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2015年11月2日至3日我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能量条件、天气成因等方面对此次雾霾天气进行分析,找出预报着眼点,为雾霾天气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地面自动站数据和大气环境监测等资料,从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维持机制等方面,对2015年12月23—25日河南濮阳一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霾期间高空以纬向环流为主,无明显冷空气影响。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中低层弱的冷暖平流的交替出现以及持续稳定的地面均压场分布,为此次严重雾霾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在持续较低气压和较小地面风速的大背景下,PM_(2.5)浓度稳定升高,以及入夜后气温降低而相对湿度增大的地面气象条件,是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边界层逆温的长时间存在是这次严重雾霾天气得以维持近60 h的重要原因,雾顶高度与逆温层顶的高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雾霾天气形成、发展、维持、消散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受地形阻挡作用,冷空气在东移南下过程中,分股扩散南下,造成华北平原气压梯度小;能见度下降和持续性污染与PM_(2.5)和PM_(10)浓度增长有关,较高的PM_(2.5)、PM_(10)值的同时出现和长时间维持是导致严重雾霾天气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郑州气象站的地面和探空资料,从逆温层、地面要素场等方面分析了郑州市2013年1月5日~31日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特点、雾霾生消前后气象要素差异。  相似文献   

4.
郑州雾霾寡照天气大棚小气候特征及低温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芳芳 《农学学报》2015,5(2):105-108
利用2012—2013年及2013—2014年2个冬季的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对雾霾寡照天气条件下大棚内小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寡照天气大棚内最低气温预报方程,用该方程对2014年3月雾霾寡照天气棚内最低气温进行预报,绝对误差值均小于2℃,预报效果较好。同时提出了雾霾寡照天气条件下大棚生产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抵御灾害。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2月下旬新乡持续雾霾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大量的降水增加了土壤的水分,使进入初冬的地面湿度条件比较好,雾霾持续期间偏东气流将沿海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有利于提高近地面的湿度条件;高空以西北气流为主,天气睛好,导致晚上地面辐射冷却增强,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雾霾天气发生时段整个华北地区地面风力较小,同时深厚逆温层的存在也不利于地面尘埃向上扩散,从而容易在地面聚集,易形成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连云港市1971~2010年的逐年最低气温、最低地面、云量、气压、风速等资料以及相关站点探空位势高度、风向、露点、温度等资料,采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运用数学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通过当地预报霜冻的标准,用短期预报方程判断连云港市有无霜冻发生.通过天气实时监测、准确及精细预报和预警,建立连云港市霜冻短期客观预报业务系统,并进行全方位传播渠道的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7.
李进  毛则剑  周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7):121-125+179
采用杭州市2008—2017年冬季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和高空探空资料,选取与降水相态转换关系密切的温度和厚度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凝练出适合杭州市的冬季雨雪相态客观识别判据。经检验发现该识别判据对雨和雪的识别可用性均较好,TS评分均高达100%,无漏报与空报现象。在实际应用中,若出现与客观判据中某些指标阈值不一致的天气个例,可结合研究中提出的补充参考判据。该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冬季的日常业务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东营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东营环境监测站的气溶胶观测资料和CMAcast下发的天气图资料,对东营地区雾霾天气特征和影响雾霾低能见度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5年东营雾日数总体变化不大,2008年以后有减少的趋势,雾多发生在深秋至冬季;同期东营霾日数呈现先减少,近年来直线上升的趋势,霾多发生在深秋至次年的春季,近年来夏季也有增多的趋势。影响雾霾低能见度的因子主要有环流形势、气溶胶、水汽、低层平流和基础能见度,11月至次年3月和4—10月影响的具体因子有所差异;11月至次年3月的影响因子相关性更好,预报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池州市近50年来(1959~2007年)的大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大雾出现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的一般规律,建立了池州市大雾出现时高空、地面形势的概念模型。在充分考虑池州特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当地大雾的关键因子,利用二级判别法和事件概率回归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建立大雾预报模式方程,制作出池州市大雾客观预报系统,为大雾预报和服务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平台。  相似文献   

10.
选用大宁县(1973—2008年)36年地面气象观测历史资料,与大宁县近10年(2009—201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大宁县近10年春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客观分析了春季气候对大宁县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大宁县春季气候特点,提出相应防御措施,对合理安排春季农事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2004—2013年抚顺市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雾、霾天气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近10年,全年平均雾天气日数为152 d,其中以轻雾日数为主,占雾日的95%;大雾年总日数只占雾日的3%;2008年开始,抚顺市浓雾和强浓雾日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3年浓雾出现4次,强浓雾出现7次。轻雾天气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而对于大雾、浓雾、强浓雾天气秋季最多,夏天次之。霾天气年平均出现日数为75 d,且以轻微霾天气为主,其占总霾天气日数的96%。但2012年开始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逐渐增加,2013年出现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分别为12、2 d。同时,冬季不仅轻微霾日数最多,且轻度霾、中度霾天气日数也最多,说明冬季是抚顺市霾天气的高影响季节。  相似文献   

12.
观测工作中,常有观测员对雨雾同存不解,认为不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因此有的把雾中的雨记成毛毛雨,有的把雨中的大雾放弃,使观测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天气实况。利用德州2000~2011年普雨和大雾同时出现时的风和湿度资料,说明雾中雨和雾中毛毛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孟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68-269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季节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讨论了雾霾天气学定义、霾与雾的特征和区别、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新乡市2000--2012年雾霾天气的特征,并针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新乡市雾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济宁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点10年(2005-2014年)的雾和霾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济宁地区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宁11个市县雾日的逐月变化可分成单峰-单谷型、不规则波动型、U型和双峰-双谷型;11个市县霾日的月变化可以分成3峰-3谷型和3峰-2谷型;6月发生雾天气最少,但霾天气却是多发月份;济宁地区的雾日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济宁地区的霾日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且四季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济宁地区雾和霾在1~12月均有发生,其中秋冬季雾日最多(占72%)、夏季最少(占13%);霾日在夏季和秋冬季分布比较均匀,春季最少(占19%);近10年济宁地区霾日的变化规律呈波状上升;雾的月际变化呈U形分布。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大雾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其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1年~2005年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福州大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雾主要发生于12月~次年6月,并集中发生在2~5月的春季;年平均大雾日数无明显的变化周期;850hPa的切变位于南昌和福州之间,气压场呈均压场分布是福州大雾发生的有利形势;大雾发生时,地面处于暖区当中,近地面层大气达到饱和。统计和天气形势分析结果,为大雾天气做了基础研究工作,为实现大雾的客观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鹏  杨秀华  杨秋利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42-143,148
利用1971~2000年聊城市大雾天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雾天气形成的天气学条件;并利用T213数值预报资料,经过相关检验,构建了基于最优化表征大雾形成的天气学特征因子多元回归方程。经过业务试验,建立了大雾的客观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7.
鲁西北灰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玉霞  代玉田  胡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53-9054,9103
[目的]分析鲁西北灰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德州市11个县市1970~2009年灰霾和日照时数资料,对鲁西北灰霾天气的日、月、季、年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灰霾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一日中09:00~14:00出现灰霾频率最多,不同季节日变化不一致;一年中12月出现灰霾日数最多(200 d),其次为1月(161 d),8月最少(20 d)。从季节上来看,秋、冬季灰霾出现多,分别占全年的23%、40%;春、夏季出现少,分别占18%、20%。年际变化上,1970~1979年鲁西北灰霾出现日数最少(110 d),趋势倾向率为2.27 d/a;2000~2009年最多(724 d),倾向率为16.35 d/a。灰霾日数的区域分布,德城区最多,其次为夏津,最少为禹城。灰霾日数的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月、季变化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结论]该研究为灰霾的预防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到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成因,笔者利用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污染物成分观测资料,以及后向轨迹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2016 年11 月一次罕见的霾天气。结果表明:地面弱的气压场、中低空弱的低压槽、对流层中低层湿度和温度的增加、逆温条件、近地层弱的涡度平流,这些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污染聚集,浓度上升,能见度下降,引起严重的霾天气,而冷高压前部的偏北气流有利于霾天气消散。因此,比较弱的气象条件是造成霾天气的重要原因,而预报弱的天气条件是预报霾天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结果]此次大雾过程发生在500 hPa中纬度较平直的偏西气流、中低层高压脊以及地面高压底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前期的强降雪过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中低空的暖湿气流和近地面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大雾期间,风速一直1~3 m/s;过程前期温度露点差和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中后期变化不大;在近地面有较明显的逆温层存在,同时在大雾强盛期间在700~800 hPa有明显的低空逆温层存在,这些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发展。大雾期间,大气层结稳定,低层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中高层存在弱的辐散下沉运动,这些也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大雾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江苏南京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京的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存在下降趋势,灰霾事件明显增多;高温、暴雨、大风、雾、霾存在较强年际变化但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低温、闷热和雷暴事件的年际变化较小并且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和年际的周期变化;南京年均气温和高温、闷热、低温、大风、灰霾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