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3,(7):33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据《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能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导致东太平洋珊瑚礁崩溃的时间已有2500年。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东太平洋珊瑚礁的崩溃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该研究的参与者,佛罗里达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Richard Aronson表示,由于人类持续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候逐渐发生变化,这将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Richard Aronson和博士生Lauren Toth为此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东太平洋珊瑚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 分别于2006年秋季(10月)和2007年春季(4月)对洞头列岛4个断面开展了春秋航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2种, 包括软体动物44种, 甲壳动物13种, 藻类11种, 多毛类2种, 棘皮动物1种, 其它动物1种。从季节来看, 虽秋季航次的物种数(66种)稍高于春季(63种), 但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却都是春季航次(分别为1 129.23 g/m2、707 ind/m2)明显高于秋季航次(分别为576.98 g/m2、461 ind/m2)。各断面主要优势种为疣荔枝螺、日本笠藤壶和粒屋顶螺等, 它们占总生物量和丰度的60%以上。从多样性指数来看, 洞头列岛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3?0.47, 变化范围为0.83~2.10, 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2.26?0.33, 变化范围为1.99~2.95, 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2?0.19, 变化范围为0.29~0.85, 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平均为0.70?0.18, 变化范围为0.36~0.87。综合以上结果发现, 洞头列岛各断面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 且物种多样性较差, 有向次生型群落结构演化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过度采捕、生境破碎等人为干扰过于严重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使渔业资源有向两极移动的趋势,导致渔业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生物量随纬度的变化,后者表现为生物量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 of the biomass, MTB)的改变。为充分了解黄海渔业资源多样性、生物量及MTB的长期时空动态,本研究基于2000、2009和2018年每年秋季(10月)底拖网调查数据,选择生物量占比超过0.05%的种类作为黄海渔业资源的表征种类,结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遥感数据,对黄海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重要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时空分布及其与SST的关系,生物量及MTB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和2018年的表征种类分别为39、37和46种。2009年丰度的绝对优势种占比最高,而2000年丰度的绝对优势种占比最低。生物量占比方面,鱼类各年份占比均高于70%,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甲壳类占比由11.45%增至25%以上,头足类占比最小(<1%)且不断下降。在生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方面,Berger-Parker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且未发现经向或纬向的变化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海域。SST与生物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线性关系(P>0.05)。MTB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且在34°N附近变化明显,黄海深水区低于近岸;MTB最小值出现在黄海北部,最大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南端。  相似文献   

5.
据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并不会如先前预测的那样对水温较低、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国家有利。相反,考虑到海洋酸化和脱氧作用,一些国家的渔业潜力到2050年将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新的全球性调查显示,海洋变暖导致海洋生物改变了繁殖期和栖息地。因此,海洋生物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生态学国家综合研究中心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海洋物种的分布、繁殖、迁移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正在发生的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有关,这种规模与陆地生物的迁徙规模相当、甚至更大。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民  李薇  陈巧媛 《中国水产》2009,397(1):21-24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标志着该奖项首次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而全球气候变化,无论是全球变暖以及温暖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水体溶氧量降低,还是厄尔尼诺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都对世界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13,(10):24-25
世纪以来,受环境污染、无序开发、过度捕捞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广东近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生物多样性水平持续下降,局部水域还呈现出生态荒漠化趋势。20 2002~2012年间,广东共建成人工鱼礁区39座,正在建设的有11座。建设人工鱼礁,给水生动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家”,广东在行动。  相似文献   

9.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和热带雨林一样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礁在人类食物来源和天然产物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生态旅游、保护海岸线、稳定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近几十年中,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以炸药和毒药等破坏性手段采捕珊瑚礁鱼类、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