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罗氏沼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沼虾属中主要的养殖品种有:日本沼虾M.nipponense、海南沼虾M.hainanense、马氏沼虾M.malcolmsonii、罗氏沼虾M.rosenbergii(de Man)。  相似文献   

2.
虾虹彩病毒病是一种感染甲壳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虹彩病毒科的一个新属即十足目虹彩病毒属的十足目虹彩病毒1 (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DIV1传播速率快、宿主范围广、致死率高,近年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广泛流行,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DIV1引发的虾虹彩病毒病的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检测诊断等方面已开展了部分研究,但对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宿主的应答规律等还知之甚少。本文对DIV1的发现过程、分类地位、形态特征、感染特性、机体响应机制、基因组信息、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疾病防控及未来展望,以期为虾虹彩病毒病的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这两年较热门的水产养殖品种,罗氏沼虾当属其一。罗氏沼虾,俗称为淡水长臂大虾、泰国国虾、大头虾。隶属于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是外来引进物种。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产量持增长态势。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罗氏沼虾养殖产量161,888t,年增长幅度15.96%。目前在江苏、广东、浙江这三个省份养殖较为集中,基本占据全国90%左右。其中,广东地区罗氏沼虾养殖产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罗氏沼虾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养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及品种种质退化,罗氏沼虾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疾病也日益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罗氏沼虾肌肉坏死病相继在我国南方各省暴发,并于2001年大面积流行,导致罗氏沼虾养殖业的重大损失。该病毒的感染对象为虾苗,主要发病时期为虾苗淡化后1~2周,死亡率高达60%以上,严重时可达100%。研究表明,该病病原为罗氏沼虾野田病毒。病毒粒子呈廿面体,无囊膜,直径为23~25纳米,病毒核酸为单链2个片段的RNA。病毒只编码一种衣壳蛋白,是病毒感染与致病力的重要蛋白,也是制备疫苗的重要抗原。由于肌肉白浊病的病原是病毒,抗生  相似文献   

5.
患“白体病”罗氏沼虾腹部肌肉病变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患“白体病”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腹部的病变组织及其鳃、心肌、肝胰腺、生殖腺等器官和组织 ,经光镜和电镜制样观察 ,未发现病原体 ,表明该病为非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光镜下的病变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明显异常。但在电镜下 ,病变主要表现为肌肉细胞的线粒体和肌质网的变性、坏死。线粒体肿胀、空泡化 ,肌质网增多且形成许多内陷小泡 ,表明细胞处于缺氧和钙代谢紊乱状态 ,这可能与虾生存的环境和养殖条件有关。根据超微病理与组织学观察结果 ,认为“罗氏沼虾白体病”更确切的命名应为“罗氏沼虾肌肉细胞线粒体坏死症”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可以收到稻、虾双丰收的效果,利用稻田的生产效能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季两收,提高了稻田的生产利用效率,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一、罗氏沼虾主要生物学特性罗氏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刚孵化出来的幼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罗氏沼虾养殖基础知识,我们特地编写了“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一文,供从事罗氏沼虾养殖的生产人员参考。内容包括罗氏沼虾的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以及罗氏沼虾幼虾的培育和运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浙江省舟山市某养殖池塘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的病因, 应用组织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手段, 对患病三疣梭子蟹组织进行检验。研究发现, 患病三疣梭子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 行动迟缓, 鳃水肿;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鳃及血淋巴液未发现寄生虫, 肝胰腺等组织中也未分离到致病菌; 采用 PCR 方法对病蟹进行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青蟹双顺反子病毒(mud crab discistrovirus-1, MCDV-1)以及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 SSRV) 蟹类常见病原 PCR 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病蟹的肝胰腺、心脏、鳃等组织的病理切片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和嗜酸性包涵体;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 病蟹的肝胰腺、心脏和鳃组织中均存在六边形病毒颗粒, 粒子直径 150 nm 左右, 与已报道的十足目虹彩病毒 1 (decapoda iridescent virus 1, DIV1)形态特征相似。采用特异性套式 PCR 检测方法对患病蟹组织样品进行 DIV1 病原检测, 所有样本均扩增出 457 bp 和 129 bp 大小的目的片段。进一步根据 GenBank 中 DIV1 的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表达基因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表达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均能从病蟹样品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 MCPATPase 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区全长。将扩增获得的 MCPATPase 基因 ORF 区全长进行测序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 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十足目虹彩病毒属(Decapodiridovirus)病毒的 MCP ATPase 基因序列自然聚为一支, 判定导致此次三疣梭子蟹发病病原为 DIV1。根据原位杂交探针设计原则, 以 DIV1 的 MCPATPase 基因的保守区域为靶位点分别设计探针,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获得了病毒粒子在病蟹肝胰腺、心脏、肌肉和鳃组织的分布情况, 与电镜切片观察和套式 PCR 检测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三疣梭子蟹十足目虹彩病毒 1 病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在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中,罗氏沼虾养殖取得可喜成绩。1996年全市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3900多亩,总产量3200多吨,平均亩产134.09公斤,比上年均有大幅提高。虽然市场销售价低于往年,但由于单产的提高,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上市高峰期市场价每公斤40元,为市民所接受。为使养殖者掌握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上海市水产办公室成立了有科技、行政、生产者参加的“上海市罗氏沼虾养殖生产技术协作组”,经常组织交流经验,互通信息,研究养殖技术。并在总结前几年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上海市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发给各养殖单位、个人…  相似文献   

11.
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习林  周梦颖  鞠波  过正乾  蒋飞  苏建  丁福江 《水产学报》2016,40(12):1874-1882
通过比较4个养殖密度(7.50×104、12.75×104、42.00×104、97.50×104尾/hm~2)条件下罗氏沼虾的生长、存活、性别分化、性腺发育等指标,研究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度、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密度对生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7.50×104尾/hm~2组罗氏沼虾体质量增速加速度与97.50×104尾/hm~2组的倍数由养殖10 d时的2.3上升到80 d时的3.4;低密度组罗氏沼虾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比高密度组早约10 d,但规格显著大于高密度组;7.50×104尾/hm~2组雌虾初始平均体长(4.158±0.592)cm比97.50×104尾/hm~2组大1.09 cm;养殖密度对性别比没有影响,但对雌虾成活率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合适的养殖密度是预防罗氏沼虾性早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的重点县(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市的罗氏沼虾养殖?我们根据养殖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初步对策。一、养殖现状1.养殖概况我市自1993年与上海东海农场联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养殖的面积、产量逐年成倍增长。去年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组织病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患肌肉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进行细菌分离、寄生虫检查、组织病理观察以及虾池的水质分析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了细菌、寄生虫以及水质环境因素造成该病的可能性,并发现病症多发生在体长0 8~3cm的幼虾中,而体长3cm以上的虾病症明显减轻。病虾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虾腹部白浊的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存在嗜碱性包涵体,肝胰腺、血细胞、心脏和鳃组织细胞胞浆内也有嗜碱性包涵体出现,包涵体内有大量以晶格状排列、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3.6±3.8)nm(n=40)。在包涵体外的胞浆内,尤其在白浊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也分布有大量病毒。心脏和鳃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肌肉组织、肝胰腺、血细胞除变性外还出现坏死;肌肉组织病变尤为严重,肌肉白浊症状是肌肉组织变性、坏死的结果。将病虾白浊肌肉组织以口服方式感染健康虾,健康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一样的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与自然感染病虾相近,表明上述二十面体球状病毒是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黄仁国 《科学养鱼》2004,(12):41-41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渔业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调优养殖品种结构。江苏省江都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2郾8万亩(特种水产7郾7万亩),其中罗氏沼虾2郾8万亩,形成虾苗繁殖、成虾养殖、罗氏沼虾全价颗粒饲料加工、罗氏沼虾成品加工、成虾销售的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仙宝”牌罗氏沼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月份是罗氏沼虾锅炉大棚培育大规格苗种期,我市罗氏沼虾出现了一种暴发性的流行病害,发病时虾体发红,虾农称之为“红体病”。该病是我市引进罗氏沼虾养殖以来,发病速度最怏、导致虾苗死亡量最多和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又称为白体病、白尾病,是近年来发生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一种疾病,患病虾体出现肌肉白浊、白斑或白尾症状,可在数天内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为当前罗氏沼虾育苗、养殖的主要危害.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高邮市是全国罗氏沼虾生产的重要产区,近年来,高邮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稳定在14万亩左右.随着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产量的不断增加,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采用高质量饵料.由于过量投饵、残剩饵和大量虾体排出的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滋生罗氏沼虾疾病,严重的甚至死亡,在养殖实践中,水质的恶化导致的损失日益严重,因此,良好的水质是养虾成败的关键.2010-2012年借助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支持,通过对兴南村多个罗氏沼虾养殖户的试验跟踪,现将罗氏沼虾池水质培育与调控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热带性经济虾类。外形与本地青虾相似,血缘关系甚近(图1)。一、罗氏沼虾养殖概况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地区湖泊、河流中,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虾类,特别是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养殖罗氏沼虾有悠久历史。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在马来西亚首先取得成功,开拓了罗氏沼虾人工养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e Man)系我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主要对象。近几年来,我国发展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正方兴未艾.作者搜集了有关资料.对我国罗氏沼虾养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十足目虹彩病毒(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 DIV1)主要衣壳蛋白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DIV1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方法,并以pMD18-DIV1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对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性等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此方法最适反应温度为64.4℃,优化后的25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2.5 μl 10×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buffer、4.0 mmol/L Mg2+、1.2 mmol/L dNTPs、6.4 U Bst 2.0 WarmStart® DNA聚合酶、0.8 μmol/L EvaGreen®和4.4 μl ddH2O。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下限为3.54×102拷贝/反应;与虾肝肠胞虫(EHP)、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和黄头病毒(YHV)等主要虾类病原没有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GeneFinder®替换EvaGreen®并将其预置于反应管内,结合上述扩增方法可实现对DIV1的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本研究建立的DIV1-LAMP实时荧光定量和现场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快速等特点,为近几年新发虾类病原DIV1的定性、定量以及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有利于对虾养殖业中开展DIV1的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