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风量对蛋鸡粪堆肥氨气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风量是影响堆肥进程和氨气排放的关键因素。试验以鸡粪和锯末作为堆肥原料,利用动态箱法进行蛋鸡粪堆肥,探讨不同通风量对蛋鸡粪堆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风能显著提高堆体物料p H值,降低含水率;2氨气排放集中在堆肥的升温与高温阶段,整个堆肥期间,0.15、0.05、0 m3/min·m3组氨气排放总量分别为7 823.70、7 313.13、6 299.06 mg/d;3对照组氨化细菌拷贝数显著高于0.05、0.15 m3/min·m3组(P0.05),这与铵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0.15 m3/min·m3组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拷贝数都显著高于0.15 m3/min·m3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0.15 m3/min·m3组可能是通过减弱氨化作用(减少铵态氮的形成)和提高氨氧化作用促进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而减少氨气排放。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0~4 d通风量设置为0.15 m3/min·m3,4~9 d通风量设置0.05 m3/min·m3,可以在达到堆肥产品腐熟与无害化标准的基础上降低堆肥过程氨气排放。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比较特定混合植物油(CRINA)和莫能菌素降低饲喂中、低质量的罗兹干草肉牛瘤胃甲烷产量的效果。试验采用5×5拉丁方设计,将5头婆罗门公牛(平均活体重LW:226kg)分配为5组:对照组(不添加)、植物油1(1g/d)、植物油2(2g/d)、莫能菌素1(60mg/d)和莫能菌素2(250 mg/d)。测定平均活体重、干物质采食量(DM,kg/d)、瘤胃pH、发酵模式和瘤胃真菌定植。甲基戊二酰辅酶-M还原酶(MCRA)克隆库(产甲烷菌多样性)来自于瘤胃微生物中提取的DNA。通过回路式呼吸舱测定超过24h的甲烷总产量(g/d)。添加植物油组的DM与对照组(5.4kg/d)差异不显著(P0.05)。莫能菌素2与对照组相比使DM降低了18%,而对瘤胃pH和TVFA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显著增加了丁酸和异戊酸浓度。与对照组和植物油组相比,莫能菌素2降低了乙酸/丙酸。基于试验期瘤胃液孢子囊数量,植物油和莫能菌素组真菌定植均降低。莫能菌素1和植物油均未对甲烷产量产生影响。与对照组(14.6g/d DM)相比,莫能菌素2组平均甲烷产量降低到10.2g/kg DM,但这与其采食量降低有关。由于甲烷微菌属降低和甲烷短杆菌属增加,莫能菌素组产甲烷菌多样性发生变化。本试验选用的特定植物油混合物对甲烷的产生并未产生影响。然而,植物油和莫能菌素调控瘤胃真菌的潜力和产甲烷菌的关系是间接降低瘤胃甲烷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值(NDF/NFC)饲粮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将16只杜泊×小尾寒羊杂交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按维持水平饲喂NDF/NFC分别为3.02(饲粮1)、2.32(饲粮2)、1.58(饲粮3)、1.04(饲粮4)的全混合颗粒饲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18 d,包括3 d的调整期、7 d的预试期和8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内测定甲烷产量、饲粮总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2的甲烷日排放量显著高于饲粮3和4(43.43 L/d vs.38.88和35.98 L/d;P0.05)。与饲粮1相比,饲粮2和3的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DMI)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38.00 L/kg DMI vs.42.24、41.69 L/kg DMI;P0.05),但是饲粮2、3和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的甲烷排放量逐渐降低,饲粮4的每千克DOM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饲粮1、2和3(58.78 L/kg DOM vs.75.00、73.35和64.11 L/kg DOM;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或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ADFI)的甲烷排放量逐渐增加,且各饲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结合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甲烷排放效率,在维持水平下,采用NDF/NFC为1.04的玉米秸秆饲粮作为肉用绵羊甲烷减排的饲粮最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堆肥时添加高温期堆料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有机成分降解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青藏高原地区将高温期羊粪堆料添加于羊粪和油菜秸秆混合物中,以不添加高温期堆料作为对照,进行了28 d条垛式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肥温度、pH、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有机质、木质纤维素等指标以及各种酶活性来判断高温期堆料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高温期堆料可促进堆体升温,提升堆体最高温度,并延长堆体高温期6 d;堆肥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高温期堆料可显著降低堆肥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E4/E6以及碳氮比(P<0.05);可显著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P<0.05);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P<0.05);并可显著提升堆肥过程中蛋白质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结论】高温期堆料可促进青藏高原羊粪堆肥有机成分降解,提升堆肥产品腐熟度及提升堆肥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翻蛋频率对肉种鸡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 37、4 1、5 9和 6 3周龄肉种鸡蛋存放于 18℃和 75 %相对湿度的环境中 1~ 2d ,孵化的第3~ 11天每天翻蛋 2 4 ,4 8或 96次。所有鸡蛋 1~ 2d和 12~ 18d每天翻 2 4次。 37周龄和 4 1周龄的受精卵孵化率要好于 5 9和 6 3周的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早死胚胎的增加。与每天 2 4次或 4 8次相比 ,每天翻蛋 96次增加了孵化率 ,这主要是因为后期胚胎死亡率减少。在孵化期对孵化率或胚死率来说 ,种鸡周龄与翻蛋频率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分解饲粮有机物的最终产物,它不仅是一种造成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而且也难以被动物利用,造成能量损失和养殖效率降低。瘤胃产甲烷菌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过程受到动物品种、遗传背景、生理阶段以及地理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以期明确瘤胃甲烷排放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探索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排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奶牛粪便为原料,通过自然堆放(T1)、被动通风静态堆肥(T2)、条垛式翻堆堆肥(T3)、槽式翻堆堆肥(T4)4种堆肥方式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对堆肥的产品进行评价,为奶牛粪便的低成本、简易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1堆肥最高温度低于50℃,T2、T3、T4堆肥温度≥50℃的时间分别持续了6、10、10d。T1处理的堆肥产品粪大肠杆菌数和蛔虫卵死亡率不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12)规定,T2、T3、T4处理符合规定;发芽率试验表明,T1处理的堆肥产品未完全腐熟,对植物生长具有毒害,而T2、T3、T4处理的堆肥产品达到腐热,对植物生长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产甲烷菌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500 g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发酵24 h后提取各发酵液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0.2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降低了产甲烷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添加0.3、0.4、0.5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增加了产甲烷菌的OTUs数量,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对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即对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4、0.5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降低了广古菌门的丰度(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甲烷杆菌科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4 g/kg时丰度显著降低(P0.05); Methanomassiliicoccaceae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当添加量为0.3、0.4 g/kg时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甲烷短杆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4 g/kg时显著降低(P0.05),当添加量为0.5 g/kg时有回升的趋势,但是仍低于对照组;甲烷杆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4、0.5 g/kg时显著降低了该属的丰度(P0.05); Candidatus_Methanoplasma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且当添加量为0.3、0.4 g/kg时显著增加了该属的丰度(P0.05);甲烷球形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3、0.4、0.5 g/kg时显著降低了该属的丰度(P0.05)。由此可知,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在门、科、属水平上均对奶牛体外瘤胃产甲烷菌区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有机肥还田使用中重金属的影响,为基础条件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户等提供高效易行的堆肥工艺,试验以肉牛粪为研究对象,设置翻堆条件和堆肥时间两个因素,测定不同处理重金属铜、锌各形态质量分数的变化,并进行理化指标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翻堆条件对铜的钝化影响显著(P<0.05),钝化率达47.51%~67.95%;翻堆条件和堆肥时间对锌的钝化影响显著(P<0.05),钝化率达12.79%~25.58%;堆肥对重金属的钝化伴随着整个堆肥过程,堆肥前期合理的翻堆有利于调节堆体的温度和pH,保证堆体氧气充足,有利于可交换态向氧化态和还原态转化,堆肥后期生成的腐殖质与重金属络合,有利于可交换态向氧化态转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监测紫云英翻压后土壤还原物质和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紫云英还田造成水稻僵苗及带来的环境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显著增加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和Mn2+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与对照(CK)相比,翻压紫云英15000(M1)、30000(M2)、45000 kg·hm-2(M3)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平均值分别增加0.34、0.80、1.16 cmol·kg-1,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0.14、0.35、0.52 cmol·kg-1,Fe2+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87.91、182.91、280.61 mg·kg-1,Mn2+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10.12、12.77、15.73 mg·kg-1,Eh平均值分别降低32.88、47.98、57.26 mV。还原性物质均在培养近15 d时达到高峰,M3处理Fe2+含量最高超过400 mg·kg-1,已达到水稻幼苗中毒浓度。翻压紫云英显著增加CO2、CH4排放,降低N2O排放,增加了全球增温潜势(GWP)。与CK相比,M1、M2、M3的CO2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增加7.67、12.48、20.54 mg·kg-1·d-1,CO2累计排放量分别增加171.63、293.42、498.45 mg·kg-1,CH4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增加0.04、0.09、0.21 mg·kg-1·d-1,CH4累计排放量分别增加0.36、0.69、1.77 mg·kg-1,N2O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降低0.46、0.64、0.72 μg·kg-1·d-1,N2O累计排放量分别降低10.00、13.02、14.36 μg·kg-1,M1、M2、M3的GWP平均值分别是CK的1.59、2.04、2.91倍。CO2、N2O排放主要集中在培养前期,CH4排放主要集中在培养后期。还原性物质含量与CO2、CH4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与N2O排放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翻压紫云英增加还原性物质含量,促使CO2、CH4排放,抑制N2O排放,增加GWP。实践中翻压紫云英可增加水稻产量,探索适宜紫云英翻压量确保单位水稻产量下的GWP不增加实现增产和环境效应的双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这需要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