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句。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一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一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一植物群系(plant formation)一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28个群系组和56个群系。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海拔范围最广的植被型是落叶阔叶灌丛、竹林和草甸,其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海拔1 600~2 400 m区域植被类型丰富,分布有39个群系。保护区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广,占保护区植被总面积的19.0%。  相似文献   

3.
拟建光泽香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闽江重要源头区,与福建及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壤。通过实地调查,初步查明维管植物178科714属1 53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兰科植物29种。区内植被主要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曲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草甸等10个植被型、20个群系、44个群丛,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拟建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的壳斗科植物十分丰富,在森林植被的阔叶林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市有壳斗科植物6属55种,属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7%、17.7%、66.7%、6.1%。其生活型均为乔木,属Raunkiare生活型系统的中高位芽植物(高8-30m),其中常绿乔木37种,落叶乔木18种。空间分布以娄山山系最多,达41种,大巴山区31种,渝东南武陵山区20种,渝中平行岭谷区10种,渝西方山丘陵区6种。垂直分布海拔1200m以下的8种,1200m以上的20种,1200m上下都有的27种。以壳斗植物为建群种的阔叶林有3个植被型15个群系,即常绿阔叶林6个群系,常绿落叶阔叶混合林3含群系,落叶阔叶林6个群系。  相似文献   

5.
深圳梧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路线踏查和典型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参照《中国植被》植物群落学-生态学的植被分类原则、方法和系统,根据梧桐山风景区植被类型组成特征、动态特点和生境条件,将本区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31个群系58个群丛。其中次生林有6个植被型22个群系45个群丛,包括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灌木林、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竹林和山顶灌丛;人工林有2个植被型9个群系13个群丛,以相思林、柑桔林和荔枝林为主。  相似文献   

6.
保护区共划分8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是云南省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典型分布地,植被水平基带为高原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垂直带层次丰富,包含了从南亚热带到山地寒温带的植被系列.其植被分布特点为:①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面积大,分布典型;②有我国大陆分布最南的苍山冷杉林;③云南省内分布最高的刺柏林;④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等.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连南板洞自然保护区主要有3个植被类型组、4个植被类型、12个群系和13个群丛。群落以常绿树种为主,垂直结构较为明显。海拔700m以下的丘陵低山为低山常绿阔叶林(部分为马尾松林、杉木林),650~105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镶嵌有落叶阔叶林),1050~1450m为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在1000m以上的山顶及裸露山脊即为灌丛草坡。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广东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0个群系。以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占优势,其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50~600 m之间,中亚热带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分布于600~700 m的山脊和山顶,竹林分布于220 m以下及网顶窝;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以及禾草草丛和蕨类草丛也有一定的分布,体现出植被也有一定的次生性,有必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
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南亚热带北缘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区内维管植物共有183科550属1 00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7种,省级保护植物有4种,兰科植物有9种。植被类型可以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草丛、人工林等7个植被型11个主要群系14个群丛,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存。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灌草丛、草丛、砂生草丛、砂生灌丛和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分别为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