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雏野鸭缺钙性佝偻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磷不足或缺乏引起的佝偻病是家禽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 ,多发生于生长旺盛的 2~ 4周龄肉鸡和鸭。四川省某珍禽养殖场饲喂的一批野鸭约 35 0只 ,其中 44只 (占 12 .5 7%)于育雏的 2~ 4周龄发病 ,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 ,两腿发软 ,跛行 ,站立困难 ,严重者卧地不起 ,6只因消瘦  相似文献   

2.
雏鸡佝偻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40只,分2组,分别喂给缺钙(Ca0.129% ̄P0.65%)和正常对照(Ca0.80%、P0.65%)日粮4周,在2、3、4周龄剖杀,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缺钙雏鸭3周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喜卧、站立困难,跛行和生长发育迟缓。病理学检查:2周龄时,肋骨质软易弯,骨干内表面出现佝偻珠;胫骨骺生长板之增生带轻度增宽,干骺端海绵骨类骨组织轻度增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雏鹅钙磷缺乏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日龄天府肉鹅健雏60只,随机分3组,分别喂给缺钙,缺磷和正常对照日粮4周。缺钙组病变表现为肋骨质软,骨干内表面出现佝偻珠,胫骨骺生长板之增生带轻度增宽,干骺端类骨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轻度增生,血清钙含量下降。缺磷组病变表现为肋骨与翅部长骨质软易弯;胫骨骺生长板之肥大带轻度增宽,干骺端类组织轻度增生;血清磷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仙游某野鸭养殖场饲养的1300羽雏野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每天发病并死亡20多羽。1临床症状21日龄发病病鸭表现精神不佳,萎顿,腿软无力,或离群独居,或伏卧不起,共济失调,病后期有的痉挛性点头或摇摆,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有的病鸭濒死前有神经症状,粪便稀薄,多数病鸭在发病后(3~5)天死亡,病愈者变成僵鸭。2剖检变化剖检10多羽病死雏野鸭,主要特征是心包液明显增多,心包膜增厚,可见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长的雏野鸭,心包膜与胸膜粘连,难以剥离。肝脏表面覆盖着一…  相似文献   

5.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自然病例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新州和襄樊养鸭场的发病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血清GLU、ALT、AST、TP检测,鸭胚、雏鸭接种试验和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严重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肝细胞索之间有胆小管显著增生。发病雏鸭血清生化指标GLU为5.89±1.71mmol/L,TP含量为8.74±1.88g/L,ALT和AST活性分别为168.19±86.85U/L和101.08±57.58U/L;鸭胚及雏鸭接种试验均未出现死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为6.7μg/kg至8.3μg/kg。检查结果表明:3地鸭场雏鸭均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8月 ,慈溪市庵东镇野鸭驯养繁殖场的 2个池塘中出现不少“大肚子”病鸭 ,发病率 7% ,死亡率 2 % ,经检验为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 2 0 0 0年经有关部门同意 ,进行天然野鸭驯养繁殖试验 ,至 2 0 0 1年8月 ,共繁殖野鸭 70 0 0多羽 ,分 3个区域饲养。 8月 7日发现其中 2个区域的 350 0羽野鸭中出现“大肚子”病鸭 ,采食减少 ,行动困难 ,发病野鸭大多在 2 5~ 4 5日龄 ,场主用精制土霉素拌料治疗 3d,未见疗效。2 临床症状 初期病鸭喜卧 ,不愿走动或行动缓慢 ,精神萎顿 ,羽毛松乱 ,食欲减退 ;随病情发…  相似文献   

7.
雏野鸭O57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鸭的较常见的细菌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常引起各品种和各日龄鸭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又极易产生耐药性,且常以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形式存在,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为弄清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福建省罗源县某野鸭场18日龄野鸭出现眶下窦肿胀、失明,剖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典型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病变。并从病死鸭眶下窦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经实验室鉴定其血清型为O57,以该菌株通过滴鼻接种北京雏鸭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鸭窦炎。由此可见O57大肠埃希氏菌经滴鼻途径感染可引起鸭窦炎。  相似文献   

9.
10.
2001年4月,克东某养殖场养野鸭2500余羽,于11日龄开始发病,15日龄发病突然加重,18日龄来我所求诊时,已死亡300余羽。主诉:病鸭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下痢,粪便呈黄色或青绿色;呼吸困难,不时甩头。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大肠杆菌病。经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除90余羽重症鸭死之外,其余均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雏鸭传染病。早在1945年春Levine和Hofstand观察到以肝肿大和出血为特征的雏鸭急性疾病,但未分离到病原因子。Levine和Fabrint(1905年)在长岛首次从鸡胚中分离到病毒。然后在美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此病②。  相似文献   

12.
雏鸭缺钙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3.
14.
雏鸭实验性镉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14只3日龄肉鸭作急性、亚急性镉中毒的病理学观察。急性镉中毒的LD50为289mg/kg体重。灌服1/10、1/20、1/30LD50剂量作亚急性毒性试验,每日服药一次,试验期6周,其发病率分别为11/11、11/11和3/11,死亡率分别为10/11、7/11和3/11。中毒鸭表现为生长缓慢,Hb、RBC和PCV显著降低,死前多呈现呼吸困难。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肌变性、间质性心肌炎,纤维素性肝周围炎、肝细胞严重脂变、间质性肝炎,纤维素性肺浆膜炎、支气管肺炎,气囊积液、气囊壁水肿和钙化,卡他性肠炎以及脑充血、出血等。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纤维、肝细胞和肾曲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严重肿胀,嵴断裂、溶解。肝细胞还可见糖元颗粒明显减少,脂滴增多等。测得亚急性组织肝脏和肾脏的镉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口服镉含量高的与镉含量低的之间亦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5.
1999 年3 月,洛阳某养鸡专业户1000 只罗曼鸡群中,连日发现3~4 只3 月龄罗曼母鸡精神不佳,采食、饮水渐减少,导致衰竭死亡。经病理尸体剖检,可见鸡只尸体消瘦、内脏器官肿大,质地脆弱,尤其在肝脏、脾脏、肾脏有弥漫性针尖大小灰白色组织浸润,使器官的外观呈斑纹状。法氏囊肉眼无明显变化。经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整个肝脏、肾脏几乎被结节状增生的细胞成份完全取代,似淋巴小结状,残存的组织仅呈条索状或细线状被压挤于增生组织的周边,使整个组织失去原有结构轮廓,组织中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高倍及油镜 观察,增生的细胞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细胞形态不规则,呈近似圆形或多边形,胞浆略嗜硷性,一般有1~4 个核仁,这种细胞约占整个增生细胞的70% 左右;另一种增生的细胞呈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胞核大呈圆形,核膜明显,整个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或细胞的一端。脾脏可见增生的细胞主要限于脾小体内,脾索等处仅有散在的细胞增生或浸润,增生的细胞成份同上述肝脏、肾脏。因此,根据上述眼观及镜检的病理变化特点,初步确诊为鸡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用114 只3 日龄肉鸭作急性、亚急性镉中毒的病理学观察。急性毒性试验,经预备试验,将其中70 只雏鸭随机分为 7组,每组10 只,按千克体重各以167、201、241、289、347、417、500 m g/kg 的剂量给试验鸭一次性灌服氯化镉水溶液,试验期 1周。雏鸭灌药20 m in 后开始死亡,1.5~9h 达死亡高峰,因死亡时间短,多无明显的特异症状。各组的死亡率分别是 10% 、10% 、30% 、50% 、70% 、80% 、90% ,用简化寇氏法求出 L D50 为289 m g/kg· B W 。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胃肠炎及脑充血、出血,极个别病程较长的病例心脏和肝脏被覆纤维素薄膜,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的变化。亚急性毒性试验,将其余的44 只雏鸭随机分为4 组,每组11 只,1 组作对照组,其余3 组按kg 体重每天灌服1/10、1/20、1/30 L D50 剂量的氯化镉水溶液,试验期6周,每周称重一次,调整服镉剂量。试验组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11、11/11、3/11、死亡率分别为10/11、7/11、3/11,对照组鸭 无一例发病或死亡。中毒鸭表现为生长明显减缓( P< 0.05 或 P< 0.0  相似文献   

17.
高钙低磷饲料致鸡佝偻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磷是鸡体十分重要的营养成分,其生理功能与代谢状况有许多学者曾作过研究。从兽医的角度来看,人们对鸡钙、磷的研究主要限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钙缺乏症对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而对鸡骨骼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毒力株雏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布的以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是世界广泛传布,发病年龄从2日龄到3周,成年鸭有抵抗力,在1950年Levine等首先描述了鸭病毒性肝炎,在长岛对雏鸭引起严重的损失,然后在美国大部分养鸭地  相似文献   

19.
雏鸭佝偻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40只,分2组,分别喂给缺钙(Ca0.129%、P0.65%)和正常对照(Ca0.80%、P0.65%)日粮4周,在2、3、4周龄剖杀,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缺钙雏鸭3周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喜卧、站立困难,跛行和生长发育迟缓。病理学检查:2周龄时,肋骨质软易弯,骨干内表面出现佝偻珠;胫骨骺生长板之增生带轻度增宽,干骺端海绵骨类骨组织轻度增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多;3、4周龄,肋骨佝偻珠更加明显,胫骨及其它长骨干骺端海绵骨类骨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其余变化同2周龄。其临床表现与病变随病程延长而加重。本文还讨论了临床与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例患副结核病奶牛采用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以病原学检查,旨在观察此例患副结核病的奶牛的病理变化怀典型的牛副结核病是否一致。此例患副结核病奶牛的病理变化中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气肿,这一病理变化在牛副结核病的病变中还是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