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自发转移中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树立大农业观念 ,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转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搞好小城镇建设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良  赵飞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290-292
从农户视角出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了影响农民进行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选择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涌现出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文章在客观描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以及转移对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扩大时外劳务输出等一系列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王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61-2462
托达罗认为,一个农业劳动力是否迁入城市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决定于城市就业率或失业率.目前,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在大中城市存在严重失业现象的形势下,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该灵活应用托达罗模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发展农民劳务输出等对策,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应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力流动转移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只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进而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 ",致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很难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作者提出了以小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小城镇自身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村城镇化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锁 《甘肃农业》2003,(11):21-22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本文结合甘肃实际,探讨甘肃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杨林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4396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三方面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实现县内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小城镇布局、县乡村三级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升县域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为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转移渠道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竟争力不强,转移比较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也影响了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比向外转移困难,主要靠向外地转移。今后,盘县应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因此,重视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当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建设发展小城镇,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