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生产力-易捕率指数对10种热带太平洋鲨鱼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太平洋是全球产量最高的金枪鱼渔场,大洋性鲨鱼种群遭受金枪鱼渔业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缺少渔业统计资料,一般难以运用标准的资源评估方法对这些兼捕的种类进行评估。笔者运用种群生产力-易捕率分析(productivity-susceptibility analysis,PSA)方法,对热带太平洋10种鲨鱼遭受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影响的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计算风险指数(vulnerability)。风险指数从低到高的种类依次为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路氏双髻鲨(S.lewini)、无沟双髻鲨(S.mokarran)、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镰状真鲨(C.falciformis)、浅海长尾鲨(A.pelagicus)、大眼长尾鲨(A.superciliosus),表明大眼长尾鲨种群受延绳钓渔业影响而遭受过度捕捞的潜在风险最高,垂头双髻鲨的风险最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带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鲣鱼、金枪鱼类资源是为人类的重要食品,是为世界渔业者的宝贵经营资源。为了加强对处于资源恶化的金枪鱼类资源的管理;为了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的稳定;为了金枪鱼渔业者之间的互相合作。世界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4团体的日本鲣鱼金枪鱼渔业协同组合(日鲣渔协),韩国远洋渔业协会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委员会,中国渔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持续发展,经营稳定,加强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世界四个主要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团体的日本鲣鲔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为日鲣渔协),韩国远洋产业协会,中国渔业协会远洋分会,台湾区远洋鲔渔船鱼类输出业同业公会(简称为台湾同业公会),于6月2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第3次协议会(第2次协议会于2007年11月30日在东京召开)。  相似文献   

4.
日本鲣鱼金枪鱼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日鲣联),现任会长为石川贤广,是以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为主要民间团体。在2004年时加盟该团体的企业数共为198家,加盟的金枪鱼延绳钓船数共为473艘(其中包括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但2007年时的总船数已减至381艘。  相似文献   

5.
金枪鱼渔业负责任捕捞促进会(OPRT)是由日本民间渔业团体于上世纪末期组织起来的国际民间渔业团体,宗旨是推进金枪鱼渔业的发展。目前,OPRT旗下所属的渔船共有989艘,主要以大型金枪鱼延绳钓船为主,但最近为了节能和节省生产成本,小型金枪鱼延绳钓船的加入也在增加,正式会员有25个渔业团体,日本、韩国、印尼、中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金枪鱼民间团体,都是该组织的会员。  相似文献   

6.
基于贝叶斯原理的大洋金枪鱼渔场速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金枪鱼类(Scombridae)是世界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中国金枪鱼生产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研究和预测金枪鱼渔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美国NASA提供的卫星遥感反演海表温度(SST)三级数据产品和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SPC)提供的有关国际金枪鱼历史捕捞产量资料,分析金枪鱼同SST等海洋渔场环境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建立了金枪鱼渔场的贝叶斯概率预报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回报试验,结果表明太平洋鲣鱼渔场综合预报的准确性达到70%以上,对渔业捕捞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26-431]  相似文献   

7.
金枪鱼资源国际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枪鱼具有高度徊游性的特点,因此在金枪鱼徊游的整个区域进行多边区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金枪鱼分布的主要海域相继建立或正在建立区域金枪鱼渔业的管理组织。第一个金枪鱼区域管理组织成立于1949年,即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养护委员会(I-ATTC),负责太平洋东海岸围网金枪鱼渔业。第二个是于1969年成立的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负责整个大西洋的金枪鱼资源管理。第三个是于1992年成立的养护南方蓝鳍金枪鱼委员会(CCSBT),负责管理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的南方蓝鳍金枪鱼资源。第四个是于1996年成立的印度洋…  相似文献   

8.
据渔业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世界的蓄养、养殖金枪鱼的产量为35800t,其中地中海(蓄养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为18000t(占50%),墨西哥(蓄养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为78000t(占22%),澳大利亚(蓄养马苏金枪鱼)的7000t(占20%),日本(养殖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为3000t(占8%)。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三大洋中担负着金枪鱼类资源管理的IATTC(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ICCAT(大西洋金枪鱼类养护国际委员会,成立于1969年)、CCSBT(马苏金枪鱼养护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IOTC(印度洋金枪鱼类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WCPFC(中西太平洋金枪鱼类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等5个地区性国际渔业管理机构(PFMO),  相似文献   

10.
三、有关金枪鱼渔业国际管理组织的联合行动 由于各大洋都成立了政府间的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分别对金枪鱼类资源采取养护措施,对金枪鱼渔业进行管理,目前还有一些环境保护组织积极积极推动禁止深海大型拖网渔船作业和禁止公海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为此,有关国家的渔业团体或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加以联盟,协调和磋商有关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主要的渔获物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渔获量重心法和聚...  相似文献   

12.
黄、东海鲐鲹鱼渔场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晶  韩士鑫 《海洋渔业》2004,26(4):321-325
本文利用围网作来资料、卫星遥感图像以及东、黄海海况速报资料,通过研究海水的温度、冷暖水系分布态势、流隔、涡漩与锋面的稳定程度、冷水块范围大小、冷暖推进的速度等,分析海况变化与黄、东海鲐鲹鱼的中心渔场的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2013—2017年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日志,利用捕捞自由鱼群作业位置、作业时间和渔获量等数据信息,分析了自由鱼群渔场重心月间变化、年际变化与南方涛动指数(South Oscillation Index,SOI)的关系。结果显示,渔获量较高的海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高于29℃;自由鱼群的渔场重心主要分布介于160°E—175°W;2013—2015年渔场重心有逐年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无明显的月间变化规律;SOI为正值时,中西太平洋“暖池”较正常年份向西偏移,自由鱼群渔场重心亦明显向西偏移;反之,自由鱼群渔场重心较正常年份向东偏移。相关性分析显示SOI和月间渔场重心的经度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5),表明金枪鱼围网渔场变动和异常气候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对于掌握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变动规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8-2019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眼镜鱼(Mene maculata)产量主要来自于灯光围网,占其总产量的93.38%。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围网作业功率在300 kW以上、功率在200~300 kW和功率在100~200 kW的CPUE数据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出南海北部眼镜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51128.99~163139.34 t,平均为155298.09 t。依据处于优势地位的围网作业功率在200~300 kW的CPUE数据的模型评估认为,2019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下调为3.6×104t。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越南将南海的金枪鱼资源作为其"外向型"渔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增加捕捞强度,产量逐年升高。本文总结了越南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过程,分析了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趋势。越南现代化的金枪鱼捕捞技术主要来自日本,使用的渔具主要有金枪鱼延绳钓、手钓、刺网和小型围网,捕捞的种类主要为鲣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作业区域在西沙群岛南部海域和南沙群岛海域。越南2009年金枪鱼的产量已达到5.9×104t,计划2015年达到30×104t。根据越南海洋渔业研究所(RIMF)的评估,南海中西部的金枪鱼资源量为66~67×104t,可捕量23.3×104t,其中鲣鱼的可捕量21.6×104t,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可捕量1.7×104t。随着全球金枪鱼捕捞配额的缩减和越南"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越南将继续加强对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围网网具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围网渔业在近海和远洋都有着较快速的发展。随着渔业管理日趋严格、能源成本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保护和能源节约日益受到关注。围网网具的研究也步入到性能优化的阶段。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围网网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利用海上实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网作业性能的热点问题(沉降性能,网具受力,网具形状等),为围网的网具结构设计、渔法改进和围网性能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对金枪鱼围网下纲沉降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柳雄  兰光查  叶旭昌  王敏法 《水产学报》2011,35(10):1563-1571
作为围网网具主要性能,沉降性能直接关系到围网作业的捕捞效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的影响,对改进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2009年10月24—26日在千岛湖进行的金枪鱼围网模型试验,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对围网下纲沉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对下纲各部分沉降速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两者间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2) 下纲重量在0.795 kg/m时,下纲中部和后部沉降速度明显比其它组快(P<0.05);下纲中部沉降速度和下纲重量间关系式为:V=0.114 6w 0.103 2(R2=0.871)。(3) 随放网速度变快,围网下纲沉降速度加快,在放网速度为1.05 m/s时,下纲前部和后部沉降速度明显比其他组快(P<0.05);下纲中部沉降速度和放网速度间关系式为:V=0.072 6s 0.113 8(R2=0.983)。  相似文献   

18.
东海鲐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海区日本鲭F由70年代的0.68上升为90年代的1.60,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加大中。根据1990年以来的日本鲭渔获量资料,估算了1990~2001年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区日本鲭年平均资源量在(73.34~116.88)×104t之间波动。以LVPA法估算所得的90年代鲐鱼F值和最小开捕叉长的数据,利用B-H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渔业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的变化,结果显示,以目前的捕捞强度,日本鲭的开捕年龄从0.25龄提高为1.22龄,即最小开捕叉长由185 mm调整为247.61 mm,Y/R可提高15.1%,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在实际渔业中,渔期适当推迟,禁止利用日本鲭幼鱼。  相似文献   

19.
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0届年会为例,介绍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基本运作与最近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其中的作用。首先阐述了委员会会议的基本结构以及下设的遵守与执法常委会会议主要内容,如养护措施的执行与修订,非法、不报告与不管制捕捞,渔获文件制度等;接下来分析了南极磷虾与犬牙鱼两种主要渔业的生产与管理情况,围绕与中国相关的三个议题,即两艘渔船、香港适用渔获文件制度以及IMO号等,指出中国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对2012年会议进行展望,并提出提高参会能力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认为日本的渔业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许可,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差异采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恢复渔业资源为目标,逐步推进从总可捕量管理制度向捕捞努力量控制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