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田轮作中要选用那些牧草苏联的先进农业技术和创造性的优越理论,已证实的告诉了我们,在某种地理环境条件下,运用草田轮作制农作方法,不但可使农业增产有把握和保障,并且为畜牧事业还打下丰富饲料的基础。苏联伟大的土壤学专家威廉斯和李森科院士,在他们的研究和不朽著作里,已屡次明确地指示过,如果要正确地实施和掌握"特来沃颇利"耕作方法,必须要依  相似文献   

2.
岗平地黑土草田轮作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连作为对照 ,研究了草田轮作对岗平地黑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在水蚀和风蚀严重的岗平地黑土上实行草田轮作 ,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 ,从而改善岗平地黑土的通气有余、持水不足、易于干旱和沙化的状况。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增强微生物的总体活性 ,也可以增加土壤的酶活性 ,进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作物田杂草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作物田杂草种子库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萌发规律,分析不同施肥方式、轮作方式、耕作方式及除草方式对杂草种子库的影响,从杂草种子库与杂草群落间的相关性出发,揭示作物田杂草的发生情况,为采取适宜的控草措施和进一步的除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10a生苜蓿翻耕后,与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和荞麦进行草田轮作,对各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10月,土壤微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真菌则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时期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0.05),作物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现增加的趋势,玉米、高粱参与轮作方式的土壤酶活性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及谷子、马铃薯参与轮作的方式。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r=0.386);草田轮作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地区草田轮作系统中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为研究样地,通过样方取样和干漏斗分离法,取样调查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共分离到大型土壤动物25类,其中小麦田23类,苜蓿田25类;小型土壤动物10类,其中苜蓿田10类,小麦田8类。苜蓿田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类群数均表现为大于小麦田,这说明在草田轮作中苜蓿田具有高的土壤动物多样性而且群落稳定程度高,轮作小麦后土壤的大型动物多样性下降且稳定性程度也降低,小麦田轮作苜蓿后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可明显提高其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6.
"秧草—鲜食玉米"豆科—禾本科轮作模式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提供了大量的还田秸秆。利用秧草茎及鲜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减缓设施蔬菜秧草田的重茬障碍,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冬油菜是安徽省南部地区主要越冬作物,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但每年草害均不同程度地导致油菜减产。 一、油菜田杂草种类 油菜田杂草很多,不同耕作制度田间草相不一致。依据安徽省耕作制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稻与油菜轮作。这类油菜田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雀舌草、繁缕、牛繁缕、猪殃殃、稻槎菜、碎米荠、大巢菜等,其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调查广东13镇主要烟田杂草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广东省烟地杂草有17科45种,根据对每种杂草优势度的评价可知,最主要的杂草有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雨久花、胜红蓟、牛繁缕、无芒稗、空心莲子草、加拿大飞蓬、马唐、棒头草、稗草、蚤缀等13种;广东各地烟田主要杂草优势种各有差异,南雄市各地以铁苋菜、狗尾草、无芒稗、酸模叶蓼、香附子为主,其中铁苋菜发生尤为严重;梅州各地以雨久花、酸模叶蓼、水蓼、胜红蓟为主,其中雨久花发生量较大。烟旱轮作田优势种杂草为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胜红蓟、牛繁缕、加拿大飞蓬、空心莲子草、蚤缀等;烟稻轮作田优势种杂草为酸模叶蓼、雨久花、铁苋菜、狗尾草、无芒稗、马唐、胜红蓟、稗草、莲子草等。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胜红蓟为烟旱轮作田和烟稻轮作田共有的常见优势种杂草。  相似文献   

9.
立草为业     
<正>近年来,立草为业、引草入田,草当粮种、羊当猪养,草田轮作、良性循环的观念被广泛认可,"立草为业"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快捷、有效的途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草产业,"草牧并重,草业先行",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农业结构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甘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农牧厅研究制定了《甘肃省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甘肃省草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规划》,提  相似文献   

10.
张绍明 《当代农业》2011,(21):36-37
一、麦田除草技术 1.协调应用有效的农业措施(1)推广轮作换茬。实行麦油轮作、麦豆轮作、麦菜轮作等是减轻草害的有效措施。各地今年秋播在安排茬口时,要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合理布局.在油菜、蔬菜面积较大的地区.推广麦油、麦菜轮作.指导农民对上年重草田改种油菜、蔬菜等;  相似文献   

11.
异恶草松已使用多年,使用技术成熟,大豆由苗前发展到苗后,对大豆难治杂草“三菜”药效好,是防治大豆主要杂草必用除草剂。使用残留试验进行6年,对后茬作物残留与轮作问题比较清楚,降低用量混用可以解决残留危害问题。近年来异恶草松使用范围从大豆田逐渐向甘蔗、水稻、南瓜、马铃薯、烟草、豌豆、辣椒、棉花、菜豆、休耕地、甘薯、芸薹属蔬菜田等扩大,  相似文献   

12.
正草地农业是以饲草种植和草食畜养殖为核心的农业类型,它用饲草和草食家畜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结起来,促进农牧结合更加完善紧密,农业系统环境效应明显改善。从饲草角度看,草地农业坚持引草入田,按照耕地种草、"三荒地"种草同步,草田轮作、复种套种并举,草产品开发、秸秆加工利用齐抓可以最大限度改善种植业气候条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草食畜角度看,草地农业将草食畜植入传统农业系统,把发展草食畜养殖作为  相似文献   

13.
草田轮作粮食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2006年,分别在苜蓿后茬和作物后茬上种植玉米,通过对比,结果表明:苜蓿后茬种植的玉米产量明显高于作物后茬,平均提高14.3%,草田轮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宁南旱区将10 a生退化苜蓿草地翻耕后,进行了为期3年(2003-2005年)的草粮轮作试验,轮作作物为春小麦、马铃薯和谷子,以保持生长的退化苜蓿为对照,形成了27种不同草粮轮作方式。研究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水分的恢复状况以及产量效益,并通过综合指标法比较出最佳的草粮轮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退化苜蓿翻耕后3 a轮作期间,0~200 cm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且主要受当年轮作作物影响较大;马铃薯为草粮轮作首选作物;不同轮作方式的作物总产量、经济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以及第3 a 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等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马铃薯-马铃薯(PPP)、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马铃薯-春小麦-马铃薯(PWP)和马铃薯-谷子-春小麦(PMW)为较好的轮作方式,其中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为综合指标法比较下的最佳轮作模式,该模式的作物总产量、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0~20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 214.50 kg/hm2、15 301.87元/hm2、9.38kg/(hm2.mm)6、.87 kg/(hm2.mm)和254.58 mm,土壤水分净恢复量50.69 mm,可作为当地适宜的草粮轮作模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花生田杂草安全防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花生田杂草的类型与分布,发生规律以及安全防除技术,包括冬耕、深耕、轮作换茬、盖草、覆盖地膜和化学防草等防除杂草的方法。特别介绍了花生田化学防除的安全措施和几种主要除草剂的使用时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省烟田杂草的种类,采用倒置"W"的9点取样法,对江西省烟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烟田杂草共有41科116种,其中旱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苍耳、一年蓬、狗牙根和节节草,水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稗草、辣蓼、鼠鞠草和空心莲子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移栽稻田杂草防除技术,主要包括实施耕翻轮作、清除杂草种子、中耕除草、秧田灭草、插秧田除草、抛秧田或超稀植田化学除草等内容,并总结了寒地水稻化学除草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盐池县土壤肥力现状,并提出了实行豆粮轮作、草田轮作、秸秆还田、种肥深施、连年培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6种土壤培肥技术的方法与效果,以期起到以肥调水、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解决山区耕地面积少等问题,采用"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玉米产量、烤烟产量和质量、牧草产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粮—草—烟"套轮作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在高原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绍明 《农家致富》2007,(21):30-31
(二)油菜田杂草防除技术 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各地要在大力实施油麦、油蔬、油豆等轮作换茬和加强田间管理的基础上,狠抓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