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正一、抗菌肽概念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ABP)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具有强抗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细菌、动植物和人类。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大多数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有些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起作用,还具有抗真菌、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中抗菌短肽的分离纯化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产病害的病原菌为目标菌,从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体液中分离筛选抗菌肽,通过Sephadex G-50、RP-HPLC等分离纯化技术,得到一种抑制水产病原菌的抗菌肽PC-V-2。经初步鉴定,该抗菌肽具有广谱抗性,不仅抗鲁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l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真菌也有较强的抗性。另外,该抗菌肽还有一定的抑制凝血的活性,但没有检测到溶血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经MALDI-TOF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为1848D,但其序列及其他生物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齐志涛  徐杨  邹钧  聂品 《水产学报》2020,44(9):1572-1583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的小分子多肽物质,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杀伤作用。抗菌肽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广谱抗菌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有望代替抗生素用于水产动物病原性疾病的防控。近年来,抗菌肽已在水生甲壳动物、水产软体动物、鱼类和两栖类等水产动物中得到报道,但其分类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对不同水产动物中的抗菌肽进行了分类,对各类抗菌肽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从直接杀伤作用、非膜靶向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等三个方面对抗菌肽的免疫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够为今后在水产动物中开展抗菌肽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8)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s)是由各种细胞和组织在所有复杂的生命形式中产生的具有不同序列的短的阳离子两亲性肽。AMPs作为宿主防御的第一重防护线,在人体对感染和炎症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体内的AMPs主要由吞噬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并通过蛋白质水解作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形式,成熟的AMPs对广泛的病原体有效,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寄生虫和某些包膜病毒。以AMPs的免疫活性为切入点,进而论述抗菌肽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的多肽。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彭会  王克坚 《福建水产》2016,(3):254-262
抗菌肽的发现与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抗生素"。海洋动物抗菌肽是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环境中对于防御外源病原菌的入侵起到重要作用。海洋抗菌肽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开发价值,也是减少抗生素污染、实现海水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鱼类抗菌肽和甲壳类抗菌肽为例,从抗菌肽的来源与分类、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海洋鱼类和甲壳类抗菌肽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抗菌肽具有广泛的抑制性,在农业、医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概述抗菌肽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展望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分析抗菌肽在水产动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肽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抗菌肽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基因编码的一类短肽,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中,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该文系统介绍了抗菌肽的定义、结构、作用机理、与传统抗生素的差异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抗菌肽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建光  刘文生 《水利渔业》2005,25(1):4-5,55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短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及作用机理,介绍了水产动物抗菌肽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厚壳贻贝抗菌肽Mytilin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日昕  刘梅  廖智  鲁涛  武梅  何光源 《水产学报》2010,34(1):153-159
厚壳贻贝是我国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贝类,对其抗菌肽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厚壳贻贝的免疫机制。为了解厚壳贻贝血清中抗菌肽Mytilin的分子组成和特性,采用多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厚壳贻贝血清进行分离纯化,从中获得3种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分子,序列分析表明3种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均属于贻贝抗菌肽Mytilin家族,分别命名为Mytilin-1,Mytilin-2和Mytilin-3。其中,Mytilin-1为3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其分子量为3885.17u,含8个半胱氨酸,形成4对二硫键。根据所测Mytilin-1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菌落PCR方法筛选厚壳贻贝cDNA文库,获得Mytilin-1的cD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贻贝的主要抗菌肽家族,Mytilin在厚壳贻贝血清中具有较高丰度,对其蛋白质序列以及基因序列的研究为深入了解厚壳贻贝Mytilin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朝荣 《畜禽业》2018,(4):17-18
抗菌肽指由动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很多细菌的代谢产物中也含有抗菌肽。它的主要作用是广谱抗菌,不产生耐药性,调节和修复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抗茵肽作为抗生素替代品被应用在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上,抗菌肽可以提高保育仔猪的抗病力,调节仔猪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6,31(1):44-44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其煎剂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及其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杰  孟军 《水利渔业》2007,27(2):98-99
面对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抗菌肽以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以及靶菌株难以产生抗性等优点而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水产动物抗菌肽是其自身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菌肽的深入研究有望通过充分调动开发动物自身的防御潜力达到抗病的目的,是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综述了水生动物抗菌肽的类型、结构及抗菌机制,分析了抗菌肽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fAntibacterial peptide)又叫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pepIide)、抗生素肽(Antihioticsppetide),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具有强抗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先由CBoman等经注射阴沟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此后科学家在昆虫、被囊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及植物乃至人类等多种生物体中发现并分离获得内源性抗菌肽。  相似文献   

15.
鱼类铁调素(Hepcidi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调素是一类具有调节铁代谢功能的抗菌肽,在鱼类中广泛存在。文章介绍了Hepcidin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并总结了鱼类Hepcid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抗菌活性、铁代谢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Hepcidin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明晶 《科学养鱼》2007,(10):76-76
乳酸菌类(Lacticacidbacteria)是一种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厌氧、兼性厌氧生长。乳酸菌在饲料添加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国FDA公布的40多种饲用微生物中有近30种是乳酸菌。乳酸菌耐酸,在pH为3.0~4.5时仍可生长,适应于胃肠的酸性环境,是鱼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鱼体肠系统定植,在体内通过生物拮抗,拮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维持肠  相似文献   

17.
将黑水虻抗菌肽基因sarcotoxin3转入到莱茵衣藻细胞中,以期实现抗菌肽活性片段的大规模表达生产,为将来完成抗菌肽的临床测试及水产应用奠定实验基础。以质粒pHK85为骨架,插入荧光素酶基因和黑水虻抗菌肽sarcotoxin3基因,用DNA连接酶将质粒连接,构成抗菌肽质粒。抗菌肽质粒经克隆、提取、酶切线性化、衣藻玻璃珠转化、荧光素酶活性筛选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测序进一步确认质粒成功构建,碱基序列与所设计质粒序列一致,质粒浓度472.8 ng/μL、纯度(A_(260)/A_(280))1.93,7 d后每个巴龙霉素平板长有单克隆约200个,大多数单克隆荧光素酶活力值可高达10~6,少数单克隆荧光值甚至可达10~8;藻株在26 kDa附近出现了特异信号,含有抗菌肽的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莱茵衣藻可以作为抗菌肽外源表达的一种载体,为抗菌肽的大量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海洋鱼、虾、贝类的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与蛋白质是海洋生物中含量极其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诸如免疫、抗肿瘤、抗高血压、抗血脂、抗菌和促生长等生理活性。本文就鱼类活性肽中的鲨肝肽、鲨鱼多肽、鱼精蛋白肽、鱼类抗菌肽、鱼类抗高血压肽,虾类活性肽以及贝类中的扇贝多肽和贻贝肽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作一简述。为该领域研发海洋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发病概况与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原罗非鱼链球菌病主要病原有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无乳链球菌(S. agalaciate)。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菌体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无芽孢,无动力,有荚膜、不产气、兼性厌氧;单个、二链或连锁状的链状排列;VP试验阴性;在血琼脂平板上呈β溶血。无菌条件下解剖病鱼,分别取鳃、肝脏、肾脏、脾脏、性腺、眼球等器官的小块组织或鳃盖内侧膜内积液,于洁净载玻片涂片,风干后,革兰氏染色,于油镜下检查,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链状球菌,发现较  相似文献   

20.
<正>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的小分子多肽,是构成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及抗病毒等特性,细菌对抗菌肽比传统抗生素更难产生抗性,是传统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目前已从各种生物中分离出了逾2000种抗菌肽[1-3]。鱼类种类繁多,生境复杂,是抗菌肽的重要来源,目前已报道了150余种鱼源抗菌肽[4]。鱼源抗菌肽不仅具有抗菌肽的共有特征,如广谱抗菌性能、免疫调控性能,还有一些种类特异性,以利于鱼类应对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