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3.
以含有72个品系的沧麦6005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该群体的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该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44 1,其后依次是穗粒数亩穗数千粒质量产量穗长,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6.08%,每穗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为6.5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与株高均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和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株高、亩穗数、千粒质量之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株高和产量的选择潜力较大,更有可能从该群体中选出偏离平均数大的家系类型。  相似文献   

4.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优于大田管理的条件下,以22份小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小豆单株产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了荚长,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长>百粒重;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荚长。综合考虑,小豆单株获得高产应选择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的14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值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各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每穗不育小穗数>成穗率>总茎数>主穗粒质量>收获穗数>产量>每穗主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质量>穗长>基本苗>每穗小穗数>株高>生育期。61.76%的品种产量高于5 250 kg/hm,产量较高的有新春20号、新春23号和新春26号。主成分分析显示,7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89.34%,依次为穗部性状因子、籽粒形成因子、株高因子、群体大小因子、生育期因子、产量因子和粒质量因子。根据7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34个品种聚为2类,类群Ⅰ是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品种的代表群;类群Ⅱ是群体较小、产量较低品种的代表群。新疆春小麦主要性状存在丰富变异,产量性状选择范围广;生育期是新疆春小麦的重要性状之一,且群体大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新春2号、新春17号、新春19号、新春20号和宁春33号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农艺性状较好的小豆种质材料,为小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24份小豆种质为材料,记录并测定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所得农艺性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9个农艺性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23.38%),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1.56%)。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降维将9个农艺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43%,4个主成分是生长因子(47.76%)、产量因子(20.11%)、荚长因子(11.48%)、生育期因子(10.08%);苏小豆1706、THM2011-28、保红201219-1、渝红豆4号、0921反-1-4-2-3-1在综合主成分得分居前5位。【结论】苏小豆1706、THM2011-28、保红201219-1、渝红豆4号、0921反-1-4-2-3-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将其作为推广示范品种,同时可作为乌蒙山区小豆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套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82.82%),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3.31%);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底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3.03%。  相似文献   

9.
籽粒型芸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个芸豆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农艺性状较好的芸豆品种,并揭示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及多样性,为芸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及理论参考。本研究以35个芸豆品种为材料,记录并测定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小区产量这10个农艺性状,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所得农艺性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农艺性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37.01%),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4.61%)。小区产量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长、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降维将10个农艺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558%,这四个主成分是生长因子(52.792%)、产量因子(16.603%)、主茎分枝因子(12.964%)、单株粒重因子(6.199%);从农艺性状综合主成分看,中芸5号、BY1602、引2、中芸6号及龙12-2578在综合主成分得分中居前5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当聚类距离为5时,把35个品种聚为四类,第Ⅰ、Ⅱ、Ⅲ、Ⅳ类分别包括8个、2个、2个、23个品种。因此,芸豆百粒重受基因型和环境影响最大,生育期受基因型和环境影响最小;中芸5号、BY1602、引2、中芸6号及龙12-2578综合农艺性状良好;各类群之间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芸豆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需充分考虑主成分的互补及遗传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173份甘蓝型油菜DH系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SSR分子标记的分析表明,DH系系内性状表现高度一致。农艺性状中,分枝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26.39%),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9.42%);品质性状中,芥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62.86%),含油量的变异系数最小(5.10%)。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DNA谱带符合1∶1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表现型的亲本其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F1代植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为蚕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和蚕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为亲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构建杂交后代群体,获取F1代138份植株表现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程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学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变异程度分析发现,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44%,结荚台数最小为8.23%;7个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重(55.44%)>生物学产量(43.24%)>有效分枝数(30.50%)>分枝数(21.08%)>株高(10.69%)>结荚数(8.59%)>结荚台数(8.23%),总体变异较大,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潜力,可充分利用得到符合生产所需要的不同蚕豆品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将存在极显著及显著相关关系的性状作为选育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影响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胡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43份胡麻种质的种子产量与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开花日数、全生育日数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胡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83%~24.93%,平均变异系数为16.7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总影响达到92.17%,能较好地预测胡麻种子产量的变化;株果数和分枝数与种子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株果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742),相关系数最高(r=0.776)。[结论]株果数是决定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宁夏麦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拓宽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挖掘育种骨干亲本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的25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隶属函数值,对供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1份小麦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5.01%~37.01%,9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2.05%~12.5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7~2.30,平均为2.27。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9个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51份小麦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类群Ⅰ~Ⅵ包括材料数分别为35、40、53、55、40和28份,其中,类群Ⅰ的平均出粉率(69.58%)和容重(797.74 g/L)均最高;类群Ⅱ的平均穗长(10.00 cm)、结实数(18.18个)、穗粒数(54.07粒)、穗粒重(2.30 g)、吸水率(62.82%)和硬度指数(72.59)均最高;类群Ⅲ的平均株高最矮(73.53 cm);类群Ⅳ的平均穗下茎长(41.94 cm)和湿面筋含量(33.95%)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11.76%);类群Ⅴ的平均千粒重(40.92 g)、经济系数(0.43)和降落值(356.74 s)均最高;类群Ⅵ的平均分蘖数(4.96个)、小穗数(19.01个)、粗蛋白含量(16.10%)和沉降值(43.12 mL)均最高,表明各类群中含不同的优异性状。基于隶属函数值可把251份小麦种质资源分为163个等次,其中,黄-3、甘育4号、鉴076、M6445、宁春55号、陇春34号、ND646、宁春40号、济麦20号、陇春39号、宁春33号、郑麦1308、甘春24号、陇春29号、陇春23号、掖丰315和武春4号等17份种质排名前12名。【结论】251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评价优异的17份种质资源可用于宁夏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5.
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剑叶长、剑叶宽、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谷粒宽和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通过计算各农艺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378~2.0973,其中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有效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2%~43.01%,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云南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6513~2.0040,其中,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曲靖市和文山州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1.900以上.在欧式距离2.2处881份云南水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第Ⅶ类群综合性状最差,第Ⅷ类群综合性状最优,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8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的综合性状较好.穗长、谷粒长、谷粒宽、二次枝梗数和剑叶宽5个农艺性状对综合评价D值影响显著(F为1814.654),可作为云南水稻种质综合评价的指标.[结论]云南水稻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以来自全国20份绿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并且同时进行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21%,单荚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现最高,为1.956;相关性分析中,单株产量与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把20份绿豆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单株产量、单株荚数表现最佳,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79.193%的4个主成分中,其中第2主成分与单株产量、百粒质量密切相关,贡献率为18.94%。综上所述,20份绿豆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变异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表明,横山大绿豆、龙博9号、中绿5号可以作为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小麦种质资源,探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17份冬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穗数8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相关分析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说明在一定基础上增加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可以实现冬小麦高产;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筛选出3份高产材料(新冬33号、金冬麦040、金冬麦052),这3份材料可作为理想的高产亲本加以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6.159%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17份冬小麦资源,揭示了不同冬小麦资源的表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国外146份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资源利用效率,在山西南部大田对从国外引进的1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9%,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农艺性状的产量、主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成穗数和品质性状的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沉降值、形成时间等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产量较好的31份材料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8个主成分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92.73%,从中选出了影响力较大的8个性状,综合反映了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31份材料按遗传距离远近划分为七大类,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说明引进小麦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0.
以26份青花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3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9.85%~63.9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侧枝数,最小的是球宽,各品种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很好的选择利用前景。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个重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543%;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欧氏距离在15.0~16.0,可将26份青花菜供试材料聚为4大类;根据各品种综合因子得分,将26份青花菜品种从高到低进行分级排序,筛选出优良的青花菜品种,获得快速评价青花菜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