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第三次药后10d防效达77%以上,对香蕉叶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20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相对较差。生产上,推荐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适宜药剂,选用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氟环唑悬浮剂共4种杀菌剂,运用田间喷雾的方法,开展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处理防效最好,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为84.54%;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3.37%;250 g/L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1.65%;50%氟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防效最差,为71.35%。由此说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3.
25%电光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2 5 %电光乳油 10 0 0倍液和 5 0 0倍液对以鼠尾孢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防效分别为 5 6 5 4 %和 86 96% ,与对照药剂敌力脱 10 0 0倍、叶斑脱 10 0 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但所有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的防效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几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小麦高产的限制因素。根据病害的流行特征,进行了25%戊唑醇乳油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明确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于7月上旬发病初期用药,间隔7d,施药3次,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有明显防效.[结论]为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及花生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防治香蕉黑星病,第3次药后7 d防效达78%以上,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防治香蕉黑星病效果相对较差。生产上,推荐使用1 000~1 5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11.
12.
2010-2011年进行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1000~2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3次施药后l0d防效为75.25%~87.43%,其1 000倍液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微乳剂l 500倍的防效,其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和对照药剂1 500倍处理相近,且在供试剂量下对香蕉植株生长无致害性影响.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可作为香蕉叶斑病防治中的新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施药,使用浓度为100001 500倍. 相似文献
13.
14.
25%凯润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该病在华南蕉区每年6~11月大量发生,危害严重.2002~2004年进行的新型杀菌剂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毒力测定、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三次施药后20天,25%凯润乳油1 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3.27%,显著优于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目前,该药剂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华南蕉区广泛危害,可周年发生,为害香蕉叶片和果实.戊唑·咪鲜胺混配剂是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近年研发用于防治香焦黑星病的新杀菌剂,2006~2007年连续2年大田防治试验表明,400 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Orius P 400EW)是防治香焦黑星病的高效杀菌剂,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近80%,显著优于30%爱苗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2009年该药剂在我国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香蕉黑星病,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水稻品种松粳9号为试材,研究25%戊唑醇WG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2012~201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WG对水稻稻瘟病叶瘟的防治效果为78.5%~90.1%,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为67.8%~85.9%,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5%戊唑醇WG的适宜用量为258g·hm-2,兑水600kg·hm-2,均匀喷施于水稻植株上,于水稻孕穗期第1次施药,15d后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不同类别作物中以香蕉根围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23.3%)最高。筛选到的拮抗细菌B106菌株和拮抗放线菌St1607菌株连续移植6次,对香蕉尾孢的抑菌力均保持稳定。2株拮抗菌除对香蕉叶斑病菌具较高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1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定戊唑醇在花生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戊唑醇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戊唑醇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86~4.12d和10.31~11.44d,施药量为125.70g(ai)?hm-2,使用2~3次末次试药距收获期间隔25、45d,戊唑醇在土壤及花生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2~0.154mg?kg-1和低于0.01 mg?kg-1,该农药属易降解农药(T1/2?30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发挥毒死蜱和三唑磷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的作用 ,提高防治效益 ,研制开发了 2 5 %毒·唑磷乳油产品 ,介绍了配方理论依据 ,并进行了配方筛选、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和贮存稳定性试验 .经湖南、河南两省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施药 187.5~ 2 6 2 .5 g/ hm2 ,药后 7d对二化螟的防效在 90 %以上 ,药后 2 0 d保苗效果在 95 %以上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