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进行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比原来仅种植春烤烟增加了一造秋玉米,每667m^2增加玉米产量325.6kg、增加产值505.82元,烟草、玉米每667m^2产值达2113.5元,农民每年每667m^2地收入1400-1500元,创新了新的粮经轮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绿洲灌区典型间作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高产多熟种植模式,在限量灌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对该区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排序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在同等可比面积上,小麦、玉米、豌豆和油菜在间作模式下均较单作表现出显著增产效应,但在不同模式下增产效应不同,小麦在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2种间作模式下产量分别提高49.14%、51.50%,玉米在玉米/油菜、玉米/豌豆和小麦/玉米3种间作模式中产量分别提高20.88%、53.48%、70.34%.各间作模式下的光能利用率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玉米/小麦>小麦/大豆.玉米/豌豆间作模式可作为目前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型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大田作物,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玉米的种植效益一直是我国农业关注的重点。在这其中,粮肥间作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量的有效途径。由于株型及生理生态方面的差异,时空与水肥互补利用,合理的粮肥间作模式可以获得比单作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边行优势、个体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焦作市推广应用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特点是:小麦、棉花间作种植,棉花、西瓜同行种植,便于管理。一般每667m2小麦产量350kg,西瓜产量2 500kg,棉花皮棉产量100kg,每667m2总产值3 500~4 000元,比小麦、玉米两茬增值2 000元左右,经济效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82-1785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玉米与苦参、冬小麦—谷子与苦参以及胡麻与苦参3种间套作类型,分析山西丘陵旱作半干旱区适宜苦参"粮药"间套作的类型。结果表明,玉米/苦参套作类型中苦参产量最高,小麦—谷子/苦参间套作类型的经济产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眉县苦参产量最高,赤峰苦参产量最低。研究将为苦参粮药种植模式的筛选、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产的农业作物。小麦作为农业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着广阔的种植面积,然而如何提升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领域共同研究的课题。所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提升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重要的技术,能够对小麦成长全程的管理,对于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发挥其重要的作用。1保证种子选择的合理性在小麦的种植当中,能否保证选择种子的合理性,对于提  相似文献   

7.
王光宇  朱丽君  张扬 《农学学报》2020,10(12):78-84
基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区农户调研数据,探明小麦-玉米连作种植模式的主要碳排放环节,为实现该模式低碳农业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依据生命周期法,分析集成的小麦-玉米创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及构成、单位产量碳足迹,并分析创新模式碳足迹与种植规模关系。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碳足迹传统模式高于创新模式2.11%,达到2159.50 kg(CO2-eq)/hm2;无论是创新模式还是传统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贡献序是一致的,为化肥>N2O>柴油>种子>电力>农药;单位产量碳足迹传统模式高出创新模式25.18%,达到0.1402 kg(CO2-eq)/kg;创新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与种植规模构成显著负相关。说明创新种植模式具有一定的减排效果,化肥是影响模式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种植规模影响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河流故道区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省安国市粮药组合、滦县粮菜组合、永清县果粮组合模式,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量及净收益.结果表明: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64.7%;大蒜套种玉米复种大白菜模式比单一玉米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增效122%左右;梨树-花生种植模式比单一梨树增效13.3%,比单一花生增效82.6%.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河北省河流故道区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河南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产量全国第一,以一年两作种植模式为主.一年两作,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0.
张伟 《现代化农业》2007,(11):19-21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素有饲料之王之称,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次于小麦、水稻居第3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在国际贸易中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额的1/3。玉米何时传入我国尚未定论,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我们国家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心在不断地进行试点试验,本文将对不同的小麦的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究与分析。1小麦的几种高效种植模式目前在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小麦高效种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小麦-玉米-大白菜立体种植模式;小麦-菠菜-西瓜-大白菜,一年四种、四收模式;小麦-菠菜-平菇-夏棉-草菇五种五收种植模式;小麦-玉米间作越冬甘蓝矮生豇豆高效种植模式;"一膜两用"小麦甜菜带状种植栽培模式;小麦-冬  相似文献   

12.
耐密玉米品种大垄双行比空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现代农业》2011,(8):34-36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居第一位。玉米是建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都在80万亩以上,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平县粮食总产。近几年,通过国内外玉米种植密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2010年,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大垄双行二比空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用玉米耐密品种,通过与当地常规品种对比,研究出一套密植增产的技术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常年西瓜种植面积在12万公顷左右,辣椒种植面积在10万公顷左右,除少部分实行瓜、菜、粮、棉间作套种外,大部分茬口为小麦--玉米(大豆)--西瓜;西瓜--棉花--西瓜;西瓜--小麦--玉米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稻茬小麦面积约占河南省小麦总面积的10%~15%,有效提高这类麦田单位面积产量,关乎全省经济稳步发展。一、稻茬小麦的生产前景据史料记载,稻麦两熟耕作制度最早起源于汉代桐柏。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现行市场行情看稻麦两熟,可以说这种种植模式自古至今都是粮食生产中最佳的种植模式。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和投入的不断增加,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稻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升,其中水稻  相似文献   

15.
<正>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39万亩。常年实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制栽培模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玉米在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都位于全国前列。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对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目前国内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是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养地作物。近几年,大豆间作玉米技术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可发挥这两种作物的优势,起到互补作用,既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又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营养素的产量,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证明,大豆间作玉米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玉米产量为目的的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行比分别为2∶3、2∶4、3∶3、3∶4)6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净面积上产量随净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则呈下降趋势;玉米花生2∶4模式净面积上玉米公顷穗数和产量最高,其间作花生产量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最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的一种间作模式;各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玉米花生3∶4模式系统产量最高,2013、2014年分别达到8 367.0、10 432.5 kg/hm2,均高于同年玉米单作对照和其它间作模式系统产量,其间作玉米、花生产量较高,获得最大土地当量比和系统产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5%、2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稳粮增油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提高滴灌小麦产量和综合效益,探索滴灌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模式的增产机理,2013年,我们在和硕县曲惠乡实施了滴灌春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的对比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索小麦新的种植模式,研究该小麦种植模式对提高光、水、肥、地等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滴灌小麦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是葫芦岛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玉米作为粮、经、果、饲、能等多种用途作物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面积增加的潜力是有限的,作为我市花生茬的重要轮作品种,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地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高产,才能大幅度地增加玉米的总产量。因此,开展玉米高产配套集成技术应用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20.
马晓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08-108,113
鲜食玉米套作春小麦,下茬复种秋白菜生产,属于高效种植模式。在单位面积中,鲜食玉米与小麦形成0.8m∶1m占地套作。玉米种植为垄作,小麦为畦作,玉米、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下茬复种秋白菜。改传统农业1茬种植为3茬种植,实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集约经营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