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桔小实蝇严重危害水果健康,是世界范围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通常在贸易前需进行检疫处理,由于单一处理技术均有局限性,复合处理技术成为检疫处理的趋势。本文开展了常温磷化氢熏蒸和辐照复合处理对桔小实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5℃条件下,3龄幼虫为复合处理最耐受虫态,磷化氢熏蒸对辐照有增效作用,以ED99.9968测算,0.278、0.862和1.443 g/m3磷化氢复合处理协同比率分别为2.21、1.98和1.95。0.862 g/m3磷化氢和60 Gy辐照复合处理南丰蜜桔后5℃储存21 d,维生素C含量增加,转至25℃储藏7 d后对南丰蜜桔硬度、可溶性糖、酸度、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25℃条件下,利用磷化氢熏蒸南洋臀纹粉蚧以及越南进口红心、白心火龙果4 h,研究了磷化氢熏蒸处理对南洋臀纹粉蚧的杀灭效果以及对火龙果采后储藏品质的影响。耐受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洋臀纹粉蚧对磷化氢的耐受性为雌成虫>3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毒力分析试验表明,使用1.70 mg/L磷化氢熏蒸雌成虫4 h可在95%置信区间下达到99.996 8%的死亡率。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55~2.21 mg/L磷化氢熏蒸处理对两种火龙果冷藏和货架期间的色泽、硬度、可溶性糖、酸度均无显著影响,但在熏蒸后短期内会提高呼吸强度,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呼吸强度恢复正常。这些结果显示,磷化氢熏蒸用于进口火龙果携带南洋臀纹粉蚧的检疫处理可达到理想效果,在25℃使用1.66~2.21 mg/L磷化氢熏蒸4 h可作为口岸检疫熏蒸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10~15 ℃、16~20 ℃、21~30 ℃3个温度范围下,不同剂量的溴甲烷、磷化氢熏蒸出口杂交稻种的试验表明:溴甲烷、磷化氢能有效地杀灭米象,但不能完全杀灭干尖线虫。熏蒸后对杂交稻种的发芽率检测表明磷化氢对杂交稻种表现安全,但16~20 ℃下,40 g/m3溴甲烷及21~30 ℃下,32 g/m3溴甲烷熏蒸处理24 h,杂交稻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王跃进  栗克森 《植物检疫》1992,3(3):165-168
谷斑皮蠹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其幼虫耐药力特别强,常用的溴甲烷检疫熏蒸处理方法,用药量都很高,易造成过高无机溴残留物的产生。试验结果表明,溴甲烷和磷化氢混用,不仅能增效,减少用药量,而且还能缩短熏蒸时间。在25±1℃和80%~90%的相对湿度下,100:0.5、100:1、100:5和100:10几种混用比例,都能增效,但混用中磷化氢的浓度越大,增效越显著。从实际熏蒸情况来考虑,最佳混用比例应该为100:3左右。  相似文献   

5.
出口鲜切花的溴甲烷与二氧化碳气调熏蒸灭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溴甲烷和二氧化碳对15种切花及主要携带的蚜虫、蓟马、叶螨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在22℃条件下,熏蒸处理2h,35 g/m3、40 g/m3、45 g/m3可分别100%杀死蚜虫、蓟马、叶螨.45 g/m3对供试花卉品质有影响.溴甲烷配合二氧化碳对花卉害虫熏蒸处理结果表示,5%二氧化碳对澳甲烷熏蒸处理花卉害虫的效果有增效作用.在22℃下采用40 g/m3溴甲烷和5%二氧化碳处理2h能100%杀死鲜切花同时携带的蚜虫、蓟马、叶螨,且对供试花卉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溴甲烷熏蒸对桃蛀果蛾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溴甲烷熏蒸处理桃蛀果蛾结果进行机率值法分析,推算出在25℃温度条件下溴甲烷熏蒸处理1.5h和2h,达到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幼虫死亡率99%的浓度时间乘积(CT值)分别为43.79g·h/m3和46.77 g·h/m3;15℃和10℃温度条件下熏蒸处理3h,达到桃蛀果蛾幼虫死亡率99%的溴甲烷浓度分别为50.84 g·h/m3和118.55 g·h/m3.研究表明,溴甲烷熏蒸对桃蛀果蛾幼虫的毒性作用随着溴甲烷熏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熏蒸剂浓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溴甲烷熏蒸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大力推进减量增效,开展了甲维盐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制剂5%甲维盐6 g/667m2,有20.8%的幼虫从玉米芯叶爬出且死亡;单独施用制剂5%甲维盐分别4 g/667m2、3 g/667m2、2.4 g/667m2时,从芯叶爬出且死亡的幼虫比率均≦6.3%,而加入助剂后,幼虫从芯叶爬出并死亡比率均超过20.8%,且防效与单独施用高剂量的5%甲维盐6 g/667m2差异不显著,均超过91.7%;推荐在对草地贪夜蛾虫害防治中添加增效助剂,可以提质增效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Cowl.  JM 杨国海 《植物检疫》1993,7(6):432-435
用溴甲烷成功地熏蒸葫芦科水果的报道很少。而 Lipton 等(1984)发现在20℃或35℃,以48g/m~3的溴甲烷熏蒸1、2或3小时,会对罗马甜瓜及蜜瓜产生严重的损伤。Armstrong 等(1985)研制的检疫熏蒸程序是在高于19℃情况下用溴甲烷32g/m~3处理4小时或用48g/m~3处理2小时防治黄瓜中的实蝇。《澳大利亚植物检疫手册》提出用溴甲烷在≤21℃情况下以32g/m~3熏蒸4小时对西瓜进行杀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11~15℃、16~20℃、21~26℃3个温度区间,试验用苹果蠹蛾幼虫人工接种到樱桃上,分别用4种不同溴甲烷剂量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1个对照,试验在温控室的熏蒸桶中进行。结果表明,在11~15℃,溴甲烷剂量48 g/m3,熏蒸2h;16~20℃,溴甲烷剂量40 g/m3,熏蒸2h;21~26℃,溴甲烷剂量32g/m3,熏蒸2h,均能够100%杀死樱桃中苹果蠹蛾幼虫。考虑温度对樱桃品质的影响,建议将11~15℃、溴甲烷剂量48g/m3,熏蒸2h,作为溴甲烷熏蒸樱桃中苹果蠹蛾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环氧乙烷熏蒸玉米枯萎病菌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乙烷熏蒸带有植物检疫病原的进口玉米,已获得满意的杀菌效果。熏蒸期间粮温在15-25℃,密闭熏蒸3-5天,熏蒸玉米枯萎病细菌的有效杀菌剂量为50-75g/m3。同时还表明对该菌有一定的持续杀菌效应。
环氧乙烷熏蒸,玉米仓内气体分布情况测定明确了仓内气体浓度的持续时间和投药部位的选择。一般熏蒸以3-5天为宜;在投药点的选择上要考虑贮粮温度的高低。
用50-75g/m3的剂量熏蒸玉米,对种子的发芽有影响,与对照比较,降低发芽率4.5-79%,因此只能作口非种植玉米的处理,而不宜用以熏蒸作种的引种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塑料薄膜为材料,研究果实套袋对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的防虫效果,以及对番石榴品质的影响。室内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当PO、PE厚度≥20μm、PP厚度≥15μm时,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雌虫产卵管不能穿透塑料薄膜而产卵在果实上;田间套袋试验结果表明,PO(20μm)和PE(20μm)套袋的果实均未检测到实蝇。套袋果实外观较未套袋果实好,30μm PP套袋的番石榴果实品质与未套袋果实无显著差异,PO(20μm)、PO(25μm)、PE(20μm)和PE(30μm)套袋的番石榴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含量等较对照低。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普克唑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GA_3或NAA与普克唑(Prochloraz)处理“紫花”芒果,使普克唑对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控制、减少腐烂损失、延长贮藏寿命、提高销售可按受率等效果显著增加。对急需黄熟出售和无需延期贮藏的芒果处理以乙烯利、普克唑混合溶液,催熟3~5天黄熟可食,无病害症状,销售可接受率100%。按销售期长短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配合普克唑的采后处理,是一个减少芒果采后病害腐烂、延长贮藏寿命、提高贮藏品质的高效、方便而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toxicity of phosphine, methyl bromide, 1,1,1-trichloroethane (methyl chloroform) and carbon dioxide and mixtures of phosphine + methyl bromide, methyl bromide + methyl chloroform, phosphine + carbon dioxide, and methyl bromide + carbon dioxide to one- to two-day-old pupae of 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 was studied. Joint action ratios estimated at LD50 and LD90 for a 24-h exposure indicated no enhancement of toxicity for mixtures of phosphine and methyl bromide, or methyl chloroform and methyl bromide on the pupae. Carbon dioxide up to 40% in air enhanced the toxic action of phosphine as well as of methyl bromide. Higher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however, failed to improve the toxicity of phosphine or methyl bromide proportionately. Carbon dioxide used alone produced a maximum of 11% mortality of the pupae exposed to 10–70% levels for 24 h. The order of toxicity of the fumigants both at LD50 and LD90 was phosphine > methyl bromide > methyl chloroform.  相似文献   

14.
溴甲烷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溴甲烷剂量、熏蒸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熏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溴甲烷剂量是影响熏蒸效果的最主要因子;14、18 ℃和22 ℃条件下处理24 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的溴甲烷浓度分别为17.92、16.07、14.87 g/m3; 14、18、22 ℃条件下,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溴甲烷浓度和时间乘积,即CT(99.9)分别为192.52、174.705、166.229 g•h/m3。溴甲烷可用于口岸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诱导采后枸杞鲜果抗病性的效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离体条件下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枸杞鲜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菌镰孢菌Fusarium sp.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泡处理法测定了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采后枸杞鲜果发病病情指数及对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镰孢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为0.11 g/mL;0.05~0.25 g/mL(提取原料)的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能显著降低采后枸杞鲜果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了10.18%~38.51%;以0.15 g/mL(提取原料)的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处理后对枸杞鲜果抗果腐病的诱导效果最好,达45.81%;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处理枸杞鲜果后,果实中4种防御酶PPO、POD、PAL、SOD的活性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于处理后第4、5、2、2天与对照差异达到最大,较对照提高了30.76%、21.34%、31.35%和21.91%。表明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能够诱导枸杞鲜果对采后病害的抗性效应,且采后抗病性可能与枸杞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口岸进口原木和废纸上携带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溴甲烷对其的熏蒸效果。在空箱内分别按6.01、12.01、22.52、25.53、28.53、31.53、34.53及37.54g/m3的浓度投药;在实箱内分别按25.53、28.53及31.53g/m3的浓度投药,每个处理分别熏蒸2,4,6和8h,试验结果表明:在空箱内投药浓度为34.53、28.53和22.52g/m3时分别熏蒸4、6及8h,货柜箱内的红火蚁全部被杀灭。在实箱内投药浓度为31.53、28.53、及25.53g/m3时分别熏蒸4、6及8h,均能完全杀灭货柜箱内红火蚁。其它投药浓度和熏蒸时间的组合均不能达到检疫除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苹果是我国的重要出口水果,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i Matsumura)在苹果主产区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我国苹果出口。为确定溴甲烷检疫处理山楂叶螨和桃蛀果蛾的技术指标,本文系统测定了一系列温度条件下溴甲烷对山楂叶螨成螨和富士苹果中桃蛀果蛾老熟幼虫的毒力,确定在5℃、10℃、15℃、20℃和25℃下,溴甲烷熏蒸山楂叶螨死亡率达到机率值9所需浓度时间乘积(CT值)分别为126.66、84.35、59.15、45.23和40.33mg.h/L,溴甲烷熏蒸桃蛀果蛾死亡率达到机率值9所需CT值分别为128.05、81.80、52.91、41.56和36.43mg.h/L。根据上述结果,建议采用10.0~14.9℃40g/m3 2h、15.0~19.9℃32g/m3 2h、20.0~24.9℃24g/m3 2h和大于25.0℃20g/m3 2h作为出口苹果的溴甲烷熏蒸处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84—1986年作者等进行水果熏蒸处理苹果蠹蛾研究,得出溴甲浣、二硫化碳处理苹果(2个品种),梨(6个品种)的熏蒸安全范围及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杀虫效果。溴甲烷在15—18℃100%杀虫效果的CT值(浓度×时间)为90;22—24℃为60—70;28—30℃为50。二硫化碳在15—18℃为600;22—23℃为520;28—30℃为300。处理苹果、梨的残留量的分析研究得出,用40克/米~3溴甲烷处理4小时,80克/米~3二硫化碳处理6小时,散气12小时,只在皮层发现溴甲烷残留0.07—0.09ppm,二硫化碳0.15—0.16ppm。果肉内均未检出这两种熏蒸剂的存在。在熏蒸处理安全范围内处理的水果,其味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