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明确主栽毛木耳菌株的亲缘关系,为毛木耳选育新品种、种质资源构建保存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省内外主栽以及前期杂交的毛木耳菌株共8个,进行农艺性状以及ISSR遗传分析,农艺性状包括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干湿比等进行分析。【结果】供试菌株的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菌株43012、漳耳43-28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耳片平均直径大,分别为11.8、11.3 cm,耳片厚,分别为0.128、0.126 cm,产量高,干耳总产量分别达到72.5、71.5 g·袋-1。菌株杂10表现耳片多,菊花状。菌株CR5表现耳片腹面浅红褐色。根据晒干后毛木耳背面的色泽,将供试菌株分为白背毛木耳和黄背毛木耳两大类,其中永耳13、781、漳平42等3个菌株为黄背毛木耳,其他菌株为白背毛木耳。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相似性75%水平上,聚为5大类群,菌株781和永耳13为第一类群,2个菌株的相似性为98%,菌株CR5为第二类群,漳耳43-28、杂10为第三类群,2个菌株的相似性为76%,苏毛3号、43012为第四类群,2个菌株的相似性为83%。菌株漳平42为第五类群,漳平42与其他菌株的相似性最小为53%。【结论】结合农艺性状及ISSR聚类分析,初步判断菌株781与永耳13可能为同一品种,为同种异名现象。菌株杂10、CR5、43012、漳耳4328各有优势,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毛木耳菌株的栽培性状与特点,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方法】引进全国不同栽培地区的6个毛木耳菌株和近年来桂南地区主要栽培的5个毛木耳菌株,以本地区栽培的毛木耳台毛1号菌株为对照,对不同菌株的菌包菌丝体生长状况、出耳茬数、出耳产量及耳片的部分特性等进行试验比较与分析。【结果】不同菌株菌包生长状况和出耳状况差异明显,菌丝体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菌株的依次为苏毛3号、川耳7号、漳耳43-28、781、川耳23、川黄耳1号和AP11,其中前5个菌株与对照菌株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菌株菌丝体生长密度仅高于川耳10号和781;菌包成活率最高为对照菌株(98.50%),其后依次为川耳7号、苏毛3号、42、漳耳43-28、193和川黄耳1号,其余低于89.50%;8个菌株的出耳茬数与对照菌株相似,140 d左右能形成耳片四茬,且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11.44%~51.28%,产量大小依次为川耳10号、193、川耳23、川黄耳1号、漳耳43-28、42、苏毛3号和川耳7号,采收集中度优于对照菌株第一茬耳的有川耳7号,前两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和漳耳43-28,前三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漳耳43-28和193;大部分菌株子实体耳片大小较对照菌株优,表现为色泽较深,耳片较厚,但质地偏软,栽培过程中流耳相对偏高。【结论】川黄耳1号、川耳7号、苏毛3号、漳耳43-28和42在菌包生长状况、耳片产量、出耳茬数和耳片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毛木耳栽培推广用菌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目前毛木耳生产上使用较多的木屑、玉米芯、棉籽壳为主要原料,设计了4个处理和2种出耳模式进行毛木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木屑为主料产量最高、耳片多糖含量也最高;以玉米芯为主料的耳片性状最好,但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低;复合料栽培毛木耳的综合性状最好,粗纤维含量最高。三角垛式比夹袋墙式栽培产量较高、干耳颜色较浅、耳片较薄;三角垛式栽培各处理分别比夹袋墙式的粗纤维稍高,而粗蛋白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白背毛木耳栽培种和四川毛木耳白色突变种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菌株杂10。杂10菌丝致密,洁白,长势好,抗性强,出耳整齐度好;耳片表现菊花状,腹面皱褶较明显,胶质多、背面绒毛密集,晒干后,黑白分明等特点;区试结果显示杂10两潮干耳产量为66.22g·袋-1,较对照漳耳43-28增产7.86%;其子实体主要营养指标优于对照,如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3.7%、27.36%、15.55%。营养不亲和性试验和RAPD标记试验表明,杂10菌株与亲本具有遗传差异,即为不同于亲本的新菌株。研究认为,杂10产量较高、品质好,抗性强,可以进一步开展示范栽培。  相似文献   

5.
RAPD、ISSR分子标记联合鉴定毛木耳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不同来源的毛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I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100%、93.75%。RAPD、ISSR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能准确鉴别毛木耳菌株。综合RAPD、ISSR的多态性位点进行UPGMA聚类分析,供试菌株间相异距离为0.13~0.87,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相异距离为0.60时,所有供试菌株被分为5个群体,包括2个复合群体和3个单一群体。2个复合群体中,菌株43、43-28为一个群体,相异距离为0.48,说明这2个菌株遗传距离较近。菌株大光、白背毛木耳、781、黄背木耳、台耳134这5个菌株为另一大的群体,相异距离为0.40,遗传距离较近。白背毛木耳可能是名称混淆的菌株。川毛10号、99丰、43-1为3个单独群体。供试菌株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群体之间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育种亲本的选配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麦麸和玉米粉两种氮源栽培料配方栽培木耳的农艺性状、养分及产量,为提高毛木耳产量及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常规毛木耳栽培基质(对照,CK)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麦麸和玉米粉(分别设为W1~W4和C1~C4处理)为氮源,比较不同处理毛木耳的农艺性状、品质和生产效益.[结果]W4和C4处理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0.31和0.21 cm/d,C1处理菌丝生长最慢,仅0.14 cm/d.在污染率及感病率方面,C2处理的污染率为0,W2处理的感病率最低(4.43%).在耳片性状方面,C4处理优势明显,W4处理各项性状指标最低.在毛木耳营养成分方面,W3和C3处理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6.44%和7.70%,粗脂肪含量整体偏低,仅0.20%~0.60%;氨基酸总量以C3处理最高(6.29 mg/g),C1处理最低(4.14 mg/g).W1和C3处理的耳片产量最高(干重均为0.21 kg/袋),绝对生物学转化率均大于22.50%.在生产效益方面,C3处理最佳,为2.60元/袋.[结论]在常规毛木耳栽培基质中添加2%麦麸或6%玉米粉为氮源栽培获得的毛木耳耳片性状和经济效益较佳,可作为毛木耳生产栽培料氮源优化配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9501白毛木耳"属毛木耳品种中的一个高产优质菌株,为福建省古田县永丰食用菌研究所选育,荣获福建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现已在福建省内外广泛推广栽培.其耳片玉黄带白色,质地柔软清脆,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而商品价格比普通毛木耳高50%,但仅有黑木耳市价的三分之一,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出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及一个杂交菌株和一个省外引进菌株的栽培出菇试验 ,试验通过对平均产量鲜重的统计分析、形态特征比较、出菇早晚比较以及干重含量等特性的对照综合分析 ,发现杂交种 3 5菌株是综合特性最好的毛木耳菌株 ,产量高、耳片厚、出菇期早。黄耳 1 0号、781、红大耳、上海 1号、95 1和黄背木耳也是目前比较好的栽培菌株 ,但这些菌株的每袋鲜重产量与 3 5有显著差异 ,故其产量增加的潜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9.
5个野生木耳属菌株的ITS PCR-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TS PCR-RFLP方法对5个野生木耳属菌株进行分析,并以7个黑木耳栽培菌株和1个毛木耳菌株为参照.通过6个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共获得2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DNA条带,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DNA条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个木耳属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1.00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较大;13个供试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547时聚在一起,在0.721时聚为3个类群;实验结果支持Auhm、Au5931和Au59641为黑木耳属菌株;Audx菌株鉴定为毛木耳属菌株.研究结果表明ITS PCR-RFLP技术可为区别黑木耳和毛木耳菌株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毛木耳微喷灌出耳水分管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川毛木耳主产区栽培出耳棚实际情况,根据毛木耳出耳期间对水分需求规律,初步设计和构建出了毛木耳微喷灌设施系统,提出了毛木耳加湿节水栽培的机械与管网匹配参数,开展了微喷灌技术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效果的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微喷灌与人工喷灌相比,其总用工量减少56.14%,总用水量减少27.08%,总用电量减少20.65%,省工、节水和节能的效果非常显著.笔者认为,该设施应用于毛木耳生产,对于缓解和解决目前农事劳动力紧缺和农业单位用工费用大幅度上涨问题,节约管水用工成本、提高毛木耳栽培经济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英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Rice is the staple food for about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Preferred by consumers,aromatic rice is a special type of rice with great commercial value.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ies and aroma are the major grain qualities favored by most consumers.Currently,most of the available aromatic varieties have low yields and some undesirable agronomic traits.Thu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better aromatic rice varieties.This work aims to identify rice germplasm lines that have good grain qual...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市常用的平瓣类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做了简要介绍,探讨了19个数量性状在17个品种内的一致性、品种间的变异性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应用新复极差法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所选多数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性显著,满足了品种内一致性高、品种间变异性大的要求,且花部性状较茎、叶性状的区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辣椒耐高温高湿生理生化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探讨辣椒生理生化性状与耐高温高湿的关系.对分别处于高温高湿和正常条件下的10个辣椒品种(系)21个生理生化性状耐高温高湿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各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品种(系)中极耐高温高湿的品种(系)有I、G二个品种(系).与耐高温高湿关联度最大的是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4个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高温高湿双重逆境胁迫下所受的影响最大,与辣椒耐高温高湿性关系最密切.因而可以选用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辣椒耐高温高湿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之间光合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高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耐高温品种,为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测试20份陆地棉资源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水分利用率等5项生理指标,以及单株结铃、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10个性状,研究其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20份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纤维品质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棉花品种间耐热性的表现不同,单株结铃和单铃重这两个产量性状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结论】 在高温胁迫环境下,中棉所35号、湘棉11号、鄂棉10号的光合能力相对较强,产量性状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筛选出材料可以作为耐高温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60份及国内育成5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10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白叶枯病23份,占供试材料20.91%;抗稻瘟病18份,占16.36%。经鉴定评价筛选出7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双抗性材料,且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异甜荞麦品种,于2014-2016年通过田间种植、考种对晋北地区引进的12份甜荞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观测和测量,运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对不同甜荞麦品种(系)的稳产丰产性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荞杂 1、通荞1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综甜荞2号和通荞1号静态稳定性较好。12份甜荞麦品种(系)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947%,根据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筛选出3份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甜荞麦品种,分别为右玉甜荞、蒙0530和宁荞1号。聚类分析表明,12个甜荞麦品种(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的株高相对较高,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较多,籽粒重、单株粒数多;优于第Ⅱ类。研究为当地甜荞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测定了陕西省131个主要农家小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和全麦粉SDS-沉淀值,并根据这3个品质性状,利用离差平方和法对供试品种进行了总聚类和分区聚类分析。总聚类分析中,供试品种被聚为4类。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冬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解决广西马铃薯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广西马铃薯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对2010年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田间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抗性等.[结果]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和宣薯2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商品薯率、淀粉含量高、产量较高,其产量分别为38821.5、37953.0、34986.0和33262.5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40.6%、37.4%、26.4%和20.4%.其余品种的表现一般,需继续试种观察.[结论]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和宣薯2号等4个品种在外观品质、产量、抗性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合广西冬季种植,可进行扩大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对参试的10个烤烟品种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烟气成分和物理指标的测定,并调查了田间物候期和主要病害的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均符合育种目标,经济性状较好的品种有5个,原烟外观质量较好的品种有5个,化学成分较协调且含钾量较高的品种有6个,烟气成分、物理指标均较好的品种有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