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揭示斜纹夜蛾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对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的甘薯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多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卵块为均匀型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斜纹夜蛾发生盛期,应用Iwao和Taylor两种回归方法及采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聚集指数I、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CA值、聚块性指标M/x、负二项分布指数L’、负二项分布扩散型指标L’/(1 x)和扩散指标I8等9个聚集度指标,对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N=(t2/D2)(1/x 2.8042)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的卵块在水平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但随取样单位的增大趋于聚集分布。在处于挂果盛期豇豆苗的垂直高度上,卵块分布比较均匀,但顶部幼嫩部分卵量较少。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幼虫在甘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wao和Lioyd提出的聚集强度分析方法 ,研究了斜纹夜蛾 2~ 3龄幼虫在甘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型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 2~ 3龄幼虫在甘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 ,且具密度依赖性。根据其在田间的分布参数 ,制定了序贯抽样公式、抽样表和抽样图  相似文献   

5.
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性害虫。本研究采用7个聚集度指标对松针鞘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针鞘瘿蚊幼虫在林间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松针鞘瘿蚊自身行为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黑松林中松针鞘瘿蚊幼虫发生危害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D)2(-1.321/m+0.063)。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黄淮海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近两年来,在山东、江苏等省份的甘薯种植区发生了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烦夜蛾,该虫以取食甘薯叶片为主,对甘薯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此前对于烦夜蛾在当地的发生情况报道较少,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种植户对烦夜蛾的了解较少,给该虫的识别和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根据烦夜蛾在山东地区的发生情况,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今后甘薯生产上识别和防控烦夜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并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符合普通的负二项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8.
竹笋禾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比较频次法检验结果,竹笋禾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Neyman分布;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幼虫分布型是聚集分布;根据m*~x的回归关系,可得线性回归方程m*=-0.066+1.678x,属于聚集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精度比较,平行线取样法最好,适用于林间调查.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9.
松毒蛾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松毒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越冬代蛹属于负二项分布,第一代幼虫属于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平行线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0.
对芍药白粉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白粉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芍药白粉病的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若想获得精确的调查结果,在常见的发病条件下(每个植株的病级数为1~5),大约需要调查200~700个植株。如果想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在常见的发病条件下(每个植株的病级数为1~5),大约需要调查50~170个植株。另外还制定了指导防治工作的序贯抽样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梨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02-0.432 29/n(t=1.96,d=0.2),最大样本数为n=46。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叶蜂的空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并在海拔1550~2500m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类型,据此分别建立了防治指标值及序贯抽样式,为检验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方式及必要的抽样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4.
陕南地区小卵象的生活史及其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陕南春伐桑园中小卵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的生活史、空间分布型、空间分布图式及序贯抽样方法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卵象在陕南地区1 a发生2代,但第2代有当年发生不完全的现象.小卵象在陕南春伐桑园的空间分布型70符合负二项分布,不符合Neyman分布和Poisson分布,空间分布图式为聚集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序贯抽样方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法,研究了设施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设施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设施栽培环境下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理论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测定结果表明 ,烟田茴茴蒜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利用有草样方频率和空间分布的特征对烟田茴茴蒜的种群密度进行估测 ,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 ;对不同抽样方式进行比较 ,得出采用分行式抽样效果最佳 ,而用Z字形抽样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