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第二版标准中重点修订反刍家畜新蛋白质体系,早在“七五”期间,就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历时8年的研究,提出了我国较系统的小肠蛋白质营养新体系。1993年和1998年通过部级鉴定。 在第二版标准中,共有十二个项目,即能量体系、饲料产奶净能值的测算、成年母牛的能量需要、生长牛的能量需要、奶牛小肠蛋白质营养体系,蛋白质的需要量、钙、磷和食盐的需要、种公牛的营养需要、饲料的能量、各种牛的营养需要表、奶牛常用饲料的成分与营养价值表 附表。  相似文献   

2.
<正>1营养需要特点1.1能量需要鸭是为能而食的家禽,因此能量是肉鸭维持及生长所需量最大的营养物质。肉鸭能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而自动调节采食量。肉鸭饲料成分中,主要有以下3种能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多糖类淀粉是最大的可消化能源;双糖类、单糖类也都极易消化,而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所含的能量却不能被鸭所利用。因为鸭本身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主食为研究对象,选择小麦粉、稻米、玉米面、高粱等14种原料,查找其能量、蛋白质、脂肪、钙等7种营养相关因素的含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降维分析,得出四种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称作脂肪维E因子,第二主成分称为能量碳水化物因子,第三主成分称为钙铁因子,第四主成分称为蛋白质因子。它们解释了样本所研究的营养因素总数的93.931%,较好地概括反映了样本的营养值。主食营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提出了改善主食结构,加强主食营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肉鸡的生长速度年年上升,能量和蛋白质的积蓄速度也增大。肉鸡的营养利用性与体成分积蓄,是因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而有变动。在各生理阶段,每一代谢体重的维持需要量不一致,随生长发育而有变动。经试验,在2~8周龄限制喂料时测定体能量和体成分积蓄量,测定维持所需要的蛋白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配制肉鸡日粮时,养殖户要充分了解各种成分的辩证关系,搞好合理搭配,力争配制出营养均衡、价格合适的配合饲料。 1能量与蛋白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肉鸡摄取饲料首先是为了满足能量需求,当能量得到满足时即停止采食。如果日粮中能量不足,肉鸡采食量增加,既摄入过多蛋白质,超出营养需求,同时还会通过分解蛋白质满足对能量的需要,造成蛋白质浪费。  相似文献   

6.
<正>1营养需要能量是育肥猪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一般能量水平越高,猪的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就越高,应加强对能量饲料的添加,常用的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等。蛋白质不仅是肌肉生长的营养要素,也是酶、激素和抗体的主要成分,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瘦肉型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前期以16%~18%,后期以14%~15%为宜。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有大豆、蚕豆、豌豆等豆科籽实。肉猪对矿物质的需  相似文献   

7.
正羊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是指每天每只羊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总量,分维持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和生产性能营养需要。维持羊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具体是指平时维持正常的体温、血液循环、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而从摄取的饲料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而生产性能营养需要是指平时羊只用于生长、肥育、繁殖、泌乳、产毛等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营养与能量。实际的临床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羊只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条件,掌握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鸡的营养标准试行方案规定后备鸡的饲粮营养水平0—8周为每公斤代谢能2750千卡,每兆卡含蛋白质68克。蛋氨酸加胱氨酸2.59克,赖氨酸3.80克;8—20周代谢能为2500—2700千卡/公斤,其它蛋白质与两种必需氨基酸分别为41克,1.55克与2.23克。这是一种现代营养观点的表示方法,它能保证饲粮的能量与其它营养素的平衡。在一定的能量范围内的饲粮都能使鸡采食到符合鸡营养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生产性能。1981年为了探讨本营养标准所规定的营养比例是否适宜,验证本标准的生产性能,为修改标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价配合饲料中,除供应能量和蛋白质的饲料组成以外,由于实行封闭式畜舍集中饲养,尚需给牛提供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而这些成分在一般饲料中,含量往往不足,必须另行添加。通常把牛所需要的各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预先混合配制成添加剂,用于配料。随着牛营养的研究与配合饲料的普及,饲料添加剂已大量发展,广泛应用。牛的饲料添加剂大致可分为营养添加剂与非营养添加剂两类,前者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低能量低蛋白和高能量高蛋白2种不同营养水平对乌金猪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60头乌金猪繁殖母猪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2种营养水平对乌金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适度的低能量、低蛋白能满足乌金猪繁殖的营养需要,并且能显著提高饲养繁殖母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 七十年代饲养学提出“自愿采食量”(Voluntary Feed lnTake)的概念,认为畜禽在自由采食不同能量的饲粮时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能力,以获得它对能量的需要。因此,饲粮中除能量外还应考虑其它必需营养素与能量的比例关系。第1977,1984年NRC营养标准与1978年我国鸡的营养标准中,对于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的水平都以克/兆卡代谢能表示,使鸡采食不同能量的饲粮时都能获得它所需要的代谢能和相应的蛋  相似文献   

12.
种用草鸡育成期的能量及蛋白质需要量小体型的杂食草鸡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国内已对肉用草鸡生长期营养需要进行了研究,但对种用草鸡营养需要的测定较少。本试验目的主要测定种用草鸡育成期的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1、材料与方法:(1)采用台湾省畜产试验所自己提纯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泌乳母猪摄入能量的80%以上用于哺乳,因此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对于高产母猪来说,采食量低母猪会动用身体内储备的营养来弥补不足。高温等外部因素会导致泌乳母猪饲料摄取量减少,但通过补充脂质,可以增加能量的摄取。本文综述了脂质的营养和特点,分析了现代高产泌乳母猪日粮中补充脂质对母猪泌乳量、乳汁成分和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高产母猪脂质营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接 2 0 0 3年第 8期 71页 )2 .3 日粮配合的主要依据奶牛的体重 :奶牛体重决定其维持营养需要量 ;日产量 :不同的产奶量其营养需要不同 ;乳成分 :根据检测结果 ,分析牧场原料奶中乳成分 (主要是乳脂率、蛋白率、脂蛋比 )的情况 ,调整日粮配方 ;泌乳阶段 :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 ,妊娠后期考虑妊娠需要 ;胎次年龄 :头胎牛、二胎牛在日粮配合时 ,必须考虑其维持生长的需要 ;体况 :每月一次体况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合理调整日粮 ;气候因素 :根据气候的变化 ,调整日粮的营养浓度等。3 成乳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3.1 过渡前期饲养管理 (指产前 2 1…  相似文献   

15.
夏洛来种公牛的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来牛属大型肉用品种 ,其生长发育与饲养管理和摄取营养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夏洛来种公牛对营养的需求更为关键 ,根据我站十多年来对夏洛来种公牛的饲养管理实践 ,结合当地饲养实际 ,我们对夏洛来种公牛的营养需求有以下几方面认识 :1能量能量不足可使后备公牛睾丸和副性腺发育不良 ,性成熟推迟 ,精液质量差 ;成年公牛性机能减退 ,性欲降低。能量过高使公牛过肥 ,性欲和性机能衰退。种公牛的能量需要应略高于维持需要量。我国饲养标准定为95千卡×W0 75 。体重1000公斤的牛约需16 89千卡/日(净能)。冬春季节 ,采精次数…  相似文献   

16.
配合饲料     
1.全价配合饲料。除水分外能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称为全价配合饲料。这种饲料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均衡全面,能够完全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不需添加任何成分就可以直接饲喂,并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它是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  相似文献   

17.
炎夏高温,一是热应激易引起肉仔鸡死亡;二是外界气温高,肉仔鸡的日摄食量明显减少,从而使肉仔鸡摄入的能量与营养不能满足维持机体正常和生长增重需要,致使夏季肉仔鸡日增重慢,经济效益低。因此,在夏季配制肉仔鸡日粮时,满足肉仔鸡的营养与能量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肉仔鸡所需能量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比较了低能量、低蛋白和高能量、高蛋白两种不同营养水平对乌金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 30头乌金猪繁殖母猪的饲喂试验 ,结果表明 :两种营养水平对乌金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本试验条件下得出 ,适度的低能量、低蛋白能满足乌金猪繁殖的营养需要 ,并且能显著提高饲养繁殖母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1奶牛补饲油脂的好处(1)脂肪具有许多的营养功能。它供给机体能量,产生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5倍;是奶牛机体的组成成分和修补的原料;提供动物体必需的脂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粗饲料饲喂奶牛的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作为反刍动物,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能够高效的利用纤维成分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而这基本特征却往往被大多数的奶牛养殖者所淡忘。为了保证饲料中的营养和能量含量,期望在动物低干物质采食量的情况下提供给动物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