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矮腥病菌致病性的改变,这可从它对原来抗病的小麦品种的侵染看出来,由于这个改变使太平洋沿岸西北部地区的小麦继续受到分散发生但局部非常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粉在90℃,100℃,110℃,120℃,125℃,130℃,135℃和140℃进行了干热杀菌试验,在70℃,相对湿度70%,75%,80%,85%,90%,75℃,相对湿度65%,70%,75%,80%,85%,80℃,相对湿度55%,65%,70%,75%,85%;85℃,相对湿度60%,65%,70%,80%,90%进行了湿热杀菌试验,并通过焓增量值同杀菌时间TD 相似文献
3.
以优化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建立小麦光腥黑粉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为目的,研究了小麦光腥黑粉菌菌株培养时间、细胞壁裂解酶、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7d的菌丝为初始材料,配置1.5%崩溃酶+1.5%溶壁酶+1.5%蜗牛酶的复合酶液,28℃酶解2 h后原生质体的获得率最高;以1.2 mol/L的氯化钾为渗透压稳定剂,得到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且释放的原生质体能够均匀散乱分布,不聚集成堆;较适宜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为TB3培养基,可产生较多的单菌落。 相似文献
4.
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改良CTAB法、氯化苄法、SDS法对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法无论在DNA纯度(R=A260 nm/A280 nm)和产量上均优于氯化苄法和CTAB法。利用SDS法能获得186 ng/mg的DNA产率,而氯化苄法和CTAB法只能分别获得145 ng/mg和112 ng/mg。采用SDS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RSDS=1.485,氯化苄法(BC)和CTAB法所得DNA纯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RCTAB=1.254和-RBC=1.264。 相似文献
5.
小麦光腥黑穗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被列为国内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目前国内对该病菌的认识和研究远远落后于口岸经常截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为早期识别和检测该病菌,从源头上预防该病菌传入、流行和传播,保障我国小麦生产的安全,本综述在总结这4种小麦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形态和生理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用于小麦光腥黑粉菌检测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红外光谱、电子鼻和PCR等主要技术的优劣,为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检测小麦光腥黑粉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最适培养基, 以提高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生长速度, 选取了3个菌落形态不同的转化子(ZHZ-1, ZHZ-2, ZHZ-3)进行培养试验?用6 mm打孔器打取菌饼, 将菌饼置于9种培养基上16℃避光培养?观察?测量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的菌丝生长情况?菌落直径等主要指标, 结果表明, 9种培养基中, 3种转化子都是在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CM)上生长状况最好,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ZHZ-1转化子在CM培养基上菌落圆形,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2转化子菌落圆形,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3转化子菌落云纹状,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J.A.Hoffmann 《植物检疫》1980,(2)
导言 1956年,在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在小麦上过氯苯(六氯苯)成为处理种子以控制普腥和光腥喜用的药剂,以后在这地区普腥对小麦生产就变为次要问题了。优先使用六氯苯作种子处理是由于认为它对控制土壤带菌或种子带菌作为侵染原都非常有效。在太平洋沿岸西北部土壤带菌形成侵染原是普腥问题的关键,因土壤带菌用化学药剂处理无效。 相似文献
8.
J.A.Hoffmann 《植物检疫》1980,(2)
近十年间太平洋沿岸西北部地区小麦上普腥及基本上得到消灭被看作是植物病理学对这一地区农业上的重大贡献。这个显著成就是由于栽培保持对黑粉病有高度抗菌的小麦品种及有效的使用六氯苯作种子处理的结果。在太平洋沿岸西北部地区用六氯苯作 相似文献
9.
《植物检疫》1980,(4)
1、与其他所有的腥黑穗菌种不同,矮腥孢子在黑暗中发芽非常的少。在黑暗中将孢子放在培养基上培育110天,发芽率仍在3%以下。 2、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孢予于开始培养后25天开始发芽,发芽终点值于试验开始后37天到达。 3、在持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在25勒克斯时已可导致先菌丝形成,在约2000勒克斯时达到光照反应的饱和值,光照强度更高时有阻滞发芽作用。 4、在每日光照时间长短的试验中,每日短时间照射,可以获得最高发芽量。 5、与网腥不同,矮腥小生子形成与光照无关。 6、波长长的紫外光和兰光在光反应的研究中,作用最大,在单一光谱范围内,波长增长,作用减小。 (译自西德“植物病理学杂志”1977年89卷第135—145页—作者K,Schauz蒋启明译) 译者注:洗泥培养基经译者本人试做,方法如下:取粘性田土,放入蒸馏水中,充分搅碎。加水适量后,泥中粗粒即下沉,把浮游于上面渣滓撇掉。倒取中间帮分细泥悬浊液,静待片时,细泥沉淀,将上面清液倒掉留下泥土,即可倒入培养皿。按洗泥培基做法,Gassner及Rabien在1925年发表于杂志Arb.a.d.Biol.Reichsanst. f.Land-u.Forstcoirtsch.14,3:367—410页上,但该杂志无法借到,仅在西德植物病理学杂志1954年21卷367—394页Gassner及Niemann合著《腥黑穗属各个种孢子发芽与温度及光照的关系之研究》一文中的试验方法中讲到,兹将这部分译出如下: 由于用粘性田泥作的洗泥培养基对腥黑穗病孢子发芽试验巳证明特别良好,所以这个培养基在本试验中也普遍采用,培养基制作按Gassner及Rabien所描述方法进行洗泥。培养基做好后要干燥到表面不生闪光,但要求用手指轻轻按下时仍旧平而不粘手(洗泥培养基的含水量约为17—23%)。病粒在研钵中研碎,将孢子过筛,与四倍量的水混合后涂布于洗泥培养基上。检查时用双筒解剖镜,放大倍数为32倍,并从上面加光照,每星期一次(网腥黑穗病常用)。这样观察时祗可看到初生子形成而不是看到真正孢子发芽(先菌丝出现)所以这里用“发芽”一词并不十分确当。不过因为要使侵染成功必须先形成初生子或初生子接合产物,则利用这个方法检查发芽看来是确当的。初生子形成(发芽)依如下方法记数: 0=不发芽 0.1=每一培养皿(9厘米直径)发芽孢子少于10个。 0.3=每视野(21mm~2)约有5个孢子发芽 0.5=每视野(21mm~2)约有20个孢子发芽 0.7=每视野(21mm~2)约有50个孢子发芽 1.0=发芽孢子用肉眼观察像一层淡灰色霉层。每视野有200个孢子发芽 2.0=肉眼观察孢子层成明显灰色 3.0=″″″″″″″″灰白色。 4.0=″″″″″″″″纯白色厚毛层,在初生子间,孢子已不可见。两等级之间用0.2;0.4;0.6;0.8;0.9或1.5;2.5;3.5记数,为了简单起见,在工作中即用所记之数代表发芽数。 相似文献
10.
锈菌生理小种 小麦锈病菌其它很多病菌一样,在一个种内,还有许许多多形态一样,但致病能力有差别的类型,叫作生理小种(就象作物的许多品种似的)。在生产中常常表现出相同的小麦品种在甲地抗病而在乙地却感病,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区锈菌生理小种不同而引起的差别。以前抗病的小麦品种后来变成感病,也是由于不同年份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改变所造成的。例如我国北方麦区碧蚂1号等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已经证实是由于锈菌1号小种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又如甘肃96、玉皮等小麦品种,近年由于10号小种的发生,受病很严重。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条锈生理小种有十几个,其中最主要的是1号、10号、13号等。秆锈生理小种也有1号、2号和3号三 相似文献
11.
矮腥在小麦以外的其它禾本科种上发生的报导是很多的,Hardison氏等于1959年发表了一个能感染矮腥的禾草的修订目录,接着Schuhmann报导了另外的寄主,而Purdy等新近在评论矮腥的文选 相似文献
12.
13.
由矮腥病菌所引起的矮腥黑穗病在美国西北部冬小麦(Triticure aestivum L.)上是一个有极大经济重要性的病害。病菌除了为害小麦外,也发生在许多其他的禾草上。矮腥现在的寄主名单,包括禾本科的5个族,18个属,68个种及2个变种。当把大麦腥黑穗病T.Pancicii Bub.及Ranoj.和T.hordei Koern归并为T.controversa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理生态条件、叶锈菌群体结构、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应的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方法。美洲、中国、欧洲、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分别含有Lr1、Lr2 a、Lr2 c、Lr3、Lr9、Lr16、Lr24、Lr26、Lr3 ka、Lr11、Lr17和Lr30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但附加的辅助鉴别品种不尽相同;澳大拉西亚和印度的鉴别寄主自成体系。这种格局不利于国家间研究结果的对比和交流。因此,建立一套国际通用鉴别体系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南通口岸截获小麦印腥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4月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港办事处检疫科在对印度籍“高尔 (GOA)”轮实施登轮检疫时 ,发现该轮食品库中带有少量原产印度的小麦面粉 ,取样进行实验室检疫 ,并经江苏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鉴定复核 ,确认该批面粉中携带我国禁止入境的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indicaMitra。南通局已对这批带菌面粉进行了除害处理。这是南通口岸首次截获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南通口岸截获小麦印腥病菌$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林何燕
@阎升$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张士才$南通出入境检验… 相似文献
16.
1991年8月,日本大阪市赠送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一批花卉及草皮种子,共计9种29个品种,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其中草皮种子8种18个品种全部来自美国,包括早熟禾Poa、羊茅Festuca、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冰草Agrostis、三叶草Trifolium等。 相似文献
17.
18.
19.
1 前言通过对小麦矮腥 Tilletia contraversaKuihn.萌发光照条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9W 和11W 节能灯是 TCK 孢子萌发光照条件的可替代光源;用同一配方的新配制和配制后存放70天无污染的培养基均可使用,表面水汽少有利萌发。进口小麦初检时,曾出现过有些颜色较浅,成熟度较低的可疑孢子,其特征接 相似文献