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也是藏区农牧民的主粮.西藏青稞育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人工杂交的方法,劳动量大,效率较低.提高青稞育种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对青稞组织培养技术——成熟胚培养、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三种技术进行了试验,进行体系优化可缩短育种年限,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青稞育种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和‘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法,在温室内设置了单种和不同比例混种方式进行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种间竞争降低了印加孔雀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增加了其株高;降低了青稞的生物量、含水量和株高。(2)印加孔雀草的相对产量(RYTm)在0.78-0.98,差异不显著;青稞的相对产量(RY)在0.09-0.73,差异显著;混种对植物的影响为印加孔雀草小于青稞。(3)印加孔雀草和青稞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在0.53-0.86,二者利用共同资源且有竞争关系。(4)印加孔雀草对青稞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在0.23-0.80,印加孔雀草竞争力强于青稞。研究表明:印加孔雀草和青稞混种时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印加孔雀草的竞争力强于青稞,印加孔雀草影响青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迪庆青稞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找出迪庆青稞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青稞育种、栽培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研究、加大对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提高青稞生产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推进青稞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青稞田除草剂初步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农田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栽培的植物,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地说,长错地方的植物都可称之为杂草。青稞(Hourdeum vulgare var nudum)是西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大麦属植物,具耐寒、耐旱的特点。青稞在西藏的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全区种植面积约180万亩,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产量一直不高,大面积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在青稞分蘖初期,杂草大量发生,人工除草浪费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多数年份青稞分蘖拔节期,西藏高原进入雨量充沛期,往往出现前面除草,后面的杂草又疯长的现象,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青稞(裸大麦)是西藏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在西藏已经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50年代后,在西藏开始进行了青稞的育种工作,经历了农家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对农家品种进行系统选育和杂交选育等过程。经过老前辈的努力和艰辛工作,目前,我区有70多个青稞品种,为西藏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以往的青稞育种工作基于传统的选育方法,主要是对表型形状的利用和初步研究,即便做了大量的田间工作也很难选育出优良品种,效率极低。本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在近几年植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试图谈论西藏青稞育种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藏族同胞的主要口粮。近几年来,由于有色青稞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纤维素、糖类、蛋白质等,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有色青稞籽粒颜色的划分、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合成调控、有色大麦(青稞)粒色基因的定位3个主要方面简述了有色大麦(青稞)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利用有色大麦(青稞)提供参考,也为青稞粒色基因的定位和相关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期望随着研究的深入,能够培育出优异的有色大麦(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民和县把青稞生产作为全县农牧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建立了一整套服务机制,鼓励农户发展青稞产业,青稞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但与此同时由于农民群众不能很好的应用全新的种植技术,导致青稞病虫害严重发生,已经威胁到地区青稞的产量和品质。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青稞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具体介绍了青稞条锈病、青稞黑穗病与青稞吸浆虫三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不同粒色青稞及其生物处理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不同青稞样品中总脂肪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色的青稞样品中,总脂肪含量黑青稞2最高2.58±0.012(g/100 g),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青稞(柴青1号)的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糌粑最高2.68±0.006,发芽青稞制品1.60±0.012最低,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g/100 g)为柴青1号原料青稞1.35±0.01、发酵青稞制品1.32±0.01、糌粑1.31±0.01、发芽青稞制品1.15±0.01,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发酵青稞制品和糌粑之间不显著,其他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样品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上述结果说明黑青稞总脂肪含量高于普通青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发芽加工处理能有效降低青稞中总脂肪的含量。该研究为青稞的进一步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来自西藏地区的268份具有不同粒色的青稞种质资源的多酚与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色青稞的多酚和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多酚含量紫青稞>褐青稞>蓝青稞>白青稞,花青素含量紫青稞>蓝青稞>褐青稞>白青稞。筛选出4个多酚含量高于4.3mg/g,11个花青素含量高于700μg/g的青稞品种,其中ZDM5191的多酚和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06mg/g和1183.96μg//g,可用于富含多酚及花青素青稞产品的开发。青稞花青素含量同多酚含量具有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98.529+247.133x(R2=0.697)。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甘南藏区青稞产业优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甘肃农业》2007,(10):72-74
通过对青稞种植历史及其作用的概述,分析了甘南藏区青稞生产现状和青稞产业化发展区位优势,提出了实现青稞研究超前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品种良种化及政府积极引导,加大青稞系列产品多元开发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