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丰鲤在稻田生态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生产效果。结果表明,当年丰鲤比杂交鲤(散鳞镜鲤8×本地江鲤早,未定名)、禾花鲤、长鳍鲤个体增重分别快29.45%、42.38%、88.87%;群体增重分别快51.98%、48.33%、115.39%。  相似文献   

2.
丰鲤是以散鳞镜鲤为父本、兴国红鲤为母本的杂交第一代。1988年在藤县推广养殖,数量为8700余尾(8朝)。同年12月对放养丰鲤的其中七张塘进行调查,鱼塘面积共31.6亩,共放养丰鲤1630尾,占推广总数的20%弱。结果发现,丰鲤的日增重量明显大于土鲤(本地鲤),显示出很大的增产潜力。但各塘的丰鲤的生长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就调查的结果分析丰鲤和土鲤同墉放养时,影响丰鲤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永祥 《科学养鱼》1994,(5):8-8,24
稻田养蟹技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稻田养蟹在我县发展较快,形成热潮,全县稻田养蟹面积达三万多亩。稻田养蟹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而且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归...  相似文献   

4.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田养蟹的意义与作用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利用,并通过河蟹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松土、增温和增肥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蟹技术要点稻田养蟹与早已推广普及的稻田养鱼一样,是复合生态渔业的一种形式,其原理是稻、蟹共生互利。这种养殖模式正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稻田养蟹的几个技术要点作一介绍。一、水稻下栽前田块的整治须选择水源条件好、无污染、较规则的田块,整治成畦,畦宽...  相似文献   

6.
凌继忠 《内陆水产》1997,22(2):24-24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耐低氧,适应强、食性杂的小型鱼类,常见于底泥较厚的湖汉、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水域,喜栖于静水水域的底层,适合稻田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泥鳅,每667m2稻田可产泥鳅75kg左右。1稻田选修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一般能旱涝保收的稻田,面积为667—1333m2都可以养殖泥鳅。养殖泥鳅的稻田还要加工整理,一要加固和筑高田埂,设置水泥防逃板,水泥防逃板高度为70cm,其中要埋入田泥15-20cm,各水泥板相接处用水泥勾缝;二要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的形式有“目、田、井”等类型,…  相似文献   

7.
北方稻田养蟹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方稻田养幼蟹和成蟹,获亩均产蟹30.2kg,水稻585kg,盈利897.24元,比未养蟹稻田的经济效益提高2.83~2.95倍。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6月,我们水产养殖试验组,在我校种植养殖综合试验场内0.487hm2的稻田中投放规格为3~5g的幼蟹6050只,经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于10月底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结果,每667m2平均收成蟹37.4kg,产值5984元,每667m2平均产稻628.6kg,纯收入4992.7元,比对照田增收4112.7元。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养蟹试验相田的选择养蟹试验稻田选在我校种植养殖综合试验场内,面积0.487hm2,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且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适合养蟹。2养自试验相田的结构改造2.1加高加固田埂为了防止满水后逃蟹,…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田螺     
中华国出螺,俗称田螺,又叫田赢、池螺、螺蛳,广泛分布于水田、池塘、稻田及沟渠中,是淡水螺中较大型的食用螺,由于其肉质鲜香肥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田螺养殖业也随之兴起。现将田螺及其稻田养殖作一介绍。1田螺的生物学田螺圆锥形,具一枚螺旋形的贝壳,质薄,头部发达,具一对眼,一对触角,成体雄性右触角向内弯曲,变为交接器,这是鉴别田螺雌雄的一大特征。田螺的足相当发达,适于爬行生活。田螺雌雄异体,为印胎生,母体产出即为小田螺,一年后才达到性成熟。一般4月份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10.
<正> 1 概述 种养结合,是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好方法。我国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曹操在《四时食制》中写道:“鄙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这说明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四川鄙县就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了。近几年来,自稻田养鱼之后,由于市场上河蟹货缺价高,稻田养蟹又在全国各稻区蓬勃兴起,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的一支新生劲旅,大幅度地提高了稻田经营效益,有效地促进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稻田养蟹已初步形成热潮。我县吴集、李恒等地开始稻田养蟹尝试,初见成效。1996年达到亩产500公斤稻、30公斤蟹的水平,亩收入达5000元左右,是常规栽稻的2~4倍。现根据我县近年来稻田养蟹的实践.就稻田养蟹中的几个技术环节作一介绍。一、稻田的选择及整理养蟹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大水不淹,天旱不干涸的稻田,提埂要求牢固不易陷塌,宽在1.5米以上。面积一般为10~20亩左右。稻田中开挖田字形蟹响。蟹沟离土埂2~3米处田内开挖,深1米、宽2米。在蟹沟连接处可开挖一个蟹溜,面积一般为2平方米。蟹沟和蟹溜的面积可占…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稻米生产大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认识到田间的蛙类与农作物生长的互利关系。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动地描述了那种自然景象。据报道,江西省宜丰县在早稻田中养蛙后不再施农药,稻谷增产9.2%。宜春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 4 稻蟹共生阶段的管理措施 稻田养蟹需要水稻种植技术与河解养殖技术实现有机结合,既不能因种稻而影响养蟹,也不能因养蟹而制约种稻,应使二者形成共生互利的生态体系,更为有效地利用土地、光、热等资源,达到三益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增(增产、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蟹稻共生,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田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我国稻田广阔,河蟹又是名贵水产品,发展稻田养蟹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致富农民的重要举措。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蟹在绿色食品大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生活必需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米作为人们的主要食粮,其内在品质的优劣,已受到消费者的日益关注,绿色食品大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就要求从稻谷种植到大米加工都要在相对无污染的环境中进行,从而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绿色稻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起因苏南地区现有大量低洼粮田。历年来,这些田块由于夏熟不能种麦,秋熟稻产量不高,又不便机械作业,因此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较低。并且由于其地势低,在多雨季节容易积水成灾,每年要为这些低洼田抗灾排涝支付一定费用,加重了集体的经济负担,因此,低洼田成了粮食生产的“拖腿田”,集体的“包袱田”,为改变这一面貌,我们自1992年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提出了‘“低洼田走水路”的新路子。即改低洼田种粮为稻田虾蟹养殖,充分利用了本镇的土地资源,提高了低洼田的产出率6二、主要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nensis)、又名毛蟹、田蟹等。河蟹是在半咸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活的生物,稻田环境适宜其生长栖息。河蟹食性杂,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固着藻类、杂草、小动物等都是它的天然饵料。河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脱壳逐渐长大,稻田水浅畦面,很适合其脱壳栖息。我市于1996年从浙江省温州瓯海区天河镇二甲实验农场引进稻田养蟹技术,在小松镇湖头村谢棋春等村民的1公顷稻田,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实践证明,蟹稻共生,河蟹吃掉与稻禾争夺肥料的水生生物,增加了水稻的肥料;河蟹善食必须经过水才能到稻子上去的害虫,如二化螟、象鼻虫等,还吞食落水昆虫,如稻飞虱、浮尘子等,减少了稻病的发生;河蟹饲料残留物及蟹的粪便可以肥田,节约了种稻肥料。同时,水稻净化蟹田水质,并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遮阴避暑、避敌的栖息场所。稻蟹并作,互利共生,可使粮食增产5—15%,每667m~2稻田当年可养成10—30只/kg的上市规格蟹30kg以上。现将湖头稻田养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进行了稻田养鲇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鲇鱼可以作为北方稻田养殖的新品种,它的生长速度虽然小于胡子鲇,但由于它耐寒,经济效益仍然很可观。现将稻田养鲇鱼的主要技术环节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利用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涂沟村有6户农民利用5.3公顷水田进行稻田养蟹,取得较好效果。其中有一户叫顾金春的农民稻田养蟹1.3公顷,收获商品蟹650kg,稻谷近8000kg,利润10.7万元,折合8.23万元/公顷。实践表明,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的做法是: 1、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的低洼水田用作稻田养蟹,围绕田块四周开挖成宽5~6m,深1.5~2m的蟹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20~25%,在蟹沟中适当放一些水草,以利于螃蟹蜕壳。将开挖蟹沟的泥土用来加高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