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吉林省25个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对象,依据脆弱性理论分析了商品粮基地县经济系统脆弱性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经济系统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经济系统脆弱性是结构型脆弱性,以低微度和中度为主,占商品粮基地县总数的76%。其中,中度脆弱县有8个,低度脆弱县有10个,微度脆弱性县域1个,占全部县域的44%;重度脆弱县4个,极度脆弱县有2个。(2)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中部西部东部,重度和极度脆弱县主要分布在中部粮食主产区,低度和微度脆弱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3)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驱动因素共有5大类:分别是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农业产业结构状况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但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与人为活动的开发破坏,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着愈发脆弱的危险。生态系统脆弱性特点鲜明,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双重耦合影响。本文采用VSD模型,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分解研究脆弱性,构建3个层级、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价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延边地区生态脆弱性可分为5级,分别为非脆弱区(18.61%)、一般脆弱区(25.18%)、较脆弱区(25.55%)、很脆弱区(21.43%)和极脆弱区(9.23%),生态脆弱性格局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显著特点。结合脆弱性分区结果和诱因,对不同类型区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延边地区生态脆弱性保护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农村产业发展的脆弱性问题是不同于传统区域产业脆弱性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基于脆弱性研究相关理论,本文将农户生计要素和农户对产业发展的主观评价相结合,提出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概念,以辽宁省清原县5个典型村为研究对象,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因子分析和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分析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指数和脆弱性指标差异,探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清原县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指数为0.479,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不同案例村的产业发展脆弱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椽子沟村脆弱性最小为0.397,相比之下该村拥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和最小的暴露度。因子脆弱性中,收入保障因子村间差异最为明显,椽子沟村得分远低于其它调研村;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对清原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影响程度最大,环境风险、老龄化率对脆弱性也有较大影响;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业是目前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拉动效果最明显的产业,可依托其推动富民进程。因此,为降低清原县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提出依托中药材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留住“绿水青山”;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人力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村的农业脆弱性,选取4类共19项指标,构建各典型村的农业系统气候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分类综合指标分析法从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对各典型村农业系统气候脆弱性现状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影响各村气候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表明,影响各村敏感性和适应性的指标各不相同,二者基本呈负相关。5个村的敏感性指数除北马坊(17.61)外均在47.64~53.45,表明北马坊村敏感性较低而其余4个村敏感性较高;适应能力在53.23~76.79,表明5个村的适应能力居中等偏上;5个村的脆弱度均不低于2级,表明各村的气候脆弱度较高,排列顺序为五里墩村>观音村>孙家河村>小店子村>北马坊村。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时空立方体—新兴时空热点分析”的时空演化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显示:(1)镇沅县2013-2021年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时序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差异波动演化(2013-2015年)—快速演化(2016-2019年)—增长滞缓趋稳(2020-2021年)”3个主要阶段.(2)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模式以连续热点模式为主,加强的热点模式呈零星分布,表征2013-2021年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整体上经历了较快且连续稳定的减贫演化过程,是减贫政策普惠作用在时空演化模式上的具体表现;连续冷点模式和持续冷点模式呈现出县域东西两端集聚分布态势.(3)多维空间贫困陷阱主要集中在和平镇、者东镇、振太镇的部分村域,相关村域脱贫稳定性相对较差、返贫风险较高.乡村发展是乡村地域系统循环累积与动态演化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生态的复杂系统视角探究海洋渔业在多重扰动下的脆弱性问题,对于破解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函数模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究2001—2015年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暴露性指数介于0.3~0.7之间,整体表现出先上涨后下降再上涨的波动趋势;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则均从0.1增长至0.7左右,呈现出持续波动上涨的态势;脆弱性指数在0.3~0.8之间,总体表现为从水平波动到大幅下降再到缓慢增长的阶段性趋势。研究表明,暴露性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气候变化、陆源入海污染和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敏感性的提高主要与社会就业依赖度、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和海水养殖开发强度的增加有关,而适应性近年来受渔民家庭收入水平、渔民生活压力状况和政府效率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洋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制定动态的适应性渔业管理制度、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新化县林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斑块密度、平均邻近指数、连接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分离度指数5个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敏感性构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应用Arcgis空间主成分分析、空间叠加分析以及克里金插值法,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新化县林地的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新化县林地的生态敏感性总体趋势为西北、西部、西南高;中部、东部和东南偏低,且与坡位、龄组以及郁闭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森林景观类型的生态脆弱性排序为灌木经济林乔木经济林其他灌木林竹林类阔叶林针叶林;新化县林地以轻中度生态脆弱性为主,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区占比依次为14.27%、30.11%、31.89%、12.88%和10.85%,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北、西南部较低,东部和东南部较高的分布趋势。人为干扰是影响生态脆弱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及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逐渐加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日益遭受破坏。从流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流域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对于源头治理湖泊流域水体污染和环境退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滇池为例,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构建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的脆弱性中心和策源地,脆弱性趋势在加剧和蔓延;脆弱性特征区域差异显著,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社会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是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滇池流域脆弱性形成的最大贡献者。脆弱性跨尺度作用明显,脆弱程度受外界影响大;系统自组织程度低,环境治理效率不佳。最后文章提出了滇池流域脆弱性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经济角度构建安宁市森林火环境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暴露性因子中重叠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选取人口指标、经济指标、森林覆盖指标、地方财政收入及老幼人口比例5个权重较大因子为脆弱度计算指标。结果表明:2001—2011年安宁市森林火环境社会脆弱度在0.10~0.63波动,极值出现在2009年,森林火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数明显上升,由轻度脆弱演化为强度脆弱;社会脆弱性指标值与实际火灾发生次数在2009年前呈正相关,在2009年后呈负相关。社会脆弱性研究可以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生态脆弱性评价作为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评估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变化。【方法】 研究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估新疆各地州市2007~2017年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其综合脆弱性。【结果】 (1)受气候条件影响吐鲁番市一直处于极端脆弱区,新疆南疆大部分地区处于重度脆弱区,而北疆以轻度脆弱区为主。(2)2007~2017年新疆的暴露度指数和敏感性指数变化不大,适应力指数有所提升,综合生态脆弱性呈小幅下降趋势。(3)新疆生态脆弱性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综合脆弱性的下降与适应力的提升有较大关系。【结论】 针对中重度脆弱区着重提高其生态适应力是降低新疆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估。[方法]基于ArcGIS,运用主导因素法和最大限制因素法,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的敏感性-现实性概念框架模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其退化现状具有不一致性;重度脆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1%,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的张家口坝下9县区,呈条带状分布,是土壤侵蚀脆弱性和土地沙化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度脆弱占38.4%,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燕山山区及太行山山区的大部分地区,主要由土壤侵蚀脆弱性所致,坝上坝下也有大块分布,主要由土地沙化脆弱性所致;河北平原区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分别占全省面积25.1%和32.4%。[结论]该研究为保障河北省生态安全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影响山东省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出发,建立生态潜在脆弱性-人为干扰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定权的基础上,将综合指数法和GIS相结合形成生态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生态脆弱分级标准,将山东省17个地市的生态脆弱性分成4类,即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脆弱。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强度脆弱区共有5个市,占全省总面积的17.1%,多层次的评价分析对于各地区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花生生产现状与发展优势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花生是吉林省主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是吉林省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作物和主要避灾作物,在保障粮油安全、发展县域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花生的特色作用、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保证花生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了解吉林花生生产与国内先进省(区)的差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缩小差距,提升吉林花生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 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四县150户牧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农户饮食多样性得分和食物消费得分2种食物安全测量指标的差异以及影响食物安全的因素,采用陕西省镇安县、洛南县,云南省武定县、会泽县和贵州省盘县、正安县2015年1 368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并运用Log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饮食多样性得分和食物消费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但从定义、测量方法到结果都有差异,饮食多样性得分的食物消费追溯期短,获取的食物消费情况更准确,而食物消费得分设定不同的食物种类权重更能识别真正食物不安全人群;2)家里有婴幼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年收入、家里养殖牲畜对农户食物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食物安全评估和测量指标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取,且在减贫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地区农户的食物获取能力以减轻农户食物不安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发展粮食物流对降低粮食物流成本、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粮食物流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吉林地区粮食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吉林地区粮食物流发展的对策,包括建立有地区特色的粮食物流体系、培养粮食物流主体、发展粮食第三方物流、构建粮食供应链、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宫文  周进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4-12437
利用2006年广西年鉴中88个贫困县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贫困度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中标准分类方案进行贫困度的类型划分,综合评价广西全省88个县贫困化程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省88个县市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县市贫困化程度整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差异,北部各县贫困度总体上大于南部,西部各县贫困度总体上大于东部。贫困度分布及影响因素主要与地形地貌、区位选择、城镇化水平、农业生产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