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内脂肪含量与内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H-FABP,是FABP家族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本文就FABP家族概况、猪H-FABP基因的结构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以海南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对称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海南五指山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第3内含子(intron 3)进行多态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五指山猪H-FABP基因in-tron 3中发现了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BB,对其中的纯合子AA、BB进行测序,发现intron 3的第335位点处发生了突变,都是由碱基A→G的转换造成。AA、AB、BB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5%,18.2%,18.2%,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和27%。不同基因型个体各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生产性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5.
6.
以H-FABP基因作为猪主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检测H-FABP基因多态性位点在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 IV2)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这些多态性位点与平均背膘厚、瘦肉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的3个位点中,5’上游区域的Hinf I酶切位点为偏态分布,第二内含子的HaeⅢ和HinfⅠ酶切位点为多态性分布,此外,HaeⅢ酶切位点与瘦肉率存在相关性,DD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显著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7.
9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以 8个中国地方猪种和引进品种大白猪共 40 9头猪为实验动物 ,利用PCR RFLP技术研究了H FABP基因的 5’ 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内的遗传变异。结果在 9个品种的 5’ 上游区中都验证了一个HinfⅠ RFLP ,变异的酶切位点在 132 2位 ,等位基因H ,在皖南花猪 ,二花脸猪 ,金华猪 ,小梅山猪 ,滇南小耳猪 ,香猪 ,荣昌猪 ,北京黑猪和大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 0 36 ,0 34 ,0 6 0 ,0 6 6 ,0 80 ,0 73,0 76 ,0 70和 0 90。大白猪和滇南小耳猪的HinfⅠ RFLP的基因型分布相似 ,二者分别与其它 7个猪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皖南花猪和二花脸猪相近 ,二者与另外 7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第二内含子中 ,验证了一个HaeⅢ RFLP ,该多态性只出现在皖南花猪和大白猪中 ,等位基因D的频率分别为 0 99和 0 6 1。另外 ,发现一个新的多态HinfⅠ 酶切位点 ,测序结果表明 ,该多态位点的产生是由于 1970位碱基C突变为T造成的。该多态位点只在皖南花猪和大白猪中出现 ,等位基因B的频率在两品种中分别为 0 86和 0 5 8。在所有测定的猪种中 ,都没有发现MspⅠ RFLP。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60头豫南黑猪、30头巴×豫猪、27头杜×豫猪、40头豫×苏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5-UTR(HingⅠ)和内含子2上(HaeⅢ、MspⅠ和HinfⅠ~*)的4个SNP位点在试验群体中的分布,旨在研究H-FABP基因在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中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5-UTR突变位点在4个试验群体中均表现中度多态(0.25PIC0.5),等位基因H的频率分别为0.83,0.33,0.70和0.61;除巴豫猪群体外,其余3个试验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内含子2上的3个突变位点处于连锁平衡状态,在4个群体中的显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2、0.58、0.45和0.50,除豫南黑猪外,其余试验组群体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本研究通过对H-FABP基因的多态位点在试验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研究,进一步揭示了H-FABP基因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规律,为下一步通过对产H-FABP基因的选择加快群体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被认为与肉质及口感呈正相关,因为它影响肉质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特别是肉的多汁性。当肌束和肌纤维间沉积一定脂肪时,肉的断面大理石状评分较高,不仅鲜嫩.而且柔软多汁,是理想的鲜食肉品。Patricai等人对丹麦商品猪肉质研究发现:肉的风味和多汁性随IMF含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增高IMF将会产生肉质嫩度和多汁性的相应改进。众多的研究结果认为2.5%~3%的IMF含量是新鲜猪肉产品的一个理想标准。近20年来,IMF含量受到许多猪育种专家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就IMF形成的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影响IMF的基因等方面作了深人研究。因此,寻找影响IMF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主效基因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外育种专家研究发现,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是IMF的候选基因。因此,研究H-FABP基因对猪肉质品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地方猪种宗地花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表达及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影响,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放养型和圈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背最长肌的IMF、大理石纹、嫩度.结果发现,圈养型宗地花猪的IMF、大理石纹、嫩度均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5),pH、肉色极显著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1);放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圈养型宗地花猪(P <0.05);放养型、圈养型宗地花猪H-FABP基因表达与IMF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条件影响H-FABP基因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F,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106头莱芜猪核心群及部分后备猪,用PCR-RFLP的方法分别检测了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4(Acly-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4,ACSL4)基因的SNP G2645A位点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的HinfⅠ及MspⅠ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ACSL4的SNP G2645A位点共检测到AG和GG 2种基因型,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G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莱芜猪该位点呈高度多态。在H-FABP的HinfⅠ位点共检测到HH、Hh和hh 3种基因型,莱芜猪在该位点呈中度多态。莱芜猪在上述2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经测序验证,莱芜猪H-FABP基因HinfⅠ位点的多态性是1 324位点T的插入、缺失所造成的。莱芜猪在H-FABP的MspⅠ位点没有多态性。在莱芜猪本品种选育中,可以顺序选择ACSL4G2645A位点GG基因型纯合个体和H-FABP HinfⅠ位点HH基因型纯合个体,提高莱芜猪IMF性状的均一性,将进一步促进莱芜猪种质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7个中国地方猪种、2个西方商业品种及1头东北野猪,通过设计2对引物,采用测序的方法研究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启动子区1553 bp多态性,结果发现,在该基因启动子区存在18个SNPs位点,位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1.7 bp,其中江海型猪的多样性最低(0.18%),华北型猪种多样性最高(0.34%);NJ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地域相近的猪种并不能完全聚在一起。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FABP基因与肉品质性状的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就动物H-FABP基因的结构,功能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IMF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猪肌肉嫩度、风味等食用品质密切相关,猪肉的风味和多汁性随着肌内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然而,在现阶段育种工作中,测定猪的IMF含量需要对猪进行屠宰,因此如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猪IMF含量进行活体测量进而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进IMF含量,是分子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藏猪、鄂西黑猪、大白猪、莱芜黑猪、北京黑猪、野猪、荣昌猪、八眉猪和里岔黑猪等国内外9个品种16头猪为研究对象,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对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第2内含子进行扩增测序后拼接,获得了长2078 bp的第2内含子全序列,发现了14个位点的SNPs;对所有突变进行Hudson-Kreitman-Aguade测验等遗传分布分析结果发现,西南型、高原型猪核酸分布值(π)、Tajima’s D测验值(DT)、Fu和Li’s D测验值(DFu and Li)分别为0.18%、-0.52和-0.30,华北型猪π、DT和DFu and Li分别为0.25%、0.76和0.72,培育和国外品种猪π值为0.29%;对所有类型的猪进行分析,其π、DT和DFu and Li分别为0.25%、-0.60和-0.17,在不同的猪种中各个位点的SNPs变异很大,对其进行构建进化树等一系列分析,得到相似结论,并最终推断出可能会影响肌内脂肪(intra muscular fat,IMF)含量的突变位点,为研究H-FABP与IMF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上登录的家兔H-FABP基因CDS序列设计保守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Green Ⅰ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方法。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tH-FABP=-3.151x+39.647,相关系数(r2)为0.999,批内、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13%和7.64%,说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这一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FABP基因在不同品种家兔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体重约100kg DLY杂交猪和雅南猪各5头,屠宰取骨骼肌和心肌样品,采用RT—PCR方法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H—FABP基因表达于猪的骨骼肌和心肌中,但是其在2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心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骨骼肌(P〈0.01);心肌和骨骼肌H-FABP基因的表达量2品种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无论是心肌还是骨骼肌雅南猪的表达量都高于DLY杂交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