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相似文献   

2.
前言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是大部分麦区发生较重的病害,选育抗白粉病的品种是小麦高产稳产的有效保证。研究抗源的抗性遗传规律,是抗病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遗传主要是单显性遗传,也发现单隐性遗传和双显性基因重叠作用控制的遗传。国内一些单位采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f.sp.tritoei)在世界各麦区广泛流行。随着高产、抗倒、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特别是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植株群体的稠密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0~1993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64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标样为例,应用传统的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和根据与已知抗白粉基因的互作推测毒性基因频率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结果发现白粉病菌群体中生理小种组成及其频率有较大变化,亚号、10号、11号和15号小种的频率均呈下降趋势,而31号小种的频率呈大幅度上升,至1993年已达20.75%,跃居各小种之首;对1号、11号、15号和31号小种的毒性基因谱分析发现,不同小种群的小种间至少存在一个以上毒性基因的差异,同小种群的不同小种间则在毒性基因谱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同一小种不同菌株间的毒性基因谱仍不完全相同,说明小种致病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毒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V2、V2+6和V8等毒性基因的频率有较大变化。文中还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今后工作中如何改进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麦“三锈”、白粉病的严重为害,是我州小麦高产、稳产的巨大障碍,历年造成小麦减产轻则10%~20%,重则50%以上。研究小麦“三锈”、白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消长规律,选用抗病良种用于生产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从1987年开始,我们协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有关部门,并结合黔西南州科委下达的“小麦抗病育种”项目工作,对引进的1551个国内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小黑麦、硬粒麦、山羊草等进行了抗性鉴定;同时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生理小种变化消长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三个鉴别寄主的抗生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29个在抗稻瘟病育种生产上将具有较好防病效果的组合,并且能够聚合多个抗性基因,提高抗性水平、拓宽抗谱;其中龙粳31与其他9个品种的配对组合均为最优组合,对稻瘟病具有较高抗性;这14份宽抗谱品种是抗稻瘟病育种较好的抗源材料;部分品种如垦稻15、龙粳23和牡丹江25,仅携带2个本研究鉴定的基因,这些品种可能是携带未知抗性基因的新抗源,可作为进一步鉴定和寻找抗性基因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源材料对白粉病菌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燕小黑1-1和81-7241两个小麦抗源材料,目前在四川是高抗白粉病的。它们对小麦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受控于显性的主效基因。前者含有两对抗病基因,后者含有一对基因,在整个生育期中均起作用。根据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专化反应的结果表明,燕小黑1-1和81-7241两品系可能含有不同于 Pm 1,2,3a,3b,3c,4,5,6,7,8的一对新抗病基因或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和明确淮北地区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理小种,于2015年秋季在淮北市甜瓜主要栽培区的濉溪县、杜集区和相山区总共采集了15份白粉病病原菌。然后将采集而来的白粉病病原菌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所呈现的形态和状态,并借鉴世界上普遍使用的瓜类白粉病13个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定体系再根据其抗感病所呈现的结果,最后初步确定淮北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的病原种为单囊壳白粉菌种(S.fuliginea),且其生理小种为小种1,即race1未观察到其他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小麦白粉病菌的纯化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纯化白粉病菌的方法步骤,即四圃纯化白粉病菌.首先,构建繁殖圃,将播种小麦的土壤和盆子用 60 Co-γ射线灭菌,在超净工作台上, 用0.1%HgCl 2 将浸泡露白的小麦种子灭菌8~10 min,然后用重蒸馏水冲洗数次,播种在已灭菌的土壤中,待2~3片叶时,将白粉病菌种接种在叶片上.保湿24 h,保持温度(18±2)℃.第2步,构建初净化圃,灭菌同上一步,并用塑料帽罩住盆子,取繁殖圃的白粉病菌种,接种在小麦叶片上,待产生白粉病菌时,检查白粉病菌的生长情况,可再次初净化.第3步,构建纯化圃,将灭菌的种子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放于暗处,出苗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光照每天10 h,温度为(18±1)℃,2~3片叶时,取初净化圃的新鲜分生孢子接种在叶片上,用新产生的分生孢子继续繁殖.第4步,构建鉴定圃,利用白粉病菌的专性寄生性,来鉴定纯化圃新产生的白粉病菌的纯度.  相似文献   

12.
外施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病菌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黄素是一种植物抗病性激发子,能够激发植物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对病原菌起到抗性作用.为研究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菌抗性,利用不同浓度的核黄素(0,5,10,15,25μmol/L)处理小麦幼苗植株,12h后接种白粉菌,结果表明,核黄素处理的小麦幼苗叶片中H2O2短时间内有显著的积累,小麦发病情况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叶片中诱导...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完成了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各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抗品种占17.86%,中抗至抗的品种占53.57%。抗病性鉴定与品种系谱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与品种血缘关系相关。另外,气候条件对抗病性鉴定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两个甜瓜品种对白粉病菌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空调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PI414723和宁甜1号对北京的1个白粉病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均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这2个品种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同一基因或彼此间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重复测产鉴定品种抗白粉病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5072个品种系,并向生产推荐大面积应用12个抗,轻感品种,依据苗期,成株期鉴定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了向育种单位提供抗源应采用苗期鉴定,为了向生产推荐抗病品种应采用成株鉴定,对原来抗病后来感病了的品种的去留,认为应先进行多重复测产鉴定,再依其产量因素降低多少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6.
吴秀红 《作物杂志》2004,20(1):15-17
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灰斑病生理小种水平上的抗性鉴定,10个生理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率在37.5%~85%之间,最高为6号生理小种。主栽品种中,有的只具有单一的专化抗性,有的则可以分别抵抗几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5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25%,感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6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7.
对12属103(亚)种299份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鉴定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蕴藏着丰富的抗小麦白粉病材料,所鉴材料中185份为免疫或近免疫,占62%,抗病64份,占21%,感病50份,占17%;部分种的不同材料间抗病性有差异;D组染色体的存在降低了山羊草属中一些种的抗病性;黑麦属由于染色体组中同时含有多个抗白粉病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菌保持稳定的免疫反应:偃麦草属、旱麦草属、大麦属、赖草属、新麦草属、鹅观草属、薄冰草属中有大量呈免疫反应的材料,是今后小麦远缘杂交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宇  王家义 《种子》2003,(6):38-39
用孢子悬液小花注射接种法测定了47个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了小穗侵染率与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7个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抗病品种8个,占17.02%,中抗品种27个,占57.44%,感病品种10个,占21.28%,高感品种2个,占4.26%。小穗侵染率与株高、穗长、千粒重、千粒重损失率,穗密度等农艺性状相关皆不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瓠瓜对白粉病菌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两个不同抗性瓠瓜品系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的方式,研究了接种白粉病病菌对瓠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白粉病菌后,瓠瓜叶片中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病品种的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在部分时间段,抗病品种B-8与感病品种B-3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PAL)、β-1,3-葡聚糖酶活性、水杨酸(S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品种B-8的SOD、POD、PAL、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各时间段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B-3,而抗病品种B-8的CAT活性在1、3、5 d时显著高于感病品种B-3,抗病品种B-8的乙烯(ETH)含量则在3、5、7、9 d时显著低于感病品种B-3,抗病品种B-8的SA含量在1、3、5、7 d时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B-3。综上,白粉病菌对不同抗性瓠瓜的防御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除ETH含量外抗病品种B-8的防御酶活性及SA含量均显著高于或部分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从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采集了4个有代表性的小斑病标样,分离提纯病原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并结合病菌生物学特性,对分离出的4个甜玉米小斑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4个甜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的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一致,符合O小种特征,因此认为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的小斑病病原菌是同一生理小种类型(O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