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果实锈斑病亦称果锈,属果实表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表皮细胞与逆境相遇产生的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应的结果。一般来说,树势强、枝叶茂盛、生长旺的树果锈发生较轻;树势弱、新梢生长量小的树,果锈发生严重。不同栽培管理水平下,果锈发生程度不一。如进行过疏花果、冬灌和春灌的果园,果锈发生轻,反之则重。不同树龄中,5~6年生幼树上的果锈发生较10年生以上的大树严重。同时,不同品种间发生果锈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科技》2010,(4):47-47
柑桔锈壁虱又名锈螨、锈蜘蛛,分布于全省各柑桔产区。一年发生20代以上,世代重叠,以成、若螨群集在柑桔叶片、嫩枝、果实上吸汁为害,造成落叶、黑皮果、紫柑、乌皮等,影响树势与果质。  相似文献   

3.
1.为害特点 柑桔锈壁虱是柑桔类果树的主要害虫,全国各柑桔产区都有发生,尤其是生态环境差和管理粗放的桔园,为害更为严重。锈壁虱为害柑桔果实,刺破果皮油胞,使胞内芳香油溢出,暴露于空气和阳光之下而变成黑色,形成“黑皮果”,使果实个小、皮厚、味酸、枯水,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还为害桔树叶片,吸取树体营养,削弱树势,往往造成“一年黑果三年穷”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银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病树轻者树势衰弱,产量降低,重者3~5年即可死亡。此病在我国大部分果区都有发生。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比较严重。银叶病除为害苹果树外,还可侵染桃、杏、李、樱桃、枣、梨等果树以及杨树、柳树。苹果锈果病又叫花脸瘸、裂果病,在我国北方苹果产区都有发生。现有栽培品种多数感病。锈果病主要为害果实,果面形成锈斑,重者果小畸形,不能食用,是一种很难治愈  相似文献   

5.
<正>1症状苹果锈果病又名花脸病、裂果病。病果症状表现为锈果型、花脸型、混合型、绿点型、环斑型等。1.1锈果型。谢花后1个月左右,果实顶部出现  相似文献   

6.
苹果锈果病、锈病和果锈病是三种发病原因不同的病害。现就其病原和症状加以比较。1.苹果锈果病由类病毒引起,其症状在果实上有三种表现:(1)锈果型。果面从顶部开始出现5条与心室相对的茶褐色锈斑,锈斑龟裂,表面粗糙,果肉汁少渣多,不能食用;(2)花脸型。果实着色后,果面呈现红、  相似文献   

7.
入秋转凉后,有些菜田茄子易得果锈,表现是果实顶端果面粗糙,呈灰白色网眼状疙瘩突起,严重的整个果面粗糙,成灰白色果,甚至果实面开裂达1厘米深,种子外露,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一、发病原因锈果病的病因要归结为红蜘蛛、蚜虫的危害。当气温从30℃以上下降到...  相似文献   

8.
赵明  龙芳  莫天利  黄相  武鹏  何海旺  邹瑜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60-3468
【目的】研究外源赤霉素(GA)对香蕉果皮解剖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及果锈防治效应,为香蕉生产栽培技术完善及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为试验材料,在散梳期均匀喷布100 mg/L GA4+7于果实表面,以喷清水为对照(CK),田间对比观察果锈的发生情况,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理化分析果皮组织结构、化学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香蕉果锈发生时期是抽蕾后60 d,且随果实膨大程度而加重,外源GA4+7处理采收期果锈指数较CK降低18.0%(绝对值);果锈的产生与果皮组织结构及胞壁木质化强烈相关,GA4+7处理采收期香蕉果皮角质层厚度较CK增加63.6%,表皮细胞大小和宽长比分别增加79.69 μm2和0.14,表皮细胞壁厚度降低28.4%; GA4+7处理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高55.3%,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平均降低29.2%和18.0%,木质素含量与CK相比降低4.1%~41.3%,从而提高果皮细胞柔韧性,抑制果锈的发生。GA4+7处理对果肉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钾含量及可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可显著提高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40.0%和11.8%。【结论】外源喷施100 mg/L GA4+7可有效降低果锈发生程度,且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在高品质香蕉栽培生产上具有潜在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代农业》2014,(20):23-23
鉴定编号:苏鉴果201011。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选育而成,属大果型早熟梨品种。适宜江苏省砂梨产区种植。该品种4年生平均亩产1100公斤,5年生平均亩产1675公斤。树势中庸,叶片长卵圆形,叶缘中锯齿,花冠白花,自花结实率高,易丰产。果实近圆形或长卵圆形,平均单果重270克,大果重380克;果实绿黄色,果锈少,果点中大,较密;果肉白色,肉质细,石细胞少,酥脆,汁液较多,酸甜适口,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3.5%;  相似文献   

10.
果实袋的透光率显著影响苹果果实的果面光洁程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因子;透气度显著影响果面的光洁程度;吸水率显著影响果面果锈程度。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枇杷果实PAL、PPO、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解放钟枇杷套袋后的果实为试材,在果锈发生严重期至成熟期,每隔10d定期测定套袋果与不套袋果果实中PAL、PPO、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的PAL、PPO、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PAL、PPO、POD活性的提高,可抑制果锈的发生;PAL活性提高有利于套袋果实的着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可能与套袋果实风味品质变差有关。  相似文献   

12.
1表现症状 在果实果面梗部、胴部和萼部产生类似锈状的木栓层,形状不规则,边缘较明显,病部失去光泽。发病严重时,锈斑连片并呈现土豆皮色状,且果面粗糙。按发生部位分为梗锈、胴锈和顶锈。  相似文献   

13.
果锈是套袋黄金梨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套袋梨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使套袋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套袋黄金梨发生果锈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果锈发生的技术措施。采用与黄金梨果实发育特点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正确实施套袋防护措施,可有效预防黄金梨果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钙在苹果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对提高果实品质,尤其是果实的贮藏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苹果幼果期、膨大期分别喷3次(间隔10-15 d)“满你圃”钙肥1 000倍液,可明显增加果实中钙、锌的含量,且果实光洁,着色好,果实硬度和含糖量增高,果锈、畸形果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形成的生理机制,以8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进入软化期后,研究不同果锈等级的果实果皮组织结构、细胞膜透性、细胞壁与果锈相关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锈首先发生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上,细胞结构凸显,之后逐渐向细胞内部蔓延,褐化范围和细胞间隙增大,果皮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果锈渗透整个细胞。随着果锈等级的增加,果皮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加,果锈等级3及以上的细胞膜渗透率显著增加,达到77%以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逐渐降低,木质素和总酚含量逐渐升高,且果锈等级1及以上的木质素和总酚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达到161.3 mg/g和1.29 mg/g以上;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逐渐升高,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总之,阳光玫瑰葡萄果锈的形成是细胞壁结构的降解和木质素等果锈物质的积累过程,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调控其果锈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梨果锈发生的原因分析,于2001~2003年对翠冠梨果实一方面通过套不同纸袋类型和采取不同套袋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套袋前的不同处理,采用综合处理技术进行了提高翠冠梨果实外观品质的试验。从综合效果上看,在花后3~4周期间,采用自制果面涂布药剂涂布果面,待药液干后,套用外黄褐内黑双层b纸袋能有效地抑制翠冠梨果面锈斑产生,达到乳白色果面的全无锈果,无锈果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17.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降低了平均单果重(套一次白袋除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改变果实硬度。套袋提高果面亮度,不同套袋处理果皮色泽差异显著.套白袋果表呈绿色.黑袋呈白色,不套袋果(CK)果锈明显、外观暗淡;套黑袋果皮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探明梨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套袋对锈斑发生的抑制机理,以半锈砂梨翠冠为试材,套袋果实为处理,不套袋果实为对照,观测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锈斑的发生进程、测定不同时期果实外果皮果锈指数、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代谢酶PAL酶、4CL酶、C4H酶、CAD酶、P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套袋后梨果实外果皮锈斑发生进程明显减缓且程度轻,套袋果实锈斑发生在盛花后50 d,比不套袋(对照)晚20 d;果实迅速膨大期(盛花后70 d),套袋果实与不套袋(对照)果锈指数差异最大,套袋果锈指数减少41.67%;不套袋的翠冠褐斑严重,外果皮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PAL酶、4CL酶、CAD酶、C4H酶)活性普遍高于套袋翠冠果实外果皮。  相似文献   

19.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套袋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果袋内温、湿度的变化对果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梨果套袋微域环境下,纸袋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袋内温度与果锈指数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袋内湿度与果锈指数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套袋对翠冠果实外果皮褐斑形成结构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探明梨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套袋对锈斑发生的抑制机理,以半锈砂梨翠冠为试材,套袋果实为处理,不套袋果实为对照,观测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锈斑的发生进程、测定不同时期果实外果皮果锈指数、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代谢酶PAL酶、4CL酶、C4H酶、CAD酶、P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套袋后梨果实外果皮锈斑发生进程明显减缓且程度轻,套袋果实锈斑发生在盛花后50 d,比不套袋(对照)晚20 d;果实迅速膨大期(盛花后70 d),套袋果实与不套袋(对照)果锈指数差异最大,套袋果锈指数减少41.67%;不套袋的翠冠褐斑严重,外果皮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PAL酶、4CL酶、CAD酶、C4H酶)活性普遍高于套袋翠冠果实外果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