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促进接穗生长的优良砧木,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对接穗普通油茶‘岑软3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4年后,以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株高、冠幅、茎和叶片的质量以及单株鲜果产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油茶本砧嫁接植株,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显著促进了‘岑软3号’的生长和结实,而以广宁红花油茶为砧木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和结实。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4种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各物种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香花油茶、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对定植6年8个月的植株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间,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茎、叶、花芽、果实和根系的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达到5.39 m、103.92 mm、7.17 m2,根、茎、叶片、花芽和鲜果的质量则分别达到7.58、26.76、9.88、1.42、7.25 kg,在所有8个物种中均最高,生长势最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8个物种的生长量,依次为香花油茶陆川油茶(C. 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博白大果油茶(C. gigantocarpa)普通油茶(C. oleifera)南荣油茶(C. nanyongensis)宛田红花油茶(C. polyodonta)小果油茶(C. meiocarpa)。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把握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采收时机,本研究从9月7日至11月30日,每隔1周采集香花油茶果实对油脂及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在整个测定期内鲜出籽率的变化不大,但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鲜果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折算的鲜果含油率均呈上升趋势,至11月维持较平稳水平。而脂肪酸组成方面,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硬脂酸也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则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下降。11月9日,测定香花油茶鲜果的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分别达到33.06%、49.35%和9.25%,均是所有采样中最高的,且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也最高。因此,南宁地区香花油茶最适宜的果实采摘时期在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衡阳市油茶优良单株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2a对油茶炭疽病重感病区的优株的自然抗病性研究及多项因子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油茶果实的抗病性(抗炭疽病)与其果实皮层厚度无关;与果实表皮层厚度呈负相关;与表皮层的细胞结构排列的紧密程度也有关,细胞结构排列越整齐、紧密,抗病性能越强,反之,抗病性能差。以及2001年对确选的优株无性系植株的考察、印证,最后筛选出了抗病的优良单株17株。为解决油茶炭疽病防治提供了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筛选普通油茶优良砧木,研究了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和香花油茶(C.osmantha)砧木种子质量对普通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物种种子质量与沙藏过程中胚芽与胚根的生长极显著相关,种子质量越大,越能促进中胚芽与胚根的生长。3个物种间作为砧木的种子质量差异显著,但除以陆川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梢粗达到2.56 mm,显著高于普通油茶和香花油茶外,3个油茶物种作为砧木的嫁接苗梢长和叶片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普通油茶质量大的种子作为砧木,可促进嫁接苗的新梢的增长和增粗,而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质量大的种子作为砧木,可促进嫁接苗新梢增粗。  相似文献   

7.
<正>香花油茶,自2012年在南宁新发现以来,以早熟、高产、花香、树美而备受广泛关注。近年来,广西林科院一直致力于香花油茶优良品系的筛选及应用。香花油茶究竟有何特点,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马锦林。记者:马教授,香花油茶是油茶的一个新种吗?马锦林:没错。由于香花油茶植株的形状、叶片与普通油茶较为接近,起初,科研人员认为它是普通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钾肥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果实性状的影响,本文以长林27号为材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油茶果茎和单果质量有提高但是影响不显著。钾肥有利于油茶出籽率和出仁率的提高,180g/株钾肥处理下出籽率和出仁率均达到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15.2%。钾肥处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提高鲜果的含油率。180g/株钾肥处理下,鲜果含油率达到最高。综合考虑钾肥对油茶果实性状等指标的影响,最适合油茶果实生长的钾肥用量为180g/株。  相似文献   

9.
从1973年开始在福建省油茶主产区,有计划分批地开展了油茶优株选择,选育出闽20、闽29、闽81、闽7415等4个优良无性系,达到了油茶优株无性系的评选标准。  相似文献   

10.
龙育堂 《绿色科技》2024,(5):148-151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为试验地点,设置有机肥和复合肥2种肥料处理,0.60、0.80、1.00 kg/(株·a) 3种施肥量,对不同施肥方式下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情况和品质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了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B2油茶及其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相对较好,其株高、冠幅、地径、产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8%、49.46%、56.85%、63.96%;油茶果实的单果尺寸、单果质量、鲜果含油率、种仁含油率、干出仁率、干出籽率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1%、85.85%、33.98%、32.09%、15.97%、34.17%。试验结果可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给香花油茶归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明确香花油茶的分类地位,通过ISSR标记技术,探究香花油茶与山茶属中形态特征相似的其它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与供试山茶属5个种(小果油茶、南荣油茶、窄叶短柱茶、普通油茶、攸县油茶)遗传距离较远,各自聚类显著,因此香花油茶不属于参试的5个山茶物种;其中与窄叶短柱茶的亲缘关系为近,遗传距离偏小,但遗传距离也远大于种内差异,且形态特征与窄叶短柱茶最为接近,推测香花油茶可能是山茶属短柱茶组1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嫁接苗永久萎焉系数为1.34,显著低于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嫁接苗分别为1.63、1.58和1.6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4个物种作砧木的湘林11号嫁接苗的抗旱性依次为香花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明显提升了嫁接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德宏州普通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10个优良单株的果实品质,并进行了不同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干籽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较高;硬脂酸、芥酸含量较低;各内外品质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茶油的综合品质由高到低依次是优株XC042、XC053、XC043、XC059、XC044、XC040、LHPS045、XC037、XC057、XC049。  相似文献   

14.
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是2012年在广西南宁发现的油茶新物种。利用没食子酸溶液标准曲线法测定香花油茶嫩芽、嫩叶、成熟叶及果壳茶多酚含量和优质绿茶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嫩芽的茶多酚含量最高(38.95%),香花油茶果壳茶多酚含量最低(14.49%),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为25.22%。春季的嫩芽含量最高,夏季的嫩芽含量最低;春季成熟叶片含量最高,夏季成熟叶片含量最低。香花油茶有望成为提取茶多酚的新原料。  相似文献   

15.
各地在开展群众性油茶选优过程中,对优株的产量高低、果实形状及病虫发生情况,一般均能记载与测定。然而,许多林场和社队,由于人力物力不足,没有测定入选  相似文献   

16.
香花油茶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耐热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香花油茶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香花油茶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油茶的耐寒、耐热性进行研究,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其细胞伤害率的曲线,以确定油茶叶片的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香花油茶叶片细胞伤害率均呈现"S"型变化,经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方程拐点确定香花油茶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2℃和51.4℃,均在定植点南宁极端低温、高温范围之外,表明香花油茶在南宁定植不易受到低温、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17.
油茶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们结合油茶优株无性系鉴定,进行了油茶扦插繁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75年4—6月扦插2,200穗,由于插穗长途运输和管理较差,成活率只有25%。1976年6月扦插了1,701株,成活1,381株,成活率81.5%。现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插穗的剪取插穗用油茶优株树冠中上部外围当年生已  相似文献   

18.
油茶土壤养分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沼液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沼液在油茶上的应用提供合理与科学的指导,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5个施不同沼液量的试验组(B_0:0 kg/株,对照组;B_1:10 kg/株;B_2:20 kg/株;B_3:30 kg/株;B_4:40 kg/株),连续2 a观测其对油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对油茶果实产量、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肥力改良作用明显。在施沼液2 a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趋于平稳。5组处理中,以B_4(40 kg/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在油茶果实方面,施用沼液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鲜果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不同沼液用量处理油茶鲜籽含水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差异显著。与对照组B_0处理相比,B_3(30 kg/株)处理油茶鲜出籽率提高了56.7%,干出籽率提高了34.72%;B_4处理主要提高了油茶果实含油率,与对照相比,其种仁含油率提高了21.20%,鲜果含油率提高了58.93%。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油茶果实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果实含油率相关性最好。因此,施用沼液能够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油茶果实含油率。  相似文献   

19.
为给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华硕’、攸县油茶及其F1代优株的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F1代优株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821 5、0.324 7、0.151 7 mg·g-1,低于‘华硕’,显著高于攸县油茶;(2)F1代优株的光补偿点最低,仅为45.53μmol·m-2s-1,三者对光强适应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华硕’、F1代优株、攸县油茶,F1代优株表观量子效率最大,达到0.053μmol·s-1;(3)F1代优株与亲本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同一时刻F1代优株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攸县油茶和‘华硕’。F1代优株对光的利用效率最高,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效能,光合作用能力最强,说明F1代优株很可能是高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评价实生优株枣果品质,以筛选出优异枣种质,为后期适于推广的鲜食枣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16株枣实生优株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其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6株枣实生优株的果实脆熟期集中在9月,其果实发育期历时90~119 d,除MX5B1与MX9B4均为早熟优株外,其余优株均为中熟优株;果实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MX5N3、MX9B4、MX10B5、DNJD5B5、DNJD5B6、DNJD6B4这6株优株果实的口感均较佳;单果质量最大的优株是MX5N3,其单果质量为24.41 g;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1 619.61~4 427.47 mg/kg,其中,BX5N6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0.36%~31.86%,其中,BD2B2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为0.26%~0.58%,其中,BX4B8和MX9B10的可滴定酸含量均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BX4B8、MX9B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