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浮选出土的植物考古新资料显示,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可分四个发展阶段:距今一万年前后是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野生稻。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社会经济主体是采集狩猎,属于农业范畴的水稻种植和家猪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距今7000~6000年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仍处在稻作农业形成过程中,虽然稻作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无法取代采集狩猎。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良渚文化不仅是稻作农业社会建立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起始的象征。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为古代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古代文明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6年在闽江下游流域的闽侯县大坪顶遗址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炭化人工栽培稻遗存,碳十四测年结果为距今约7500年。这是福建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存。鉴于该遗址在当时毗邻闽江出海口以及有夹炭陶伴随出土等特殊现象,这批稻谷遗存不仅为福建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也为探讨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向中国东南地区的传播存在一条沿海路线的推测提供了一个关键佐证。  相似文献   

3.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2,24(1):68-100
关于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问题,国际学术界一直存在“印度说”与“中国说”之争。自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前古栽培稻之后,“印度说”的呼声才渐渐下降。到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古栽培稻、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2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中国说”才真正确立起来,“印度说”开始消沉了。……  相似文献   

4.
壮族稻作农业独立起源论广西民族研究所覃乃昌关于稻作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我国关于栽培稻起源问题的研究,从上世纪到本世纪60年代形成的“阿萨姆──云南说”、“印度说”、“泰国说”、“华南说”等。7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距今70...  相似文献   

5.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农业经济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小霞  高江涛 《农业考古》2006,3(4):1-13,26
农业经济是指以种植业和由种植业提供饲料来源的家畜饲养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一种经济形式。农业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是古代文明形成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无一不是建立在谷物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亦不例外,中华文明的形成就是以高度发展的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在文明起源、形成以及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农业体系,即黄河流域以粟作为主的旱地农业和长江流域以稻作为主的水田农业。本文所言的中原地区是狭义的中原,即整个河南省及晋南地区。该地区属黄河流域,是以粟作为主的旱地农业区,在距今7000多年的裴李岗…  相似文献   

6.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东传日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农业的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生产革命,它为文明时代的萌生与飞跃,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稻谷很早便是南方人维持生计的主要粮食。然而栽培稻起源于何地?学术界聚讼纷纭,主要有:①云贵高原说;②华南说;③长江下游说;④长江中下游说;⑤黄河下游说;⑥多元说;等等。  相似文献   

8.
广西学术界曾有人提出“广西是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的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本文着重考查了下列诸问题 :广西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 ;广西已知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广西野生稻分布状况与稻作农业起源的关系 ;壮语与其他民族语言有关稻作农业起源的词汇异同 ;广西稻作农业生产工具史与岩画 ;铜鼓的出现时间与稻作起源的关系 ;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壮族先民血缘与文化融入汉族的复杂历程 ;得出的结论是 ,认为广西稻作农业是在距今 6 0 0 0年前左右从湖南引进的可能性较大 ,并非独立发祥地。广西是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吗?(摘…  相似文献   

9.
明代农业生产经过初期的恢复,得到进一步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明代诗词乃至明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明代诗词涉农题材较多,其中有许多关于稻作文化的诗句。明代诗词中涵盖稻作术语和品种资源、栽培耕作和稻谷加工、病虫害和水旱灾害以及其他人文知识等不同方面的稻作知识。明代稻作诗词内含丰富的科技、人文知识,是珍贵的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稻作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其进行完善的保护,并加以充分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之前有一个“孕育期”,即与陶器制作、文字发明、天文历法、车辆制造等等中国古典科学技术一样,都先有“孕育期”,摸索前进;稻作农业,从采集食用开始,到移植成功为止,是“孕育期”;再从移植成功开始,到广泛推广,是稻作农业“诞生期”.《仙人洞》下层的采食野生稻,是中国稻作农业的“孕育期”;《玉蟾岩》的移植成功,呈现大籽粒稻谷,有成熟的栽培工艺经验,是中国稻作农业“诞生期”.从此以后逐步推广,中国才成了稻作农业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闽北地区以早稻--荸荠一年两熟的栽培模式,取得粮经双丰收,元坑镇五板桥村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并形成固定的栽培早稻--荸荠模式,据调查荸荠每亩产量1100千克,产值5500元;早稻每亩产量500千克,产值1500元。合计年每亩产值7000元,扣除每亩生产成本20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早稻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吉林省水稻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吉林稻作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吉林省 2 1世纪水稻栽培是以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综合性与可持续性 ,以及良种与良法为基础的产业化研究为特点 ,指出稻作的发展是以研究物化成果、增加效益、发展效益农业为主要目标的稻作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著名壮族学者、民族学家覃乃昌研究员,于1997年在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壮族稻作农业史》一书,提出“壮族地区早在距今9000多年以前就出现了原始的稻作农业,成为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的新观点(第19页)。这一新观点得到壮族学者、民族学家、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教授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稻作寻根中外学者探源──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江西日报》记者刘红梅农作物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游猎迁徒的命运。稻谷,作为最主要的谷物之一,人类是在何时何地将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换言之,稻作的发源地在哪里?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考古学家争论不休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小麦(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这是无可怀疑的。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裴李岗、磁山遗址,已发现粟、黍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是以粟为其主要食物。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稻谷壳、稻秆、稻叶等堆积物,说明当时南方人们是以稻米为其主要食物,同时也说明中国确系世界上栽培水稻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稻作原本就是从直播开始的,后因直播缺苗多、草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才逐步被育苗移栽所代替。直播栽培曾是人少地多稻作区所采用的主要种稻方式。但随着育苗移栽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稻直播栽培在我省已很少采用了。然而,从轻简农业角度考虑,依靠科技进步,在使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17.
稻田水浆管理技术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冷凉稻作区稻田水浆管理的目的就是运用水对水稻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实行科学管水,促使稻株健康地生长发育,实现稻谷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稻的文化属性、稻作生产在先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栽培稻系统的演化方向等进行了探讨.遗址地层和遗迹土壤中高密度的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反映了稻米是在小黄山遗址先民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野生稻的双峰乳突形态特征表明当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稻米;运动细胞硅酸体形态特征解析结果显示遗址土壤硅酸体来自粳稻,且带有热带粳稻特性.另外,遗迹硅酸体分析结果也为认识遗址功能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柯平先生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存再研究及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新认识》一文(刊《东南文化》1998年3期)中提出了一种稻作农业起源的新假说。认为距今8000-9000年左右,淮河南岸(如河南舞阳贾湖)古代居民,率先发明早期稻作农业;不久,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传播,稻作农业迅速在原始农艺基础较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扩散,如湖南澧县彭头山、八十土当。这种全新的理论假说,很快便在学术界有所反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经济史》1998年6期予以转载。然而,拜读该文后觉得:文中有些提法欠妥,结论更是值得商榷。彭头山稻作农业决非贾湖传…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