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温室内盆钵整株生测法测定了氯吡嘧磺隆、吡嘧磺隆、苄嘧磺隆于水稻播后苗前、水稻2~3叶期施用对籼稻的茎蘖数、株高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对籼稻安全性最佳,氯吡嘧磺隆次之,吡嘧磺隆安全性最差,且3种除草剂在水稻2~3叶期施用的安全性优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新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选取7种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潜在抑制剂(氯嘧磺隆、苄嘧磺隆、氯磺隆、甲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灭草喹和磺胺噻唑)作为3类ALS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胺噻唑类)的代表,对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0 mg/L灭草喹、磺胺噻唑、氯嘧磺隆、苄嘧磺隆和氯磺隆对核盘菌ALS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相同剂量的甲嘧磺隆的抑制作用微弱,咪唑乙烟酸无抑制作用。相应地,半最大效应浓度(half-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值显示,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对灭草喹、磺胺噻唑、氯嘧磺隆、苄嘧磺隆和氯磺隆的抑制作用较敏感,而对甲嘧磺隆和咪唑乙烟酸的敏感性较弱。氯嘧磺隆、苄嘧磺隆、氯磺隆、灭草喹和甲嘧磺隆对油菜叶片ALS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和磺胺噻唑的抑制作用明显比上述5种抑制剂弱。氯嘧磺隆、苄嘧磺隆、氯磺隆、灭草喹、甲嘧磺隆和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率下降,植株明显比对照矮小,叶片变小,叶色变黄。磺胺噻唑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明显比上述6种抑制剂弱。选择对核盘菌ALS酶活性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都较强、而对油菜ALS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油菜幼苗生长的负面影响最弱的磺胺噻唑进行抗核盘菌侵染试验。结果显示,磺胺噻唑处理显著地降低了核盘菌对油菜叶片的侵染程度,对油菜菌核病产生了较明显的防治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磺胺噻唑可作为分子结构基础来进一步开发以核盘菌ALS酶为作用靶标的油菜菌核病防治剂。  相似文献   

3.
苄嘧磺隆作为一种常见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普遍用在稻田中,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影响了稻烟轮作田块烟叶的生长。本文分析了苄嘧磺隆对烟叶生长的危害情况,总结了危害主要症状,探讨其危害机理,并针对性的提出综合治理措施,讨论了预防危害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除草剂甲磺隆和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方法]用油菜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固定除草剂浓度为2.5μg/ml,随着过氧化氢酶的浓度不断增大,油菜平均根长反而不断减小。表明过氧化氢酶的存在会促进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被植物体的吸收,使甲磺隆、苄嘧磺隆与受体作用增强,对油菜类作物毒害作用增强,而且环境中过氧化氢酶的浓度越大,其危害越大。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即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不是过氧化氢酶的抑制剂。[结论]该研究为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除草剂甲磺隆和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方法]用油菜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和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固定除草剂浓度为2.5μg/ml,随着过氧化氢酶的浓度不断增大,油菜平均根长反而不断减小。表明过氧化氢酶的存在会促进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被植物体的吸收,使甲磺隆、苄嘧磺隆与受体作用增强,对油菜类作物毒害作用增强,而且环境中过氧化氢酶的浓度越大,其危害越大。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即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不是过氧化氢酶的抑制剂。[结论]该研究为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两种稻田除草剂引起的烟草药害及替代除草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目前已引起药害的二氯喹啉酸和磺隆类除草剂替代品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 究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两种稻田除草剂均可对后茬烟草的株高、叶长 和叶宽产生影响。其中,二氯喹啉酸对叶宽抑制最明显,严重时造成叶片狭长呈线型,失去商业价值,当土壤 中二氯喹啉酸为 2×10-4 mg/kg 时,烟草叶宽抑制率达 10% 以上;苄嘧磺隆主要造成植株矮小,单株叶片数量减少, 降低烟叶产量,土壤中苄嘧磺隆为 2×10-3 mg/kg 时,烟草株高抑制率在 10% 以上。【结论】乳氧禾草灵可替 代磺隆类除草剂防治阔叶类杂草,对后茬作物烟草安全;丁草胺可替代二氯喹啉酸防治禾本科杂草;乙羧氟草 醚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防效较好,对水稻和后茬作物烟草安全,可替代磺隆类除草剂和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 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坪草净在不同土壤中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坪草净的有效成分甲磺隆和苄嘧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显示:2666.66mg·L-1的10%坪草净均匀喷雾后6h,甲磺隆在黄棕壤、黄褐土和黄潮土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95、0.84和1.05mg·kg-1,而苄嘧磺隆在黄棕壤、黄褐土和黄潮土中的残留量分别为20.15、18.76和24.24mg·kg-1。甲磺隆、苄嘧磺隆在黄棕壤、黄褐土和黄潮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5.5d和42.5d、88.9d和59.2d、216.6d和110.0d。试验结果表明,坪草净有效成分在黄棕壤中降解最快,而苄嘧磺隆比甲磺隆在3种土壤中更易降解。  相似文献   

8.
砜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容易使后茬烟草产生药害。为明确植烟土壤中砜嘧磺隆的残留状况,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砜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2)g,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kg~(-1);在0.05~5 mg·kg~(-1)范围内,砜嘧磺隆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在添加水平为0.05~0.5 mg·kg~(-1)范围内,土壤中砜嘧磺隆的平均回收率为95.55~97.69%,相对标准偏差为1.33~4.62%。采用该方法对大方县不同烟区土壤砜嘧磺隆的残留状况进行了摸底,经检测5个烟区中以黄泥塘镇黄泥村和平组土样中砜嘧磺隆的残留量最大,为0.008 mg·kg~(-1),在烤烟生产中有产生砜嘧磺隆药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砜嘧磺隆在烟草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方法]建立了利用HPLC-MS/MS技术检测烟叶及土壤中砜嘧磺隆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所建检测方法测定了GAP试验获得的烟草和土壤中砜嘧磺隆残留。[结果]在0.005~0.500 mg/kg的加标水平下,土壤和鲜烟叶中砜嘧磺隆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1%~95.8%、90.0%~9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6.4%、3.6%~7.3%,定量限均为0.005 mg/kg。在0.010~0.500 mg/kg的加标水平下,干烟叶中砜嘧磺隆的回收率为87.1%~90.1%,相对标准偏差为2.0%~8.9%,定量限为0.010 mg/kg。砜嘧磺隆在鲜烟叶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005~0.041 mg/kg,在土壤中为0.005~0.510 mg/kg,砜嘧磺隆在土壤中消解较快,理论半衰期为1.4~2.9 d;施药后70 d,烤后烟叶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定量限。[结论]采用20%砜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烟草田杂草,于烟草移栽期喷雾施药1次,制剂用药量为90~105 g/hm~2(有效成分18~21 g a.i./hm~2),安全间隔期为70 d。  相似文献   

10.
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 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氯嘧磺隆尧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及氟磺胺草醚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结果表明:6种长效除草剂的施药方式均为土壤处理,所以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烟株的根、茎、叶的生长。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致使烟株药害症状显现时间长,持续时间长,不易恢复;而莠去津、扑草净尧氟磺胺草醚则显现时间短,轻者可恢复,严重者可使烟株迅速枯萎死亡。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氟磺胺草醚(有效成分)致烟株药害的临界值分别为:5.31×10-3、2.79×10-3、1.05×10-2、3.35×10-3、2.00×10-3、1.11×10-4 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苦瓜的增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应用50、150和250 mg/L的吲哚乙酸( IAA)、乙烯利喷施2~3叶期苦瓜幼苗,用50、100和150 mg/L的三碘苯甲酸(TiBA)喷施20~30cm高的苦瓜植株。[结果]250mg/L IAA、150 mg/L乙烯利和50 mg/L TiBA 明显促进苦瓜的雌花分化和坐果;250 mg/L乙烯利和150 mg/L TiBA具有明显的矮化植株的作用,250 mg/L IAA则明显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结论]2~3叶期喷施适当浓度的IAA、乙烯利及苗期喷施TiBA,可明显促进苦瓜的雌花发育,提高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叶片SPAD值在除草剂药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建文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86-88,91
绿色植物叶片SPAD值变化灵敏,能够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通过对玉米喷施高于推荐用量的供试除草剂,使玉米产生药害,并测量除草剂处理后玉米叶片SPAD值、受害玉米的株高及地上部鲜质量,分析叶片SPAD值与玉米株高及地上部鲜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玉米叶片SPAD值与除草剂药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喷药5 d后玉米叶片SPAD值与15 d后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即SPAD值越低,株高及地上部鲜质量越小,玉米受除草剂药害越重。  相似文献   

13.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食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喷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几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即喷施花生超生宝1次(开花下针期900g/hm^2)、花生超生宝2次(苗期450g/hm^2和开花下针期900g/hm^2)、国光矮丰(多唑·甲哌翁可湿性粉剂)2250g/hm^2、快绿丰1800g/hm^2、花生控旺粒粒饱1125g/hm^2,调查分析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其中喷施花生超生宝的处理较清水对照增产9.32%。喷施国光矮丰(多唑·甲哌翁可湿性粉剂)和快绿丰的处理均增产4.24%,喷施花生粒粒饱的处理增产0.42%。[结论]花生生产应首选花生超生宝作为调节剂。  相似文献   

15.
刘忠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7-8487,8513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薯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日光温室中用多效唑、矮壮素、膨大素喷施马铃薯脱毒苗,测量株高,收获计产。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徒长。矮壮素能增加3.0 g以上的薯块结薯量,膨大素、多效唑对增加1.0~3.0 g和0.5~1.0 g的薯块结薯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平均产量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以多效唑居第一。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控制植株徒长,增加结薯数,提高产量,以多效唑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延边地区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影响不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吉烟9号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氯、钾含量,降低钾氯比;降低云烟87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钾、氯含量,提高钾氯比;两基因型烟叶氮碱比有所提高,糖碱比下降.综合比较,云烟87表现好于吉烟9号,即云烟87品种打顶当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糖分过量积累,有效改善了氮碱比、糖碱比和钾氯比,使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进而提高其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除草安全剂奈安施用时间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时间施用除草安全剂奈安,对缓解湖南烟稻水旱轮作中水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残留的药害,结果表明:在烟草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化学成分方面,施用奈安越早,烟草的恢复情况越理想,但最后施用奈安处理的烟草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烟株生长恢复情况比其他处理略好,此时正处于烟草的生根期,因此奈安的最佳施用时间是烟草的生根期。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不定根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几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不定根形成的机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生根的常用方法及其在各类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和华南8号(SC8)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下叶片分别喷施清水,40、60、100mg/L的水杨酸(SA),0.1、0.2、0.5mg/L的油菜素内酯(BR)对木薯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木薯苗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木薯苗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SA或BR能显著促进木薯苗的生长,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和质膜伤害程度,并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浓度处理中.以喷施100mg/LSA或0.2mg/LBR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为试材,在小麦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和云大-120,该试验主要研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测定结果:喷施10天后,小麦植株叶片每克鲜重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6%和19.7%,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12.5%和13.3%;收获后室内考种测产,增产幅度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97%和15.52%。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增产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促进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