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3,(9):24
继曼氏无针乌贼研发取得成功,推动头足类增养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后,2013年8月,浙江海洋学院又突破大型头足类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的苗种繁育工作,苗种成活率由普通的不足5%提高到近60%。头足类增养殖是浙江海洋学院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率先突破了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调控与苗种繁育技术,使浙江沿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迅速得到恢复。2011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挖掘头足类资源,学校以浙  相似文献   

2.
东海头足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海头足类的研究,曾有许多报道,张玺等、李复雪、董正之。等进行了头足类分类、区系及地理分布的研究,李复雪等对东海大陆坡深海渔场的头足类进行了研究等等。对曼氏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张炯等“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初步观察”(1965)、戴健寿“曼氏无针乌贼的一些生物学观察”(1981)、  相似文献   

3.
宋坚 《齐鲁渔业》2013,(12):51-52
头足类是比较高等的海产软体动物,主要分为2个亚纲:鹦鹉螺亚纲和鞘亚纲。其中鹦鹉螺亚纲常见的代表动物是鹦鹉螺,而鞘亚纲包括枪乌贼(Sepioteuthissepididea)、柔鱼、乌贼和蛸。头足类在海洋渔业中占有比较重的地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向对头足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曼氏无针乌贼的药用价值及其人工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a 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二腮亚纲(Dibranchia)、十腕目(Decapoda)、乌贼超科(Sepiacea)、乌贼科(Sepiidae)、无针乌贼属(sepiella),是我国沿海广温广布品种,南北海域均有分布。曼氏无针乌贼喜摄食活饵,是典型的肉食性头足类,生活在温暖海洋中,洄游明显。它曾是浙江渔场四大渔业之一,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沿岸春秋季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瞿俊跃  方舟  张洪亮  周永东  梁君 《水产学报》2020,44(8):1317-1328
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长蛸。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及捕捞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建海区位于东海南部,南临南海.头足类资源虽然不如东海北部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南海近海的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资源那样丰富,但根据历年的产量统计及调查资料表明,在福建海区现有的46种头足类中,日本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等产量均达到万吨以上.此外,诗博加枪乌贼、杜氏枪乌贼、莱氏拟乌贼、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等都有一定的数量,可见,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2006-2013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摸清中国黄海秋季头足类的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06–2013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取得的292个站位底拖网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头足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黄海秋季头足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年度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秋季分布的头足类有14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不同年度头足类的种类变化为(8±2)种/年,以温带种占优势,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未出现冷水种,明显反映出暖温带海区的动物区系特征。黄海秋季头足类的优势种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剑尖枪乌贼(L.edulis)、针乌贼(Sepia andreana)和双喙耳乌贼(Sepioda birostrata),年际间优势种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此阶段调查捕获了3个黄海新记录种:罗氏乌贼(Sepia robsoni)、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和真蛸(Octopus vulgaris)。根据这3个暖水种在黄海其出现的位置、频率和数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头足类暖水种分布的纬度发生变化,导致其栖息范围扩大。调查还发现,柔鱼类和枪乌贼类为秋季黄海头足类优势类群,不同类群头足类的渔获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且过去的十多年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组成结构已有所变化。黄海不同区域间头足类资源量从北往南呈现递增趋势,黄海北部、中部、南部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55 kg/h、0.67 kg/h、0.98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头足类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精子作为物种生殖生物学、受精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生及超微结构具有属种特异性,是系统分类、亲缘关系和生殖进化的重要依据。头足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精子发生主要经历顶体的演变、精核的建成、核后端线粒体的系统演变等过程,不同属种的成熟精子超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八腕目属种精子顶体呈螺旋状钻头形,精核为直核,线粒体于尾部形成线粒体鞘;乌贼目属种精子顶体呈圆屋顶形或圆锥形,精核稍弯,线粒体裹于线粒体距中;幽灵蛸目的幽灵蛸和旋壳乌贼目的旋壳乌贼精核均为直核,线粒体围绕鞭毛形成线粒体袖套,前者顶体球形,后者顶体圆锥形。其中,线粒体距、线粒体袖套、线粒体鞘等头足类精子的线粒体系统变化,是精子对受精环境的适应,也是头足类不同属种生殖进化的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摩洛哥的海洋渔业资源除鱼类外还有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其中头足类中的章鱼和乌贼(门哥)是摩洛哥海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摩洛哥沿近海处于休渔的章鱼捕捞,自7月1日起重新开捕。  相似文献   

10.
小瓜虫属(Ichthyophtihirius)隶属于纤色虫纲(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其寄生虫于鱼体会引起小瓜虫病。目前,关于此病的防治方法较多,但能快速有效治愈的方法却不多。本文是作者多年防治小瓜虫病的实践经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曼氏无针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乌贼、墨鱼、墨斗鱼、海猫等,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十腕目(Decapoda)、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海及印度洋海域等,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金乌贼产卵规律及室内人工孵化培育方法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在我国海洋生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北方沿海经济价值最大的头足类,具有生长快、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经济与药用价值高、市场好等突出特点,颇具发展前景。探索和研究金乌贼产卵孵化规律与人工育苗养殖新技术、新工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头足类增养殖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性地介绍了头足类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地位、头足类生物学特性、增养殖研究现状、养殖开发前景。重点介绍了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长蛸、真蛸、嘉庚蛸、短蛸等种类的生态特征、繁育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与季节变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年和2006年逐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并对底拖网渔获物中的头足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利用扫海面积法评估胶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量。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并进行了渔获物中头足类组成的比较,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两季的资源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6.7t和21.5t(2006);夏、秋两季的重量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3.4%和27.8%。近几年,以曼氏无针乌贼为主捕对象的头足类资源量基本保持稳定,年平均资源量约14t,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16.
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有36种,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种有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蛸、针乌贼、真蛸、神户乌贼、珠乌贼、罗氏乌贼、短蛸、椭乌贼、太平洋褶柔鱼、多钩钩腕乌贼等13种。调查海域以夏季头足类资源密度较高,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200 m水深的外侧海域;秋季和冬季尽管头足类资源数量在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与夏季相近;而春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则在80~200 m水深海域。年间不同水深海域的头足类资源密度是80~100 m水深海域低于100~200 m水深海域。与近海渔场相比,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多而且资源较丰富,其渔获量仅次于鱼类,是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特别是枪乌贼科的种类是今后可供底拖网作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头足类生殖系统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必林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0,34(8):1219-1226
头足类被认为是未来重要蛋白质来源之一。生殖系统是头足类的重要系统之一,不仅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繁殖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且在分类学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输卵管和缠卵腺在柔鱼类、枪乌贼类、乌贼类和蛸类间存在明显差别;十腕类的纳精囊位于口球内,而蛸类位于输卵管腺上;交配囊是耳乌贼亚科的特殊生殖结构,在小乌贼属的分类上具有一定意义。茎化腕是雄性头足类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各大类的茎化腕部位和特征有所差异;交配器为耳乌贼亚科茎化腕上的特殊结构,在分类上具有一定作用。绝大多数雄性个体的精囊结构复杂,其放射导管、连接管以及精团在帆乌贼科的分类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同类相食现象明显。头足类和鱼类为鸢乌贼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中头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54.38、28.73、58.39和75.60,而鱼类的%IRI、N%、W%和F%分别为41.39、42.54、36.17和63.69。鸢乌贼摄食等级主要以3、4级为主,胃饱满指数平均为3.11%,空胃率平均为2.89%。从各胴长组的N%和F%来看,鸢乌贼偏爱摄食个体相对较大的头足类和鱼类,尤其在高胴长组,头足类和鱼类的优势饵料地位更加明显。随着胴长的增加,鸢乌贼胃含物中小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降低,而大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9.
据最近福克兰群岛(即阿根廷与英国有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渔业局发行了的研究报告称,平时生长栖息于北太平洋深海的大型突吻余氏鳕(Nezumia condylura)、云鳚(Enedriasnebulosus)的深海鱼种和深海头足类(鱿鱼、乌贼),却在远离北太平洋15000km的西南大西洋捕到了,这是研究者们都没有预料到的事,其详细情况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地球新闻上作了讲解。  相似文献   

20.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摄食器官,是研究头足类摄食生态的重要材料.为研究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特性,根据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268尾北方拟黵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数据进行测定,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划分,分析色素沉积等级是否存在性别间差异,并拟合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