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大量调查湖南省退耕还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坡度、地形、习惯、经济、市场、加工企业情况等,研究了现有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布局与配置,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典型造林模式进行了总结。据此提出,造林模式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由本地地带性植被构成的稳定性自然顶级群落,再考虑人为优化设计和精密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不同时空环境资源(光线、水份、营养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空间的植物生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深居内陆黑河流域上游的张掖市退耕还林为例,通过对祁连山北麓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和总结提出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复合型、生态恢复型、生态经济复合型等8种集成造林模式,并以区域2种立地类型为推广范围,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实践结合试验表明:生态型杉木 南酸枣、杉木 枫香、杉木 桤木、柳杉 南酸枣、柳杉 枫香、水杉 香樟、水杉 木荷、马尾松 枫香混交,生态经济结合型杜仲、厚朴、板栗,经济型枇杷、梨是雪峰山低山区退耕还林造林的首选模式;其次是生态型杉木 山苍子、柳杉 喜树、马尾松 刺楸混交、桤木、楠竹纯林,经济型柑桔、桃造林。这些造林模式均适宜于该区域。对在类似立地条件下退耕还林造林,这些造林技术模式具有推广应用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黄山区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9.58万亩.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林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下一步退耕还林发展与巩固中,必须结合黄山区实际,用足用活退耕还林政策,因地制宜抓好多种模式的抚育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湖南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湖南省退耕还林政策体系涉及工程的各个环节,对全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湖南退耕还林政策的构成体系,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对全省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南县积极实施“生态强县”战略,退耕还林工作从1999年试点示范到2002年全面实施,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和退耕还林“三赢”目标。四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2万亩;到2001年底,已按政策兑现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7.
密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密云水库周围地区、国道、国铁干线公路两侧,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主要造林模式为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模式、经济林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与水源保护林模式(荒山造林模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净化空气、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等各方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商洛市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商洛市退耕还林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和文件,提出了商洛市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
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及其生态综合效益,对后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相关政策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宜昌市2000~2013年退耕还林情况,并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为评价指标,系统评价了宜昌市退耕还林情况。结果表明,宜昌市共退耕还林12.21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4.95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97万hm~2,封山育林0.29万hm~2。造林林分以生态林为主,其次为经济林。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接近,近成熟林面积最大。不同退耕模式的生态效益物质量和价值量表现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地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年生态价值总量为79.07亿元,其中,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的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别为32.19亿元、45.03亿元和1.85亿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西象州县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重要性、脆弱性区域划分,象州县2002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布局划分为土山和石山两大造林类型区,并根据造林类型区的不同特点,设计造林树种、造林模式。退耕还林工程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退耕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土地体系,受地形因素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孕育了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分析四川水土流失现状和退耕还林工程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退耕还林经营模式,从宏观上提出特殊区域地方特色的退耕还林模式,以指导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现行政策仍然存在着诸多缺失,由此引发了退耕还林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现行政策及其缺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政策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豆科植物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豆科植物种类丰富,形态性状多样,多数能改良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提供多种植物性经济产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退耕还林(草)中推广栽植适宜的豆科植物,将有助于促进山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山区退化生态环境的植被恢复和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加速我省造林绿化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的转移,使我省的林业信息技术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开发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地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从巩固已有成果、突出治理重点、搞好政策兑现、发展后续产业和落实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对进一步推进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7.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本文是黄河源头高原区和甘蒙沙漠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结果,共计4个亚区12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回顾、总结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工程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本文是川渝鄂湘山地丘陵区和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结果,共计9个亚区25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