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春季不同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主要品质指标蛋白质和沉降值均与春季灌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即灌溉量较低时,小麦籽粒品质随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提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出现降低趋势。表明在低平原区,适当灌溉可以提高小麦品质,但盲目增加灌溉量会使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春季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春季灌水呈二次曲线关系,即在灌水较少时产量随灌溉增加而提高,当产量提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灌溉量增加而出现滞长或降低趋势。合理的灌溉量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盲目增加灌溉量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增加灌溉成本和造成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灌水、施肥处理的滴灌小麦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及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符合"S"曲线变化。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表现为中水灌溉高水灌溉低水灌溉;在相同灌溉量不同施氮量下,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表现为N3N2N1N0。综合看来,本试验条件下,中水高氮处理是提高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量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资源贫乏,为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利用产量目标函数数学模型对在各生育期喷洒灌溉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测定小麦灌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及小麦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适宜水分。从而确定小麦优化节水丰产的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5.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龙  钱莉  刘明春  刘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39-4141,4145
[目的]研究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在干旱绿洲环境下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措施和合理灌溉指标,为节水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4次灌水,并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含量、千粒重以及生育期内水分的利用效率。[结果]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期为水分敏感期,其灌水量不能低于总灌溉量的60%;全生育期内分4次浇灌较适宜;适度水分亏损有利于灌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补充不足将加剧土壤深层水分的损耗;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小麦产量不再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hm2需6000mm灌水量可以作为干旱绿洲区春小麦用水的一个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不同施氮量和灌溉量下,小麦对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是选取高产的淮麦19号为实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麦株吸收氮素的来源。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能够影响小麦植株各个器官的吸氮量,但是其中灌溉量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结论:当施氮量为100kg/hm~2时,在小麦的生育期灌溉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处理,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率上升,是实验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咸水灌溉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了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微咸水有降低小麦光合速率、提高呼吸速率、蒸腾速率等效果,对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也有影响,而且不同的矿化度、灌溉量、灌溉时期影响不同。灌溉4.5 g/L微咸水较不灌水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增加15%~40%和10%~30%。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的生理性状,使灌溉微咸水小麦的生物产量提高10%~15%,经济产量提高10%~20%。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地下微咸水补充灌溉冬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海水入侵较严重的山东省莱州市沿岸内陆,于2008年10月-2009年6月进行了海水入侵区微咸水补充灌溉冬小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返青后期,采用2.0-2.9 g/L和3.1-4.4 g/L微咸水与咸水,适时、适量地进行补充灌溉,其产量比不灌溉种植的小麦增产显著。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分2次灌溉较1次灌溉更有益于小麦生长。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矿化度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影响也不一样,3.1-4.4 g/L灌溉水较2.0-2.9 g/L灌溉水更利于小麦生长。微咸水补充灌溉后,耕层土壤盐分累积比对照(不灌溉)增加显著,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分2次灌溉土壤盐分积累最大量显著低于一次性灌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山东省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材料,利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冬前镇压+灌溉(C+I)、单独灌溉(I)和单独镇压(C)处理对冬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常规种植管理,CK)相比,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或镇压都可提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和成熟期株高,其中镇压+灌溉处理提高值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或灌溉处理;2)冬前镇压+灌溉、单独镇压和单独灌溉处理均可降低灌浆期小麦基部第一和二节间长度,增加其比茎重、茎粗以及壁厚,镇压+灌溉处理作用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和灌溉处理;3)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可降低小麦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移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却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冬前镇压+灌溉处理对物质转运影响最大;4)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最大值出现在镇压+灌溉处理,其次是灌溉和镇压处理。本研究表明,镇压+灌溉(C+I)或单独灌溉(I)或镇压(C)都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抗倒伏性和最终产量,其中镇压和灌溉相结合作用要大于单独措施,所以山东省小麦生产中冬前镇压+灌溉措施最佳,但即使在无灌溉条件下,镇压措施仍有利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量和滴灌频次处理对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蒸发蒸腾量(ET值)和作物系数(K值)的影响,以新春6号和新饲玉13号为试验材料,整个复播体系设置3个灌溉量(660、520、320 mm)、3个滴灌频次(10次、8次、6次)互作条件下的9个滴灌处理,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对不同处理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ET值及K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4、5、9、10月份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值)较小,6、7、8月份ET_0值较大;灌溉量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ET值及K值影响显著,灌溉量越高,ET值和K值越大;灌溉频次对复播体系ET值和K值在不同灌溉量下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中灌溉量中频次下作物产量最高。建议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灌溉方案以小麦灌溉量300 mm滴灌5次、青贮玉米灌溉量220 mm滴灌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明显影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巨大,而小麦为该区主要的灌溉用水作物,因此,培育和应用节水小麦品种是缓解该区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分析小麦生长需水规律和华北地区降水特点,在小麦全生育期只浇1水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时间灌水对小麦生物学形成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提出了选育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的"拔节灌溉选择法",即:在自然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只灌溉1次,灌溉时间为拔节期,根据小麦生长的综合表现,选留生长茂盛,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都高的单株或株系。利用该方法经过十几年的选择,育成了系列节水丰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低压微喷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小麦、玉米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时期的组合模式,对低压微喷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漫灌相比,低压微喷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千粒质量,延缓灌浆后期叶片SPAD值的下降速度;测墒补灌结合低压微喷模式(S3)作物周年产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显著提高32.8%(P0.05),灌溉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显著提高54.8%(P0.05),经济效益比对照提高10.5%。在此试验条件下,测墒补灌结合低压微喷(S3)为最优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 :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 ,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采用适宜播量 ,既可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氮、磷、钾配合使用对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明显 ;适宜的灌溉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小麦生育后期灌溉量大对品质不利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保肥保水能力强、肥力水平高的土壤 ,有利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是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2014年柴达木盆地用水总量为9.88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占85.6%,节约用水潜力较大。根据柴达木盆地德令哈灌区典型地块小麦灌溉用水量的监测试验,发现小麦种植灌溉用水量远低于该地区相关统计数据,渠道渗漏和管理粗放是传统小麦种植用水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可以考虑通过提高渠道衬砌率和强化灌溉管理等方式来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节水灌溉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近年我国北方时常出现的土壤水分胁迫,既影响小麦的物质生产,也影响籽粒形成的物质来源.由于土壤胁迫影响器官生长,使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群体和单叶光合性能都有所变劣.单叶光合性能的研究多集中在旗叶,干旱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光合功能期缩短,而这些表现又与气孔导度的变化有关.土壤水分胁迫也使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减少,灌浆物质不足,因此原贮存在营养器官中的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速度加快,贮存物质在粒重中的比例提高,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粒重和产量的降低.在小麦生产中的很多例证表明只要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并不严重影响产量,且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试验研究,这些现象近年在理论上也得到证明.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小麦-夏保两熟种植条件下,以盆栽定位方法了城市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污灌比对照增产6.99%-19.40%,夏谷污灌比对照增产3.85%-30.53%;污水灌溉能增加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灌水的方法,研究了养殖污水和清水混灌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发芽所需时间随养殖污水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溉适量(200 mL/kg)的养殖污水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并增加小麦地上部的干物重。随着养殖污水灌溉量的增加,土壤中的盐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总体上均明显增加,并且主要积累到0~5 cm土层中;土壤中盐分、碱解氮和速效钾向下淋溶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姜东燕  于振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03-18004,18010
[目的]研究在池栽试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选取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拔节和开花期进行不同的灌溉量处理,于开花期测定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随灌溉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v/Fm、Fv/Fo增加,Fo降低,说明灌水有利于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减缓叶片的光抑制程度和衰老进程。[结论]2次灌溉总量为60 mm(每次灌30 mm)的籽粒产量最高,为最佳灌溉量。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问题 1.滴灌系统 一些滴灌系统是按打瓜、加工番茄等宽行作物栽培模式设计的,出水桩间距过大、地面支管管径较小。由于滴灌小麦滴灌带数量增加,造成各滴灌带中水压力不足,每个滴头滴水量达不到要求,滴水时间延长,水下渗速度大于向两旁扩展速度,使边行小麦灌溉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我国人口日常消费量很大的粮食,小麦的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小麦种植的优化灌溉进行研究。提出了通过对根据小麦生长特性,进行自然降水与灌溉水的优化管理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优质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