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回接植物宿主鉴定,获得12株不同形态特征的月见草内生真菌.月见草真菌油脂含量在17.73%~35.22%,部分菌株与宿主相同,可以产稀有的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YF6是一株高产GLA的月见草内生真菌,油脂的GLA含量达22.08%,并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滇重楼和华重楼在柘荣县城郊乡赤岭村经过3年的引种驯化栽培试验,并进行了有性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材料在林荫地和遮荫网下均能较好的生长,但生长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猪肚菇新种中柄侧耳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福建省莆田市天然林内的猪肚菇新种中柄侧耳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驯化栽培结果表明,中柄侧耳适宜的栽培配方为木屑20%、玉米芯60%、麸皮16%,石灰2%、CaCO3 2%。将木屑和玉米芯预湿建堆4 d后加入2%石灰翻堆一次,7 d后加入2% CaCO3和16%的麸皮再翻堆一次,栽培效果较为理想,生物学效率可达70.7%,春秋两季皆可栽培。  相似文献   

4.
5.
以白天开花的平潭月见草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月见草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成熟度较高的种荚,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种子,用75%酒精处理30s,然后用0.1%升汞灭菌15min,最后用无菌水荡洗5遍,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用滴管滴植后,再用镊子栽植的接种方式较佳;最适宜的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16-BA+0.1mg·L^-1NAA固体培养基;壮苗生根培养基以固体培养基1/2MS+0.1mg·L^-1NAA为最佳培养基;蛭石:泥炭土:河沙=1:2:1的混合基质为最佳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93.33%。  相似文献   

6.
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灵芝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编号为YAASM4672,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9种栽培种培养基,测定其栽培特性。结果显示,采集到的菌株YAASM4672为灵芝(Ganoderma lingzhi),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在2号栽培种配方上,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覆土组优于露地组)表现最好。菌丝体白色,长势浓密,38 d满袋,平均生长速度达(5.89±1.01) mm/d;菌盖黄色,直径达66.00 mm,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4.14±1.07) m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菌柄褐黄,其长度、直径分别达到84.00 mm、18.00 mm。驯化的野生灵芝菌株YAASM4672人工栽培最优配方为:78%玉米芯、18%米糠、2%高粱粉、1%石膏粉、1%白砂糖,覆土能促进其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2008~2011年调查广西本土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对具有高纤维、高能量的禾本科草本植物GM008、GM003、GM002号斑茅进行野生驯化与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野生斑茅平均年产干物质分别达到(25.16±2.45)、(20.47±6.37)和(11.27±0.18)t/hm2,粗纤维、半纤维素、木质纤维素、燃烧热值等能源指标均高于对照20%~30%,具有较好的能源用草潜力。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引种驯化的含义、引种驯化在园林中的作用、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方法及要求,并对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引种驯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绿化环境及园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明市野生观赏树木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三明市野生观赏树木普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园林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的8种野生观赏树木进行繁殖栽培试验、生长规律研究,总结出引种驯化方法,为丰富三明观赏树木资源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程世明 《人参研究》2008,20(4):30-31
黄花乌头作为吉林省道地药材,由于它生理特性独特和分布区域狭窄,野生资源贫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工栽培具有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法扩增出中国境内生长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59个核苷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同源性可达到99%。将克隆到的基因连接pRTL2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PTN-D6D,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将该基因导入到垦农18和小粒豆2个大豆品种中。经PCR检测分析,初步证明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4,(1):116-119
作物驯化是使野生植物变成栽培作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从作物驯化的模式、遗传效应、影响因素、作用、分子机制等方面介绍了作物驯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当前对作物驯化中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位于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主要作物。从野生物种转变为栽培种的驯化过程中,大麦的许多性状发生了改变。大量研究发现,这些驯化过程中变化的主要性状,都是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功能丧失的结果,而且已克隆的驯化基因多数为转录因子。本文对非脆穗轴、六棱穗和裸颖果等大麦驯化的主要性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豆籽粒大小和粒形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究这些性状的变化规律能加深对基因驯化机制的认识。以14个野生大豆、45个地方品种和30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上述性状的偏相关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品种中百粒重和籽粒大小呈极显著相关,但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和粒长不相关;野生大豆中长宽比是因子分析第1因子的重要成分,而栽培品种并非如此;百粒重与籽粒大小显著相关,与粒形性状不相关。此外,上述结果还通过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杂交组合构建的504个正反交F2∶3、F2∶4和F2∶5家系群体的偏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肖智 《人参研究》2002,14(4):21-2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北天南星的药用价值及人工栽培方法,为开发和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瓶苗为供试材料,在海拔20米,6-9月份平均气温25.5-28.8℃地区的人工荫棚下,金线莲试种初步获得成功.对人工栽培进行了技系统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瓶苗素质对移栽成活保存率有很大影响.健化的壮苗自1992年11月种植至1993年7月长达8个月成活保存率达96.6%;(2)广西和台湾金线莲比福建金钱莲适应性略强.前二者93年7月栽植至94年3月生育期8个月。历经越夏和秋冬后成活率仍达87.5、80.4%;(3)3—12月份均可人工栽植;(4)用5份蛇木屑+1份石,3份蛇木屑+1份腐植土+1份炭化稻壳为基质,栽植14个月后保存率达90%;(5)ABTI、2、3号生根粉对生根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以200ppm浸泡30分为佳;(6)叶片喷施高效稀土液、1/4MS、ABT3号.碧全可分别提高株鲜重102.9、71.3、59.2、47.9%;(7)试种点栽植周年的组培植株开花率仅为1.5%;(8)台湾金线莲试种生长15-16个月,每株鲜重可达1.1克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检测和标记基因抗性检测对表达γ-亚麻酸转基因大豆第5代植株的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中,有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4和TS825)只含有△6-fad基因而没有bar基因;7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1、TS83、TS85、TS87、TS811、TS814、TS818)只含有bar基因而没有△6-fad基因;9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8、TS89、TS810、TS813、TS815、TS816、TS817、TS819和TS820)既有△6-fad基因也有bar基因;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和TS86)既没有△6-fad基因也没有bar基因。因此,△6-fad基因在部分株系中获得了稳定的遗传,同时有2个株系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在后代中分离。  相似文献   

19.
20.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阶段的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铁皮石斛组培苗在移栽驯化阶段的生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组培苗各形态特征的变化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株高、根粗、根数、茎粗及叶厚差异极显著,根长、叶长宽比差异显著,叶数与节数差异不显著,叶色变化明显;生物量变化主要表现在茎的积累,初期叶所占比例最大,后期茎比例逐渐增大,而根系生物量积累速度要慢于茎与叶。结合主成分分析,在移栽驯化时主要考虑茎粗、根粗、叶数、节数及根长5个指标,其中茎粗与根粗为最优先考虑影响因子,表明幼苗加粗生长对该过程的顺利完成比伸长生长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