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SSR分子标记鉴别黑龙江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在选用的8个引物中,有7个引物可以对供试的34个黑木耳菌株进行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清晰稳定、多态性强。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相似水平为0.69时,可将供试的3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三个组群。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黑木耳生产菌种快速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2.
刚竹属14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手段,研究刚竹属部分竹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75条谱带进行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同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运用特殊谱带,建立竹子品种的分子检索表,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乐昌含笑不同类型鉴定的ISSR-PCR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利用inter -简单重复序列 (ISSR)标记对乐昌含笑 6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从 30个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 ,共扩增出 134条DNA带 ,其中多态性DNA带 6 7条 ,占 5 0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 11 16 7条。其中引物ISSR16、ISSR19能区分全部类型。引物ISSR16、ISSR19和ISSR2在不同的类型中扩增出了一些特有条带 ,对乐昌含笑类型和品种鉴定以及检验品种的真实性方面非常有价值。本研究对ISSR分析技术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讨论 ,并利用DNA扩增结果对供试类型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以25种无花果叶片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利用软件DPS(V7.5)计算遗传距离,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25种无花果样品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从27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有效引物进行ISSR分析,扩增得到86条带,26条是单态的,60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为69.77%。25种无花果间的遗传距离在0.038-0.833之间,平均为0.605。通过构建群居亲缘关系的分子系统树表明25种无花果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73处被分成2类:布兰瑞克单独聚为一类,其他品种聚为一类。25种无花果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相关性较高;ISSR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用于无花果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5.
以12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试材,基于特异性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来鉴别油茶品种。结果表明:基于4条SAPD引物、24对SRAP引物和15个ISSR引物分别对12个油茶品种进行扩增,得到了21条多态性片段,包括7条n SAPD,10条SRAP和4条ISSR片段。2条n SAPD,7条SRAP和2条ISSR多态性片段被成功转化为了11个稳定可靠的SCAR标记。长林油茶23号、长林26号、长林53号、长林56号和长林166号有1个SCAR标记,长林3号和长林55号各有2个SCAR标记,长林21号有4个SCAR标记,长林18号有6个SCAR标记,长林4号、长林27号和长林40号没有SCAR标记。这些SCAR标记可作为品种特异性的DNA指纹,辅助用于12个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湖南、山东、河南的22个金银花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2个金银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这10条引物对22个金银花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8.89%;22个金银花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41~1.00,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利用U PGM A进行系统聚类分析,22个供试金银花品种划分为2大类,第1类为忍冬种群,第2类为灰毡毛忍冬种群,每一大类又分为北方种群与南方种群.而且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以上的聚类分析结果.可见,利用ISSR标记可有效地分析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金银花品种鉴别、分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锥栗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技术对37个锥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65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每条引物的扩增谱带从9(引物828) 16条(引物821)不等,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2个ISSR片段,共扩增出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占82.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条带为9.9条。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供试农家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1.826 9,有效等位基因数1.509 7,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292 3,Shannon信息指数为 0.434 4;13条引物可区分37份农家品种及其优株。根据遗传一致度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37个锥栗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群7个亚类。  相似文献   

8.
28种杜鹃亲缘关系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杜鹃不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为杜鹃属植物准确分类提供参考及杂交选育新品种奠定基础。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8个杜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DNA扩增,共获得132条清晰条带,其中有127个位点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比例为96.21%,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扩增11个片段和10.58个多态性片段。利用NTSYS 2.1软件进行遗传相似系数计算,其值介于0.285 7~0.925 8之间。基于其遗传距离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28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分类与品种形态学如花型、花期等性状相关联且可以反映出品种间的演变。ISSR扩增图谱差异显著,可用于杜鹃属植物的鉴定与区分。  相似文献   

9.
51个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51个木麻黄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ISSR适用于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分析,22个ISSR引物在供试无性系中共扩增出19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4 1 0.389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73 20.556 0,相似系数为0.467 3 0.995 0,平均为0.743 0,表明供试无性系的遗传基础已相对比较狭窄。ISSR聚类分析表明:参试无性系并不能按来源地各自单独聚为1类,无性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来源相关不大;在相似系数为0.678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供试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木麻黄无性系的推广应用及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5%;根据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条带,建立了10个‘岑软系列’无性系的ISSR鉴定识别卡,其中3条引物可独立对区分所有供试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岑软系列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83~0.448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411处可较明显将10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  相似文献   

11.
采用RAPD分析法对32个银杏品种或群体的叶片DNA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从5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单引物和4对双引物进行RAPD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单引物和4对双引物的RAPD扩增共得到85条DNA带,其大小主要分布于300~2 500 bp之间,其中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95%,每条(对)引物产生DNA带的平均数为7.08.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供试的样品可分为两大类,北京梅核、南雄上矽(雄)、华口大白果为一类,其它的为第二类.在四个泰兴品种中,泰兴2号和泰兴3号的相似性系数达0.97,表明它们的遗传关系非常接近,可能为同一品种;而原产广东的不同品种或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可能有不同的起源.此外,若将32个银杏品种或群体按照综合分类法进行品种类群划分,不同品种类群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有较多的品种交叉.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和ISSR分析百日草自交系间的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运用RAPD与ISSR技术分析了百日草20个自交系的种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中147条RAPD引物和44条ISSR引物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12条,ISSR引物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47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100,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55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69;ISSR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97,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6.38%,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4013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28.试验表明,RAPD、ISSR及两种分子标记整合后的结果较为相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结果将20个自交系基本分为2类:一类群来源虹越种子集团公司;另一类群来源甘肃酒泉种子集团公司,分类与原产地相关.RAPD与ISSR标记是研究百日草种质遗传多样性有效的工具,在分析百日草的亲缘关系特别是系谱关系时,ISSR是一种多态性和重复性优于RAPD的分子标记.两种分子标记整合后既能鉴定出自交系的系谱先后关系,也能反应来源相同自交系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泡泡树[Asimina triloba (L.)Dunal]品种‘Mango’为实验材料,从100个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利用这6条引物,对13个泡泡树品种及其半同胞家系和6个种源的48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DNA检测,扩增出2 33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 930,多态性比率为82.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59~0.99之间。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91处的DNA水平上的类群划分和形态特征一致。该研究为泡泡树新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及杂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给鉴别北美海棠品种以及果色育种提供参考,以18个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皮的颜色值、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并对以上果皮颜色指标进行聚类分类,并分析了幼果果皮颜色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18个品种幼果果皮颜色分为绿色、暗红色或紫红色、红色、粉红色或玫红色、白粉色五类。结果表明:幼果期果实呈色受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大,绿色果呈色主要受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影响,果皮颜色随着花青苷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变红,呈规律性变化,当花青苷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果皮呈现红色,如果同时受到其它色素的影响时,则呈现出不同色调的红色。花色素苷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影响果皮呈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疆枣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24份新疆主产区枣资源进行分析。9条RAPD引物共在75个位点获得了扩增,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2.7%;8条ISSR引物共有48个位点获得了扩增,多态性位点比例为56.3%。基于RAPD和ISSR标记,利用UPGMA法分别构建了24份枣资源的亲缘关系图谱。结果表明,RAPD和ISSR的聚类结果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在大类的分析上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表现出差异,但是在细节的表现上趋向一致;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以相似系数0.80为标准,将供试的24份新疆枣种质划分为4大类群。  相似文献   

16.
滨梅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采自江苏省吴江苗圃收集的6个滨梅种源叶片样品(分别标记为7、9、10、11、12和13号),分析了ISSR、RAPD2种分子标记,以探讨各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SSR标记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占总条带的66.42%.条带大小300~3030 bp;RAPD标记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产生9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的53.5%,条带大小为300~3000 bp.基于ISSR标记的6个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80~0.9479:而基于RAPD标记的遗传距离为0.0412~0.6439.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7、9、10、11、12号可归为一类.另外13号单独归为一类,该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变异类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11个肉桂(Cinnamomum cassia)家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12条ISSR引物对11份肉桂供试材料检测出条带15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0条,比例为51.95%;11份肉桂家系供试材料的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1.519 5,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0 4,基因多样性指数即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04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99 9。聚类分析显示,11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 7~0.354 8之间,说明其遗传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在遗传距离为0.249 5处可较明显将11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在遗传距离0.292 0处分为2个类群,种间各自聚类显著,可区分清化桂和西江桂。  相似文献   

18.
樟树几种化学类型及近缘种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樟树3种化学类型及3个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从40条ISSR引物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5条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133条DNA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8.65%。供试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08~0.986之间。对35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在GD(遗传距离)约为0.21处可划分为樟树、油樟、云南樟、猴樟4大类群,在GD约为0.18处可将樟树的几种化学类型明显划分为芳樟、桉樟、脑樟3类,表明樟树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主要核桃品种的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核桃当年萌发的新叶为材料,在建立了良好的反应体系基础上,筛选出8条引物对云南省11个主要栽培和推广的核桃品种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检测出位点102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2个,占60.78%,参试样品具有较高的多态比率;用其中的两条引物建立了11个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可用之鉴别参试品种;POPGENE 32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370 7,0.214 3和0.321 6,供试的云南核桃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0.
几个桉树优良无性系的ISS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PCR方法对尾叶桉广林4号、巨尾桉广林5号、巨尾桉广林9号3个优良桉树品种(无性系)及粗皮桉的34个个体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63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54条,占其总扩增带数的85.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3.5条.实验不仅检测到3组无性系之间、无性系和实生苗之间的特异性条带,还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了3个桉树品种(无性系)及1个桉树外缘种的聚类树状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