼箱里饲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仔貂的体温来提高小室的温度,防止仔貂受凉发病;二是要让过惯了群体生活的仔貂逐步适应环境,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体重达不到250克的弱小仔貂暂不要急于分出去,让母貂再带养一段时间。这样做既能使弱小  相似文献   

8.
<正> 仔貂成活率高低,系衡量水貂饲养场综合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低纬度的南方养貂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据有关报道,国外仔貂成活率颇高。例如,日本北海道太洋水貂饲养场,1979年仔貂成活率达97~98%;我国北方多数水貂饲养场仔貂成活率也达75~80%。然而,在低纬度的我国南方,特别在两广地区,多数场的仔貂成活率却很低。约在三年的期间内,笔  相似文献   

9.
母貂产仔后适时进行仔貂分窝,既有利于仔貂正常生长发育,又可确保母貂身体健康。 1 分窝前的准备 首先要准备好分窝用的笼箱,将所要使用的笼箱进行认真检查,经修补破损之处后,进行彻底消毒备用。然后将所需食盘、水盒清洗消毒后留作仔貂分窝使用。 2 第一次分窝 对仔貂应进行2次分窝:第一次将40~45日龄、体重达到250克以上的仔貂2~3只装在一个笼箱里分出饲养。这样做有2条好处:一是可通过仔貂的体温来提高貂舍的温度,防止仔貂受凉;二是可使过惯了群体生活的仔貂逐步适应独立生活,为第2次分窝打下基础。 千万要注意体重达不到250克的弱小仔貂,暂不要急于分出去,可让母貂再代养一段时间。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正> 1 死亡原因仔貂除怀孕营养不良产弱仔出现死亡外,其他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压死压死的仔貂,皮肤呈深紫色,体扁平,这主要是人工絮窝太小,草过硬和母貂受惊后,突然卧于仔貂身上压死,还有自咬母貂发病滚死仔貂,如某貂场,因自咬症母貂较多,造成自咬母貂滚死22窝,可见自咬母貂对产仔成活的危害极其严重。1.2 饿死饿死的仔貂腹部平凹,瘦弱,分散死在窝中各处。主要是因为母貂缺乳,检查不及时、代养不及时造成。1.3 冻死冻死的仔貂,兽体冰凉,僵硬,是由于小室保温不好,母性不强或掉到地上所致。1.4 咬死咬死的仔貂体上有牙眼,主要是人为惊动母貂,或饮水不足所造成。2 如何降低死亡率为了避免造成以上仔貂死亡的原  相似文献   

11.
母貂产仔后,哺乳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仔貂的成活率。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产前准备:在母貂临产前做好小室的保温和消毒工作,使小室的温度保持在25℃以上。运动场底部要加两层网,以防仔貂爬出落地冻死。 二、产仔过程:母貂在产仔前后有时有1~2次  相似文献   

12.
出生 3~ 5日龄的仔貂极易被母貂压死或是爬走远离母貂冻饿而死 ,其原因是母貂分娩前由于腹痛 ,几顿不能进食 ,母貂产后 ,饲养人员怕母貂吃不饱会影响泌乳量 ,即喂给大量适口性强的饲料 ,母貂吃足食后 ,加之产仔的疲劳 ,便昏头大睡 ,由于仔貂觅食在其身旁拱动 ,母貂在调换位置时 ,极易将觅食的仔貂压住 ,初生仔貂无力挣扎 ,就会被母貂压死 ;爬远的仔貂得不到母貂的保护也会被冻饿而死。因此 ,为了确保仔貂的成活率 ,在母貂产仔5日内 ,应让母貂食 9成饱为宜 ,使母貂时有饥饿感 ,这样母貂就不会只顾自己大睡而不顾身旁的仔貂了。而母貂在妊娠…  相似文献   

13.
我县滕家镇养貂场,仔貂20日龄补料以后,临床表现生长停滞,进行性消瘦,50日龄左右开始死亡,到6月20日死亡仔貂118只。同日该场要求帮助诊断。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貂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症。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病因该养貂场是1986年秋筹建的,有种貂250只,今年生产仔貂1321只,产仔水平比较高,产仔后20天仔貂发育良好。20天后开始补料,仔貂逐渐表现生长停滞,进行性消瘦,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在20—25天,到6月20日共死亡仔貂118只,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14.
搞好水貂产仔泌乳期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貂产活仔数,提高泌乳能力,促进仔貂生长发育和提高仔貂成活率的重要保证。为此,笔者现将水貂产仔泌乳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产前准备1.1消毒配种结束后,对小室要进行消毒,最好用喷灯进行火焰消毒;也可用1%~2%苛性钠或3%~5%的来苏儿水消毒。1.2垫草小室消毒干燥后,先铺少量柔软、干燥、干净的垫草(铺前经过日晒),使其习惯,再铺足垫草(稻草、麦草、山草均可,但要砸软),帮助造窝,对有缝隙的小室需用纸糊严。1.3笼具笼底铺设两层网(网孔0.5cm×0.5cm),以防仔貂落地。1.4备品准备好难产的催产药…  相似文献   

15.
<正>养貂生产中哺乳期仔貂的死亡数可占全年幼貂死亡数的90%以上,其中尤以1~5日龄的幼貂死亡数为最多,可占70%~80%。仔貂早期死亡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冻死、压死、咬死、饿死、病死等。现总结造成仔貂死亡的预防措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 检查时间 仔貂产下后 ,一般应在 4h以后开始检查 ,上午产的可在下午检查 ,下午或夜间产的可在第 2天上午检查。2 检查方法 检查时 ,用木条轻轻划笼网 ,或用两根小木棒夹一块肉将母貂引出小室 ,马上插上插板堵住小室门。然后打开小室盖 ,用窝里草搓手除异味后 ,轻轻拿出仔貂进行检查。健康的仔貂全身干燥、油亮、红润丰满 ,尾夹在后裆内 ,成堆卧在小室中 ,拿在手中挣扎有力 ,吃足奶时鼻尖呈黑色 ,发出短而有力的“吱吱”叫声 ;不健康的仔貂胎毛潮湿 ,体有皱褶 ,四处乱爬 ,挣扎无力 ,皮肤呈灰白色 ,发出细长无力的“吱吱”叫声。对不健…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水貂生产中普遍存在仔貂死亡率高的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分析原因,提高仔貂育成率,1987年水貂产仔季节,笔者采取通讯、专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先后对39个养貂专业户1041只母貂所产仔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养貂专业户提高仔貂育成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仔貂的分窝     
及时进行仔貂分窝,既有利于仔貂生长,又确保母貂身体健康。1分窝前的准备工作仔貂分窝前,首先要将所在地使用的笼箱进行1次检查,破损的修补,然后全部消毒备用。再将所需食盘、水盒清洗后消毒,待子貂分窝后使用。2第1次分窝仔貂分窝应进行2次,第1次将日龄达到40~45日龄,体重达到250克以上(注意体重达不到250克弱小仔貂暂不要急于分出去,让母貂再带养一段时间。这样做既能使弱小貂迅速赶上分出去健壮仔貂,又不因仔貂全部分出去而使母受惊)的仔貂,要2~8只装在1个笼箱里饲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仔貂…  相似文献   

19.
1 分窝前的准备工作仔貂分窝前,首先要将所要使用的笼箱进行1次检查,破损的进行修补,然后全部消毒备用。再将所需食盘、水盒清洗后消毒,待貂分窝后使用。2 第1次分窝仔貂分窝应进行2次,第1次将日龄达到40~45日龄,体重达到250g以上的(注意体重达不到250g弱小仔貂暂不要急于分出去,让母貂再代养一段时间。这样做既能使弱小貂迅速赶上分出去的健壮仔貂,又不因仔貂全部分出去而使母貂受惊)的仔貂,要2~3只装在1个笼箱里饲养。这样做有2条好处:一是通过仔貂之间相互的体温来提高小室的温度,防止仔貂受凉。二是要让过惯了群体生活的仔貂逐步…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各地养貂的生产来看,仔貂的死亡占有很大的比例,严重地影响仔貂的成活率和养貂业的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仔貂出生后5日龄内死亡数大约占月龄仔貂死亡数的70—80%;占育成死亡数的50—60%;占全年死亡数的40—50%。仔貂就其5日龄内死亡的大致原因分析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